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江河日下,不能打家劫舍强取豪夺,怎么能继续吃香喝辣为所欲为
# c, s& u7 b( ~& j4 e0 ]
: p6 x4 s" w7 J. S+ y9 [8 U拜登政府现在陷入内外交困,对内,通胀高达9.1%,为41年来最高。蒙特茅斯大学投票研究所7月5日发佈的民调称:88%美国人认为美国正走向错误方向,仅10%的人认为方向是正确的。; e" u3 `' h! l% F
, w$ [9 G: s Q' C+ ]7 p0 P 对外,美国从介入俄乌战争以后诸事不顺,除了本国的通胀更上一层楼(从2022年1月底的7.9%上升至9.1%),还将欧盟带入高通胀与动乱当中;美国冀望借主办美洲峰会重置与拉丁美洲关係于6月召开的拉美峰会,不仅多国缺席,与会者还多所批评;想去斐济的南太平洋论坛展示世界“一哥”风采,结果只落得白送援助附加不迫使人家站边的表态;中东之行更是一无所获。
* M" T! {# H! W/ {7 ~8 g
$ h* u2 `* z+ m( a$ B9 \ 从2020年以来对他袒护有加的美媒这次也忍不住对他开挂了,《经济学人》杂志7月12日发表《中东为美国提供了什麽?》,称“美国总统开始漫无目的的旅行”,“乔·拜登于 7 月 13 日开始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进行近 48 小时的访问,目的是进行平庸的练习:握手,看几个景点,然后返回机场。在最近的记忆中,没有哪位美国总统在谈到该地区最棘手的衝突时几乎无话可说。”德国之声7月14日发表文章《拜登中东之行很难安抚国民》,BBC则于7月15日发佈《拜登中东之行:石油及伊朗问题如何暴露美国国力局限》。
0 e+ n: J9 Q' R. _8 e/ ~( w9 b
3 n" Z8 A( P X 所有媒体都预测今年国会中期选举拜登所在的民主党将惨败——只是所有媒体都假设美国投票系统是正常运作的。/ ^$ g$ a# B2 Z; d3 }/ Y
( J( l: X# D. H* `" {4 N* [2 j- M 美国对华外交:从“四不”到“六不”- q6 s! L% A9 Z; e, {: T7 Y# c
! o$ N/ h) B! k7 { T P
拜登上位以来的中美会谈,早就变成了“一会两表”,双方都挑自己有利的公佈,隐瞒不利部分。但中方隐瞒什麽,全世界媒体都乐意挖掘;而美方隐瞒什麽,只有北京与大外宣愿意挖掘。
; N+ p/ q: P( G" }; m0 V9 b- T4 @. C$ Z9 _$ ]
今年3月18日拜习视频会谈,据中方发佈的内容,拜登表示,“美中关係如何发展将塑造21世纪的世界格局。我愿重申:美国不寻求同中国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係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衝突。美方愿同中方坦诚对话,加强合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有效管控好竞争和分歧,推动美中关係稳定发展。我愿同习近平主席保持密切沟通,为美中关係把舵定向。”——拜登承诺的“四不”,大批华语美粉说美方没报,是中方捏造的。但美国官方未予以任何否定。
; K: P) x5 e/ }, A+ q+ `. F6 H d" K9 x
7月9日,在G20部长会议期间,布林肯与王毅见面时,在对华政策上,布林肯将拜登的“四不”扩展成“六不”:美方不寻求对华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挑战共产党执政地位、不寻求围堵中国、不支持台独、不寻求改变台海现状——多了“不挑战共产党执政地位”、“不寻求改变台海现状”这“两不”,以表与北京修好的诚意。' ^0 O2 n* ~- ]4 V
}. s/ R, `6 T" E" r5 s. [
据新华社报道,王毅指出美国患上了“对华恐惧症”(Sinophobia),若放任不管,美国对华政策将是一条走不出去的死胡同。另外,他也阐述中方对台立场的“三个务必”,要求美方必须谨言慎行,“务必不要向台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务必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领土主权的坚定决心,务必不要犯葬送台海和平的颠覆性错误”。他同时要求美方遵循“四不一无意”承诺,并提出四张清单:要求纠正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中方重点关切的涉华法案清单、中美八个领域合作清单。
' S+ v& H7 X: N Y5 o7 r' v: v% H, n" e+ B9 r& i# m0 G V M
可以想见中方在这一会谈中的咄咄逼人之态。布林肯在会谈结束后举行的发佈会上形容,讨论是“有用的、坦诚的和具有建设性的”,从这一番话,可以预测7月底拜习通话将在“六不”框架内做文章,在台湾问题上不会有更多进展。
; H; `7 W7 V9 a, p' W$ _3 W8 S% R& D5 \
那麽如何看待美国政界人士络绎不绝访台表达对台湾的支持,比如美前防长埃斯珀7月中旬在台湾的访问与表态?不久前埃斯珀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表示,一个中国的政策需要重新审视。面对中共解放军入侵威胁,台湾需要让2300万人民知道如何使用武器保卫城镇、社区、街道,以小规模、“起义模式”作战。台军需确保有能力击败两栖进攻,包括使用反舰及反坦克武器和地雷,估计在台湾也会这样阐述他的意见。
) I+ T4 f$ R- T3 _) ?% K
5 e" `2 W% i: G 我认为,台湾对美国两条线的运作应该要有到位的理解:埃斯珀访台,应该是自选运作,因为他的政党背景是共和党,与民主党理念佔优势的国防部格格不入。美国外交有个传统:政府算一条主线,此外会派一些总统所在政党的议员、退休高官访台。这种做法,有利于鼓舞台湾信心,但政府也为对华外交保留了馀地。这属于王毅见布林肯时,要求美方必须谨言慎行,“务必不要向台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之列。4 H. f" G, A5 n) {# {$ w
# `7 R( t4 o8 A( s& g
: I+ j9 Q& ]& w
台湾应该看清美国的战略摇摆状态
' o4 W3 p: f5 h+ e" G9 ]6 H. A
$ C' L4 o" n, g* U 关于拜登政府的外交困境,主要是美国政治上层对美国现在身处国际社会的角色缺乏定见造成。1 f2 \/ I4 M6 N8 l3 J* d; @ e. w
3 Y! a8 O! Z' i. O0 n9 I( V6 p+ ` 拜登的外交困境,缘于其摇摆于美国不同时期实施的地缘政治构想之间, 混乱不堪。对华外交,受“第二次冷战”思维影响,比如拜登政府时不时使用民主VS专制这类话语来形容美国与中国的关係。根据该设想, 地球正日益分裂为两个不可调和的敌对阵营,以美中为首的两大阵营将陷入一场激烈的争斗,即 “何种哲学和政治制度最终将主宰地球”。这一构想暗示著美国应构建一个“遏制”中国的全球联盟,防止中国主宰世界上任何 一个关键地区,或以其他方式传播“恶性”影响。: C' d1 h4 |3 |. Z y# s
& I: l8 x$ C8 T6 }- q
但拜登的“四不”与布林肯的“六不”,又反映了美国自1990年代中期后出现的“克制”构想。该构想认为美国仍然是世界安全的维护者,认为美国的大战略首先要大力阻止在欧洲、东北亚或中东地区出现敌对霸权。这一设想能合理避免基于意识形态动机的遏制政策,继续美国为维持全球自由秩序而承担的治安责任,但其战略姿态比“第二次冷战”更温和,可以用尽可能少的军事活动维持稳定的全球力量平衡。
( ~: n, g" N' ^: O$ A- y1 `$ J
# k) n2 w2 n" B7 U- b 前者代表过去,后者基于现实。如果在某一时期内实行某一种,情况也许会稳定得多。但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在上述两种外交战略的构想间剧烈地摇摆,导致其外交政策既不基于当前的地缘政治现实,也不基于对美国国家利益的深刻理解。对于拜登领导下的美国,盟友缺乏信服感,对手则产生轻视感,如果不是美国拥有极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就连目前的话事权都难以保持。
^2 B4 s/ Q' U6 F9 m, J
9 a) d2 P; ^+ f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