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可以继续制造障碍,但无力扭转趋势,大不了互相限制对方进入自己的市场
" d1 X9 I2 k6 x4 e7 E1 X) P
l! r7 |% P J" e德国《慕尼黑水星报》在有关C919的专题报道中表示:尽管中国的C919客机将于今年交付,但可能不会有欧洲乘客愿意乘坐一架不是由空客、波音而是由中国制造生产的飞机。
1 C! X, P2 t% Z! ^; z+ C) P# }, W1 {+ z3 f) U/ ]
《慕尼黑水星报》之所以会不看好C919,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由于欧洲民众长期生活在媒体构筑的信息茧房中,导致许多欧洲人缺乏对中国的了解,对于“中国制造”抱有极深的偏见。即便是在中国制造已经遍布欧洲的当下,绝大多数民众仍然认为中国是一个依靠抄袭偷窃欧洲国家先进技术、生产低质量山寨商品的落后国家。因此在他们看来,C919只是一架打着自主研发名头,实则抄袭波音空客设计的山寨飞机。就算中国有能力独立生产C919,质量也一定不如波音空客的飞机。
* z/ a5 O: f( \* Z- E0 x( ^1 f2 {& ?" c5 U/ h/ n- `9 l
第二,欧洲作为民航业两大巨头之一的空中客车的老家,对于新出现的行业挑战者有着天然的警惕性与排他性。此前欧美国家就曾因为担心俄罗斯的MS-21客机挤占波音空客的销售份额,于是联手将俄罗斯排挤在了国际市场之外,以至于MS-21至今未能获得美国FAA或欧盟EASE的适航证,也就无法进行商业运营。
7 p; Y* ], o0 A) R7 r' ~+ ]. U" ^7 p& l1 W8 N
2 S$ I: I( N* S) b9 q( Z% x# o% E
虽然中国始终与欧洲各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前段时间也与空中客车签订了372亿美元的史上最大采购订单,但C919的出现仍然在欧洲民航领域内部引发了震动,并让空客感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威胁。所以包括《慕尼黑水星报》在内的各大老牌媒体集体唱衰C919,目的就是为了进行舆论宣传,让欧洲民众去相信C919是个不值一提的破烂。* m, a+ |! U& L1 n8 b
1 h5 \$ `; e" i, f, ~
不过在一部分欧洲有识之士看来,C919的出现虽然对欧洲民航业造成了威胁,但也带来了一份机遇。德国专家劳拉·弗洛姆伯格表示,C919将给已经沉寂多年的民航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打破美国波音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对国际民航领域长达数十年的垄断。
5 E+ q9 {' M$ U% G. n3 ?" w2 v: a
) [2 S7 [2 v4 E: Y* P要知道在C919出现之前,一家航空公司若是想要执飞国际航班,只能购买波音或空客公司的飞机。这种绝对性的垄断地位让这两家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但也导致了波音空客不再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工作,技术本身也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引起波音737 MAX8接连坠毁的自动防失速系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7 T) X8 r% m/ O6 |9 ]: O
. k0 K4 y; } Z( N9 e. T' x/ u弗洛姆伯格认为,C919的出现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让波音和空客意识到他们不可能一直躺平赚钱,而不会被中国商飞所超越。届时两家公司为了维持自己的行业地位,必定会作出改变,以应对这位新晋的挑战者。5 U$ n. b0 R2 g6 e& s" j# M
( r' A) T; e! \3 r. ?9 o* w2 p
毕竟中国和俄罗斯不同,欧洲能靠适航证卡死俄罗斯的MS-21,是因为俄罗斯虽然地大,但人少,导致国内民航市场小,潜力差,MS-21无法在只运营国内航线的情况下回收研发运营成本,所以只能想办法靠国际市场赚钱。但中国不同,中国国内的民航市场相当于整个欧美民航市场。欧美能阻止C919飞国际航线,但阻止不了C919赚钱。而且这么做反而还会让波音空客失去中国市场,让C919做大做强。& u {6 w( k8 b3 M; N: A' p
8 y- ?' p; F4 ^4 p! l
可以说,就算没有欧洲人坐C919,也不会改变C919将在民航业掀起一阵变革的事实。毕竟C919的目的不是为了在波音空客的垄断中拾捡残羹剩饭,而是要将它们从功劳簿上踹下来,让欧美国家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返。 s2 R0 F/ A" C: [9 g5 t- [ }$ U
! m" @' K8 k& T4 ?" U' A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