大意失荆州,还是自以为是自讨苦吃- L9 I8 F0 X( j* ?! ^
4 w( w8 h$ C' g5 s' v: m6 Z6 v“美国海军无法在海上补给弹药”到底是怎么回事。美军缺乏这种能力可并非老司机胡扯,在介绍美英对胡塞武装发动的空袭行动时,英国《金融时报》也明确承认,美国海军的这个缺陷,使其在弹药耗尽时必须返回基地才能再填装,从而严重影响作战持续性。
+ P. T. P5 z) E: O) ^* ?! K
* X3 a, U' T1 r1 d2 Q7 t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更是将“海上补给弹药”描述“游戏规则改变者”,可见美国海军对此的重视程度。5 E5 ]8 q& _3 x: Z
! e# @ Y' T1 M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海军是如何丢掉这种关键能力的呢?0 Q4 H: S' S% o( w$ _- m% B* o
0 Y# b) w$ P; f
美国《防务新闻》描述称,托罗在数十年前加入美国海军时,美国海军舰艇仍具备海上补给弹药的能力,因此在他成为美国海军一把手时,对于现状难以忍受,明确要求“优先恢复在海上重新填装战舰垂直发射系统的能力”,以“增强现有部队的前沿持久战斗力”。5 M3 U }4 t& d- L* F3 m- g7 f
0 ~+ Y$ t3 U1 \) ?& L
事实上,对于早先的美国海军来说,海上补充弹药本不是难事——当时美国海军有专业弹药补给船可以用吊车吊运炮弹或导弹到军舰上。但随着垂直发射装置的普及,麻烦就来了——导弹不是送上军舰就可以了,而是必须垂直地精准吊放到垂直发射单元里,这个过程非常容易受到大风、海浪和水流的影响。在平静的港口中进行这项操作时,吊车位于码头的固定位置,驱逐舰也被固定在泊位上,基本可以排除外部影响;但在海上补给时,船只会受风浪影响而摇摆不定,一旦位置倾斜,导弹填装时没有对准倒是小事,如果发生剧烈碰撞导致导弹与发射系统相撞受损,那才是麻烦大了。
0 }% K+ C- a3 v# T F0 k
9 c& y$ Q. x- `7 C+ w% |; Y) B垂直发射系统虽好,但麻烦也不少8 Z# S- V9 q4 I& b* U( t( |
" @: K$ a7 D, L( g/ G( Z美国海军为此专门开发了MK41垂直发射系统使用的弹药再填装装置,“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早期型“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都配备了这种装置。但问题在于,该装置体积不小,会占用3个发射单元,“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原本部署有128个垂直发射单元,但配备前后两套弹药再填装装置后,发射单元就减少为122个;早期型“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发射单元也因此减少为90个。8 a3 N: t# l6 t1 h
K6 Z1 t+ A2 Y& B( D- R: V1 y
更重要的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一度处于“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独孤求败状态,美国巡洋舰/驱逐舰搭载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通常填装有数十枚“标准”或“海麻雀”防空导弹,光是单舰配备的防空火力就可以摧毁整支中小规模空军,因此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遇到舰载垂发弹药用完的时候。再加上弹药在填装使用时对于海况要求高,填装速度又慢得出奇,最终美国海军认为缺乏实用价值而禁止使用该装置,后续建造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也不再具备弹药再填装能力。
) p B/ x" `: `; x2 T: s ?5 j. ^ D; ~
补给舰在海上为垂发系统再填装实在是高难度动作
8 l3 e) h3 ?1 O4 k; @
7 _( d/ J5 p* M. l- p5 w! n; ~+ X但是,当快速现代化的解放军出现后,美国海军发现情况不对了。托罗在去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明确宣称,如果与中国发生冲突,美国海军的这些战舰只要进行一两次交战就会很容易地发射完所有导弹,然后只能离开战斗去重新补充——对于美国太平洋舰队而言,只有日本、关岛、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的少数港口具备为这些舰艇填装弹药的能力。然而“日本和关岛的海军基地可能会被解放军远程火力摧毁,或者处于不安全状态,在此补充弹药的船只将过于脆弱。到夏威夷重新装载弹药将意味着美军舰艇必须在两周或更长的时间内退出战斗,到加利福尼亚的航行更糟糕,横跨太平洋至少要花费三个星期的时间。”他认为,解放军海军在类似冲突中背靠基地,因此在弹药补给方面反而不存在问题。
" P( Q/ m2 J/ `+ D |( a2 W) O* o
+ i7 i& H; |: {/ V- ?; g1 u) h2 r8 h托罗就任美国海军部长以来,将包括海上填装弹药在内的物流业务纳入了美国海军优先事项的最高级别。美国智库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2019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在西太平洋或中太平洋部署两三艘具备海上补充弹药能力的补给船,就可以极大减少美国海军舰艇重返战斗岗位的时间,相当于额外增加了18艘巡洋舰或驱逐舰。0 q( U4 ]+ l/ M5 n8 x2 M
n, c2 J- W6 K7 p$ i由此可见,“美国海军无法在海上补给弹药”的毛病由来已久,只不过以往更多是在针对中国这样“同级别对手”时表现得明显,而在这次红海护航行动中,由于美国驱逐舰舰载防空导弹拦截胡塞武装低成本无人机时的“性价比”问题,使得解决“海上补给弹药”的急迫程度更上一个台阶。8 Z* w! m$ \0 n+ [: W8 o! [; W: g5 v7 y
, q7 }7 A: s7 [& ]6 }: V但想要解决这个难题并不容易。美国去年进行了多次相关试验,成功让安装有全套弹药再填装系统的补给船,在平静的码头模拟为驱逐舰垂发系统进行弹药吊装。但当它们在海上锚地尝试进行同样操作时,由于海浪影响以及吊车的摇摆,弹药填装试验失败了。而美国海军的最终目标是在风浪更大的海上航行期间实现垂发系统再填装,显然现实和理想还有很远距离。报道透露,美国海军正在为此开发多种专用的起重系统,但后续试验何时举行尚不得而知。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专家霍姆斯批评说,这个缺陷迟迟未能解决,暴露了“我们海军太久没有认真对待中国的挑战”。- e6 k5 B0 A, d4 {# S! Z. D
$ \ R0 r: F# ]. V4 i: a3 p0 A; r而在老司机看来,随着解放军海军迈向蓝水的脚步越来越远,垂发系统海上再填装的需求也会逐步凸显。在这方面,我们依然可以借鉴美国海军的经验、“摸着鹰酱过河”。
+ w5 F: `. |$ X! z7 B
. E: P* h8 H B3 v"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