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志向远远不止卖点武器那么简单吧?
( F9 n, `3 b1 I# p" p- h) b
: Q" d2 W) w8 y《日本经济新闻》21日就抱怨“日本空有先进武器装备,却迟迟无法打入国际军火市场”。3 H5 ]4 v+ M7 l1 L' o
) D \# V9 F- m! r4 ~9 \
报道称,在11月6日举行的海上自卫队国际阅舰式上,多国政要登上日本“出云”号轻型航母,观摩日本最新国产潜艇表演连续潜航和上浮、P-1海上巡逻机发射红外诱饵弹、US-2水上救援机在水面起降。报道感慨地说,“这些日本国产装备的性能折服了在场的各国外交官、武官和媒体人士”,但它们却外销无门。尽管2014年日本政府就通过“防卫装备移交三原则”,为日本以“保障安全”的名义向海外出口武器装备铺平了道路,但至今这些动作并没有取得日本政府和防务企业期待的成果——被寄予厚望的向澳大利亚出口常规潜艇、向英国出口巡逻机的项目在竞标中接连失败,就连几乎达成协议的向印度出口US-2水上飞机项目也因双方意见不一致而告吹。唯一完成的武器出口项目,只有三菱电机与菲律宾国防部签署的4座警戒雷达出口,总价值约1亿美元。: _& h& b( u& I* i: Z$ m4 u- W+ ~
2 Y2 I* b/ A" l' l- D" ?3 P8 J为何日本武器出口如此艰难?原自民党防卫政务官松川琉依对大型日本防务制造企业进行调查走访后挑明其中缘由:“之前专注于国内市场的日本武器产量过少,造成价格偏高,而且也没有建立起以海外出口为目标的生产体制。再加上‘防卫装备移交三原则’的限制,日本防务企业并不能简单地将自卫队自用装备进行降级后出口,就连样品也不能对外展示。同时,日本政府也没有对出口武器的日本企业提供支持。”. Z) Z4 c( X# ^- S
) u) `: U2 C4 H F7 h- A* ^相比日本媒体的含蓄,美国《防务新闻》对此问题说得更为直白:“三菱、IHI和川崎重工等日本大型防务企业在努力销售20世纪的坦克、飞机和舰船。它们需要开发更好的技术来满足现代军队对于无人作战系统的需求。”例如日本对外推销的90型主战坦克是30年前的产品。报道引用北海道拓殖大学教授、国防问题专家佐藤平吾的话说:“人们可能认为日本拥有先进的防务技术,只要严肃对待,就可以迅速赶上其他国家并对外销售武器,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问题在于,日本的国防装备不是一流的。没有人有兴趣以更高的价格购买二流或三流产品。”8 Y3 n5 h/ [! Y/ G$ J7 @
' @: w1 R9 W$ A6 f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防卫相滨田靖一曾多次宣称“防卫产业就是日本的防卫能力”,表示出要强化国内防务产业生产基础的意愿。日媒认为,根据俄乌冲突的经验,一旦冲突爆发,武器弹药的补充和再生产体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战事的进展。
, Y0 X$ z) A8 n2 z- r/ ^5 x
4 O8 U3 k3 @1 @( }, r8 O) m为此,《日本经济新闻》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保护日本国内的防务装备生产能力。过去20年间,超过100家日本企业从防务产业领域撤出。相关统计显示,2020年度的防务相关产业资金总募集额为2.5万亿日元,还不到日本工业生产总额的1/100。同时日本的防务预算中,还要优先划拨资金用于从海外引进先进战斗机、无人机和导弹防御系统等项目,对扶持日本防务产业的经费相当有限。) o4 Z5 j4 m. i7 b" k, _
2 W S3 g2 B. m) m5 @; g报道提到,强化防务产业已经成为日本政府的下一步重点,如何提高利润率以吸引日本企业投身防务产业、放松“防卫装备移交三原则”的限制并建立日本政府与民间合作的体制等相关课题正在加紧研究。
& |5 o5 l) a, Y4 j$ I0 W% O
6 {( ~$ }' ]# b2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