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警惕的是美国要跳出来搅局,就像当初英国的核电项目一样,一帆风顺反而非常不正常
" _) ^4 G l1 w7 N1 \$ h" ]9 a. k
: @+ N$ [) e* W8 O阿根廷核电公司与中核集团以及中核集团中国中原、中国中原阿根廷分公司正式签署阿根廷阿图查三号核电站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合同。这是中阿核能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双方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实现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携手打造核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举措。! v% n- R& C0 v. y, a f
: w1 U, t8 Z9 x( }: a
核电项目合作是中阿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85年,中阿两国政府就签订《和平利用核能协议》。中核集团以中国中原牵头深耕厚植阿根廷市场,推进项目开发,中阿核科技工作者携手合作,促成总承包合同达成一致。根据总承包合同约定,中核集团将通过工程总承包方式,以“交钥匙”模式,为阿根廷建设一座华龙一号压水堆核电站。
0 J" A% _! z B& q; ^! o0 Q/ h3 Z# f5 I! O$ p; W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省长基希洛夫、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阿根廷核电公司总裁安图内斯;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邹肖力,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黄平;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纪检监察组组长王杰之、副总经理申彦锋、总会计师王学军,总法律顾问李朝晖、副总经济师王安民以及战略咨询委委员李晓明等出席活动。1 i0 @" @' k( P2 M
8 z) F: @: [: o. v$ z“华龙一号既是中国核电发展的重大成就,也是中国为阿根廷和世界贡献的三代核电优选方案。”签约仪式上,余剑锋表示,中核集团将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与阿方密切协作,安全高效推进阿图查三号核电站项目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中阿核能合作的样板工程和标杆项目,不断拓展双方合作新空间,为巩固深化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强劲动能,更好地助力阿根廷经济社会发展,造福阿根廷人民。
& M9 q6 z2 w' U x* S# g1 b5 i: z0 ^( K+ Z2 Y" K5 ]# z* Z
黄平在致辞中对合同签署这一历史性进展表示祝贺。基希洛夫与安图内斯按照中国的传统送上了新年祝福,并一致表示,核能合作将为发展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阿图查三号核电站项目建设华龙一号机组,将为阿根廷带来清洁、可靠、可持续的基荷能源,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有助于加强两国和平发展核电、核科学技术和工业的紧密关系。" W9 I* x4 M! u* h( x
( ^, _0 v6 i5 D. _" w* L! X+ Z0 x' g$ @; X
' g p" c3 k3 }8 _% k& C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阿根廷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机构,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核集团综合部、战略规划部、安全环保部、经营管理部、财务部、产业开发与国际合作部、审计与法务部以及中国原子能公司、中国核建、中核工程、核动力院、中国中原等有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 w1 L( p9 \- @* B9 q
4 ?! l2 } @0 o6 r" n延伸阅读& x/ @# e6 @( T7 N, o
9 Z& H7 a, u8 p' Z6 C核能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多项目标高度契合,核能在造福人类领域大有可为。一直以来,中核集团持续发挥核工业全产业链优势,为全球核电客户提供从能力建设、核能监管、厂址开发到核电站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的核能全寿期一站式解决方案,为实现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中国力量,共同创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美好未来。7 j* y8 N# h9 e# Z5 E9 {& a
% s2 G1 t4 w) ?: f( v
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市场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是中核集团在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研发设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完全具备批量化建设能力。
5 b& }5 N, D: _
" K7 j+ S* w" `0 d4 B, `每台华龙一号机组装机容量可达12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近100亿度,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
; q8 F% @$ \( ~, [2 v, S9 ]* l8 w l0 O0 @+ Y2 c! v( R4 {/ q5 p; F" Y
目前,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5号机组、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机组已经顺利建成投产并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福清6号机组已并网发电。此外,华龙一号已经在中国福建漳州、海南昌江等地实现批量化建设,并将作为主力堆型,支撑核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U) I& J1 w! y( b; T# C" P N* t$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