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各种复杂因素,谁的预测都不靠谱,只能让事实证明一切
/ S, W' {! j' f/ t
9 Z: e, w' w C- t S. E$ g"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结束了与中国的第四条磋商。IMF认为,中国经济复苏进展良好,但复苏并不均衡且势头已经放缓。预计2021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为7.9%,2022年为4.8%。
6 Z C% }& a. A
9 s, s( h% F- @7 c: \" PIMF认为,中国复苏放缓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政策支持迅速退出;尽管成功开展了疫苗接种工作,但新冠疫情反复导致消费回升滞后;以及房地产业降杠杆政策出台导致房地产投资放缓。& I+ C+ H0 ` M# g
, u& X& A, P9 Z, C2 L6 oIMF在1月25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将中国2022年的经济增速预期比三个月前下修了0.8个百分点,至4.8%。与此同时,IMF还将美国2022年的经济预期大幅下修1.2个百分点,至4.0%。受此影响,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被下修0.5个百分点,至4.4%。
: y+ v2 N! Z, ^* X
~1 D: @, G0 F: v+ VIMF在第四条磋商报告中指出,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数效应的减弱,而私人消费和房地产投资不振也给经济增长带来了进一步的阻力。因此,预计2022年经济仍将处于显著疲软状态,核心CPI通胀将处于较低水平,低于约3%的目标水平。
3 s. C& F X1 q; F- T: ?6 e( n; y- J
另外,虽然中国出口在疫情期间提振了增长,但这些有利因素最终将消失。IMF指出,随着防疫物资的出口需求恢复正常,预计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将从2021年的1.8%降到2022年的1.5%。. [! B. U9 N$ U/ W& v& O
. ^& R1 D. k( P6 T! G
IMF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支持的大幅收紧加剧了中国增长势头的放缓。财政政策在2021年初转为大幅紧缩,这反映出政策制定者将重心从支持复苏转向去杠杆。货币政策较2020年适度收紧。主要货币市场利率相对于疫情期间的低点有所上升;同时,尽管当局继续实施结构性的信贷政策,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流向小企业,但2021年的总体信贷增速有所放缓。
2 t' a8 \, r5 o( p$ t0 R5 {/ N8 j: d. B) P& S& Q9 }4 L
IMF呼吁中国当局继续采取适当政策支持经济并推动再平衡,也呼吁当局在重要的结构性改革中取得进展,以实现向均衡、包容和绿色的“高质量”增长转型。为保持未来的经济增长,必须再次加快关键实体部门改革,以此提高生产率。应采取宏观审慎措施和结构性措施,降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风险。2 i6 p9 M# z7 v$ n# b4 n6 s
5 f# w1 g. _* r# F& d/ @2 s1 l; L7 f
美国加息对中国资本流动影响有限$ P6 Q% h: d# g" q1 ?) i
/ @7 w! h& I' g/ g4 u近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准备在3月份加息,并表示,如果需要遏制40年来最快的通胀,美联储可能会在每次议息会议上都采取行动。高盛集团的经济学家认为,鲍威尔的鹰派言论表明美联储的紧缩步伐将更加激进。IMF警告称,发达经济体的紧缩政策可能引发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和汇率压力。" B1 a3 o, e$ O2 Q" \0 m( O ~* d
8 d% R) V+ `* j
但当被问到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汇率及中国资本流动的影响时,IMF亚太部副主任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Krishna Srinivasan)向21世纪经济报道回应道,“从广义上讲,我们认为影响很小。”他指出,虽然利率变动是资本流动的关键决定因素,但就中国而言,由于资本账户仍然大多是封闭的,且资本流动相对缓慢,美国加息不会带来显著影响。; v4 u% D& L6 z; N, p. ]: ^# w
" o' h( b$ g6 X4 U3 K4 T
斯里尼瓦桑对本报记者说,鉴于中国通胀率较低且经济增速正在放缓,应该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保持较低的偿债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欢迎中国央行降低借贷利率的措施。# v2 M( N' `: u. M+ }% V+ c i H
5 S6 I" S9 R' S; R3 c报告指出,部分执董认为应维持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其他一些执董则认为还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执董们鼓励中国进一步推动货币政策框架的现代化,并提高汇率弹性。一些执董还指出,进一步提高外汇干预和每日外汇交易中间价形成机制的透明度是有益的。! z+ Q6 ]3 P* k
3 D1 f4 u) t5 H+ s+ P/ \, L) v. y2 C对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IMF中国部负责人兼亚太部助理主任赫尔格·伯杰尔(Helge Berger)认为,在整个疫情期间,人民币的走势符合中国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在大流行之初,中国启动大封锁,而世界其他地方尚未看到疫情的严重性,人民币出现了贬值;而在中国摆脱疫情影响后,世界其他地区仍在跟疫情做斗争,于是人民币出现了升值。
# Q: t* k6 y e+ V8 U" J6 D* o. V( g: O) m# @
“总的来说,我们会看到人民币汇率一直在做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作为一个缓冲,以对所有人都有帮助的方式,调整经济体之间的相对价格。因此,我们鼓励中国当局继续支持未来的汇率灵活性。肯定还有继续这么做的空间。”伯杰尔说道。/ B1 k" q9 v+ c
* q+ n) W' X8 q* Q+ l/ O
疫情反复增加经济活动恢复难度' ~, P4 \% a, T$ T5 Y5 @9 P
& `, a& e& K7 z' C报告指出,疫情的更频繁散发和对新冠病例的零容忍态度,迫使中国的经济活动进入了一种“走走停停”的模式。由于新变异毒株的传染性更强,快速封锁以及大规模测试的疫情应对模式面临挑战。疫情反复增加了经济活动(尤其是服务业)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难度。
9 T, E. h* O( T. O- j
, ^) p& z* q8 I- p当被问到中国的“清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时,伯杰尔表示,首先,应该意识到这一政策有力地帮助中国克服了疫情冲击,并且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动力。“这意味着迅速采取行动遏制住地方层面的疫情,并将稀缺的医疗资源转移到最需要的地方。”0 @5 q, o8 W) X5 Z( n
! ]7 l. s4 n9 {( p. s
但他指出,大约从去年夏天开始,由于疫情暴发得更加频繁,抗疫限制措施也变得更加频繁,虽然新增病例数很少,但也会对经济表现产生影响。但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限制措施变得更有针对性,因此,破坏性也有所降低。
/ p( b! E! T8 e' g" l' n+ Y4 F( N- B# \/ a* I( a% f3 x: O
IMF在报告中指出,抗疫限制措施确实对消费产生了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年。“我们没有理由预计新疫情的暴发在2022年会变得不那么频繁,这也是我们下调今年中国经济预期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房地产行业的持续紧缩。”伯杰尔说道。
) h# `5 n W0 U j' r. O, S! s5 H
4 U% z8 _8 b9 Z, v; N5 _$ m; R展望未来,伯杰尔说:“与所有国家一样,中国将需要考虑如何最好地调整抗疫政策,以适应这种疾病和新变种及其传播性等不断变化的特性。因此,重要的是,中国审视其拥有的所有政策选择。其中的一个选择显然是,继续微调这些封锁措施,以减少它们对未来的破坏性。另一个选择是,确保有足够的有效疫苗来提高人口的韧性。”, N2 p$ t7 T( [& P4 X* Q; v) U
+ _% b$ `2 }8 p+ O0 f2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