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只不过不知道有多少可信度,毕竟这是难度很大的技术,不是信口开河就能实现
& ?# o" L& m$ b1 [! y2 t+ W0 W
5 f* x1 p' s1 g) r) ~4 {/ m# D# e只要美国航母战斗群稍有动作,太空中的中国卫星就能智能识别并向远在地球另一边的指挥中心发出警告,五角大楼将为此何等的惊恐。
* B3 T7 k0 V6 a9 v6 K+ g& t" A
' p1 B. M9 G/ X; Y d# k( t$ U这就是香港《南华早报》10日描绘的“中国卫星最新能力”,台湾中时电子报更是直接将其解读为“陆杀手级卫星厉害了 可实时追踪美航母”。. n |# u7 }; r7 ]8 r0 ~# \. T
3 T# `' k' l5 ?" W) c
如此科幻的场景到底是真是假?还是老规矩,先看看报道原文。
/ O4 e, V. V: `' U! @4 S
3 t$ b+ ] m+ t《南华早报》称,去年6月17日,美国“杜鲁门”号航母在纽约长岛海岸附近的海峡过境演习时,一颗由最新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中国遥感卫星自动探测到了这艘“尼米兹”级航母,“并用精确坐标向北京发出警报”。, m5 E K, t$ j) Z D
6 v" U" [ U7 h3 U报道称,美国海军当时举行的演习包括7艘军舰和多架飞机的联合行动,模拟通过狭窄水道时与强大敌人作战。美国航母战斗群测试了多种战术,如改变编队和进行紧急演习,以威慑敌方潜艇和其他威胁。
& Z4 ^+ z! z9 u; U; R: h8 h
6 {( b# H3 Z+ m1 b4 c“过去,中国军方只能在地面情报中心收集和分析大量原始卫星数据,以了解在美国本土水域进行的此类演习细节”。由于解读卫星数据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解放军通常只能在美军演习结束后才能知晓。: \& e" t+ C3 f. P6 Z
- K) R* b+ e( U3 }/ b' Y
港媒称,中国航天专业杂志《航天器工程》刊登的一篇论文显示,有了人工智能驱动的卫星,中国可以探测并“实时传输”哪怕是地球另一边的军事活动或感兴趣的资产。“能识别并捕获美国航母动态的卫星非常智能,它可以通过每秒分析200多帧高清图像来识别范围广泛的战术或战略目标,这是很多地面计算机都难以达到的速度。”
# |% |% q7 o. F6 Z' H+ |# C6 k% a7 |$ n& T/ F
据称,在“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演习期间,纽约地区上空出现了一些乌云。但搭载人工智能的中国卫星在云层缝隙中准确地识别出这艘航母,卫星获得的清晰图像包含了太多的航母细节,“几乎排除了出错的可能性”。4 D5 Q: F4 C( ~7 V6 `, T
% E- W% E0 o8 }: i$ P, L报道称,让太空卫星具备这样的人工智能难度非常高。当前主流的人工智能算法需要基于海量数据的大量训练,但太空轨道上的计算资源相当有限。由于重量、空间和功率的限制,卫星搭载的芯片处理速度通常远远落后于地面计算机。而且它们必须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数年而不出现故障。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用于处理人工智能任务的芯片在太空强辐射背景下会很快失效。
5 Y+ b& j' Q5 B& X
/ p/ k0 Z1 X; J' G5 ?3 L“中国科学家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例如为卫星开发的人工智能进行图像识别时,只消耗了传统算法在执行相同任务时使用的计算资源的3%。此外,中国还研制了一系列新的人工智能芯片组,可以在卫星上同时执行多种不同类型的任务。“如果一个芯片出现故障,另一个芯片将作为备份,并立即接管工作,以确保卫星的持续运行。”! R2 }; n, N' i" B2 d5 u$ Q% n
4 F( ^/ L# d s! w$ R普通卫星照片的军舰非常难以分辨,需要专业人员才能解读,而且还难以保证准确性
/ j6 Y5 `1 u5 s& O/ E6 Q6 N* n) x
听上去很猛吧?卫星图象识别是全球难题,要在海量的卫星照片中识别出有价值的目标,需要专业人员的长时间判读。为了支援乌克兰对抗俄军,五角大楼甚至大量动员民间航天企业参与卫星照片的研读工作。
. V7 S9 p7 @. z. n9 i$ k( P/ C4 w" R! t+ z
如果中国卫星真的有港媒描绘的这么强大,美国航母无论在哪片海域活动,都可以被准确识别并实时将其动向传回解放军指挥中心——这岂不是相当于单方面让中国消除了“战场迷雾”?5 u! l( u. F- Q G$ t8 I
D1 \4 j4 E2 u% S+ e7 ]1 {4 C7 b不过老司机注意到,该报道承认,论文并没有提到这颗人工智能卫星的名字,自然无从了解它的具体性能,港媒也没有联系到中方相关的研究人员。
# t" E9 p3 n; u/ s4 f& z( Q$ [) p
# G; A' l1 F" [: X! M. W据老司机了解,由于航天领域专业论文的高度学术性,非业内人士很难搞明白其中的准确含义,经常出现理解不到位、解读与论文原意“离题千里”的情况。因此《南华早报》的相关报道准确性到底如何,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 M5 o+ x4 I; L- k) k! K% ]# I+ p! c0 n8 m! X( S! Q0 [ X- e, ^, g n
但无论如何,中国卫星技术的发展已经令世界瞩目。例如不久前的4月30日,中国成功从海上发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吉林一号等5颗商业卫星送入轨道。但出乎外界意料的是,吉林一号高分04A遥感卫星在入轨当天就下传了分辨率优于0.5米的高清照片。
" l( {) o# d8 c8 v& b. f
" E# k0 `5 U. j看看这些的清晰港口照片,令很多网友都由衷感叹。而该卫星与长征十一号火箭组成所展示的快速反应能力,更是为战时相关太空节点的快速补网发射提供了可靠保障8 E0 ~$ r' ] {) z' p
6 l% q7 E( G. {9 p% X7 G1 O1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