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咬人的狗不叫,不咬人的狗才天天叫. H9 @" N; r/ E; `: X
& `5 N$ ~! z/ W# n) {
表面看,日本制造业似乎没有了往日强劲的势头,但如果将目光投向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你会发现,日企仍然十分彪悍。7 c# T: C9 b6 x* q a
9 y! O7 Z# y9 p, ~举个例子,2019年7月,日本向韩国禁运氟化氢等三种关键芯片材料,其中,高纯度氟化氢从禁令发布前一个月的3026吨直线下降到禁令发布后一个月的零,让韩国发达的半导体产业集体迅速陷入恐慌。
; R. V; v% O! Z1 _) Q6 M' w6 \4 S
) q! |0 n* |' O, A8 |/ x* m, \0 w% k5 z
日本之所以能对韩国卡脖子,是因为韩国高度依赖其关键芯片材料。事实上,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日本早已建立了完备的产业链,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话语权。: D& z$ I6 L0 K2 p; D* l
% S6 R) w* C! a4 ^% h8 Q就在上个月,日媒发文剖析日本设备和材料厂商,直言它们支撑全球半导体制造,“显示出巨大的存在感”。' X8 i `& a- H- M# K3 D
7 r4 d1 O' l* K$ l2 A
标杆当属半导体制造巨头东京电子,其营收在行业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应用材料公司与荷兰ASML,2020财年营收达1.3万亿日元,相当于每天狂揽2个亿人民币。
* n- W" v; j& `6 {2 Z" B2 @" b( z; Y$ h5 q, r/ o
不只是标杆,日企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实力几乎体现在所有环节上。- R+ q* A, s6 t$ G1 U. g4 b1 g
5 H1 ]% A1 h4 B! C7 O. M8 v以在芯片上烧制电路之际使用的光刻胶为例,日企占9成左右份额,JSR和东京应化工业是其中的代表性企业。而且,据称光刻胶无法分解,不易被模仿,已经积累深厚技术实力的日企长期占据优势。" w+ e e+ x& h' }& O, g
% X# Y$ M+ e3 u! r* ]2 g9 u
7 z, P2 K9 A3 d8 x. [- O/ ^ Y; H7 C* y( z* E N
此外,全球硅片供应商,主要包括日本的信越化学和胜高、德国的世创、中国台湾的环球晶圆以及韩国的SKSiltron,五家巨头掌控全球约92%的市场份额,12英寸硅片市场份额更是高达98%。
( A2 r$ S3 t- Z# `+ b. C! \- K- G: U4 M L, j; q. u
而湿化学品,包括关东化学、三菱化学、东京应化工业等公司在内的日企拿下全球28%的市场份额。
( a0 ]6 h f, T e! Q: m( I8 j M1 O$ r$ \" ^$ Z
至于掩模版、电子气体和源、抛光材料、靶材和蒸发材料等环节,日企都有着领先世界的技术实力。
" G0 n! C5 j- [/ F9 b4 L. }0 x: W& g5 J) R! |
据日媒报道,在封装和性能测试等芯片制造“后工序”中,日企拥有较高份额的设备企业很多。比如,切割设备领域日本DISCO掌握最大份额,而测试设备领域,日企Advantest是世界两强之一。% W6 i+ t6 h* ]6 {
+ G+ C; w* g& `. d) A9 C( \2 d/ C5 f, V
不难看出,日本能在芯片行业称霸全球,靠的不是某个巨头某种产品,而是集团化作战。, b2 j6 s. ~& a$ ^7 a r- L
8 c# r: T" V# p# Q/ @9 T所谓“集团化作战”,背后是日本举国攻坚。8 D2 t- r) G. ]( N
3 h9 I% m$ j+ ?3 g3 Z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蓬勃发展,政府大力推动,80年代更将新材料的基础研究纳入“高技术规划”,到21世纪,再次将物质及材料科学作为重点投入领域。
4 m, _, v% h# p* M$ m
[; J8 B, Q' p4 `3 E8 h与此同时,日本建立物质材料研究所,专门从事材料科学的研发。举国之力加强材料研发,力度之大,时间之长,举世罕见。# t; T B: F2 v$ W) o
4 _- b+ ?) I& P( {3 x: @
2 w4 U8 k: S, u1 o( _. l这个过程中,日企表现尤为突出。$ f! U0 K [/ e
* k1 ~. N4 ~, Q2 g4 `' ?+ O2020年,曾用碳纤维卡中国“脖子”40年的日本材料巨头东丽掌门人日觉昭广透露,东丽每年把700亿日元研发费的3成,用于研究在10多年以后实用化的材料,“其它日本材料厂商也在推进长期的研究课题”。$ i. C. i- `2 \+ W
; l8 _$ I+ D/ \日觉昭广不无骄傲地说:“这是重视股东、追求短期收益的欧美国家难以接受的!”$ L. f2 h% m8 R4 p$ c! t
% H# |, f, g9 T. s2 M' w然而,他发现,中国正在展开与日本类似的“集团化作战”。
. d9 C* h2 V0 [ D$ X, }1 I6 F) ]9 P# t; }8 ~6 \5 O
确实如此,根据自然指数的统计,在材料学领域,论文贡献最多的100家科研机构中,35家为美国科研机构,中国位居第二,有34家。
# i* J5 c* F0 K0 ^" R4 n6 `
4 N" ]. V3 C& U+ G* A3 z; x8 _在中国,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庞大的研究数据、创造革新性材料的材料信息学正在扩大实用范围。. m2 _* e ]. x/ i' |1 R0 |
5 B% C! z( Z0 R8 D
日觉昭广坦承,“中国以国家层面推进采用材料信息学手法,其技术进步的确构成威胁”。
2 n4 D) P/ X& V
& L( K5 N6 i a0 r1 g! q( W尽管中国材料领域的研究,尤其是芯片制造方面的研究,仍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但一直推动“集团化作战”,从国家到企业再到科研工作者个人,共同努力攻坚,“卡脖子”问题将会越来越少,中国制造也将日益强大
$ n: |0 c$ J$ _7 c' R" o4 z0 C4 f9 A) }* H$ Q+ J/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