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不容二虎,美国一心一意要置中国与死地,中国怎么可能坐以待毙束手就擒& p2 I6 k8 L. [- ^
8 n1 \% F S2 L3 A( b- c
美国试图在长期的战略竞争中击败中国,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步骤和措施围堵和遏制中国。虽然这是美国的一贯战略,不会允许另一个大国超越自己,但需要一些具体的国内和国际上的充分应对。这种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美国自己的产业回流和发展,高科技竞赛成败,以及军事武备的进步,而且在其美国自身的能力达不到压制中国的时候,取决于它的盟友是否能抱团应对中国的崛起。所有这一起如果能成功的遏制中国,那么必然需要大量的金钱,不仅破落的基础设施需要修修补补,而且促进产业回流,提振武备建设,联络各方盟友等等无一不是依靠金钱来实现的,而乌克兰战争的长期化使得美国必然使出所有可能的手段在保证乌克兰拖住俄罗斯的同时,维持欧盟或欧洲国家之间的团结,这些日事日程必然使捉襟见肘的美国雪上加霜,面对沉着冷静闷声发大财的中国,那种焦虑的心态,希望通过致命一击来击退中国之心溢于言表。
5 ?" G! \4 G4 j7 _. @; e M
5 N- ~. D4 h3 t9 `" b" v6 w但美国确实缺钱。与中国的全面竞争法案从高达2-3千亿美元的数额减少到简单的5百多亿美元的芯片法案,仍在国会审议之中,陡显了美国与中国芯片之争这个中国主要软肋上投入的力度上的无奈,虽然在军事预算上可能超过创纪录的8千亿美元,但落实到提升武备水平和战斗能力的资金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依照美国的行政效率和设备更新速度和成本在一个长期框架内很难压制住中国的进展,而这些措施只能说明美国在尽其所能,压缩中国的进步空间,至于是否成功,具备很多的疑问。
; M/ }: A/ y! R, ?6 ] h" c/ Y! t! r( t, W9 Z# h+ U0 J
其实,大国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就是经济竞争。没有经济发展,谈不上其他方面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经济发展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也是美国面临的恶性循环。如果美国希望全面出击,对付中国,这个目标以美国以己之力已很难完成,盟友各怀鬼胎,各有自身问题需要优先考虑,因此,从中国经济吸血,在打击中国的同时壮大自己,消涨之间,也是好的计策。这就是美国所标榜的与中国合作对抗中的合作。 , y( A! L$ G+ L) |+ G" G' x, y
" f ]9 b5 c# [6 I; ^
无奈的是,中国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知道了国际关系中的交换关系并实际加以运用。虽然中美之间高层会晤并没间断,但似乎也仅仅停留在见面各说各话的阶段,双方利益的结构性差异很难以达成协议而告终,因为中国明白,美国已处在全面焦虑的时代,急于寻找任何可能破局的方案,而这些方案没有一件是中国有利可图的,不可能在美国需要输血时再次扮演天使的角色,中国的日事日程里也没有与美国利益交换的急迫需要。因此,中国所作的就是静看美国乱舞,同时也采取连横之策,在欧亚瓦解美国西方联盟。
- z" m( B/ k) M( b+ @
, b4 f( t0 z7 f( ?6 h国虽大,好战必亡,这是古训,也是历史规律。好战的结果必然导致经济负担加重,如无处找到血源输血,国家经济必然衰败。国家经济衰败,是国家衰败的开始,是向下通道开启的标志。美国正在这条路上狂奔,而对抗和围堵是好战的标志。在长期的对抗环境中,中国完全可以依照自身的效率和制度的优势,通过军备竞赛来拖垮美国的经济,在没有热战的情况下在中美竞争中取得胜利。% L6 h. I* t9 ?& n M. P6 N, C! M
1 E% l* U0 w4 D$ e% s. f. ~/ u8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