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相识,至少现在中美双方都清楚对手的分量,谁也没办法一招置对方于死地,所以贸易战不得不持久化下去,所谓第一阶段协议就是一个明证------好戏还在后头
; c* S, g; w" S5 G9 j. g. Q9 d
$ |' V- `! J8 e' x3 S+ I" g世界第一强国对中国发起的这场贸易战,在某些部分确实改变了中国。
2 o- `7 ]7 N0 o; c$ J/ l3 ~7 [" n% I ~% ]
其一,“盲目自信”少了。/ N; u9 z* U! w9 c8 g: m3 P6 V/ \* f
) e5 m$ X: v, a/ ], Q F: T# b; a m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不光是第一大市场,更是最庞大的工业生产国,加之近年成功的让“国货走出去”,在中美贸易战之前中国民间自信爆棚,“战狼式激情”充斥网络。2018年4月美国封杀中兴事件后式情绪冷静的第一波,而后随着中美贸易战燃烧,从过去的自信爆棚、到部分投降论声音出现,就这样波波折折来到了2018年年底,然后华为孟晚舟事件爆发。# v5 ~; I( n# M( [
, a$ i" B0 q2 n& Y6 R2019年数个月,华为成为中西方媒体中的热点,也能明显看到,相比2018年时舆论的情绪波动,2019年虽然中国舆论也热血,但少了不理性的“喊杀喊打”或“投降”。华为的进退、中国政府的进退、什么能让步、什么底线是不妥协的,何时出哪一步,美国有自己盘算、中国亦进退有据,是以2019年的中国社会虽然爱国情绪高涨,但相比过去已够冷静克制。
4 v7 X( F, B: F# I# F, \/ v
( h$ x5 T& u- j+ X3 Y8 z其二,“体制自信”仍然被巩固。1 C& ^8 n% a9 v
! M% q0 }" K- G0 D' R9 F整体中国社会从“投降论”、到发现政府一步一步自有盘算之后,理智冷静了多,中国政府在其中的管控是存在的,这在西方社会看来或许“不民主自由”,但在中国社会达成了一个共识──当与世界第一强国的冲突无可避免时,发展自身才是硬道理。这也使得整体舆论在2019年的经济冲击中没有太混乱(或绝望)。
/ }5 k& c. f: m2 m' C
, e4 `& L7 p7 C2 ~# w0 P/ k- j0 Y$ h- J8 m6 h P; s
1 I$ f' x# K f3 {- M
9 N7 B" F, K/ V# p, w中国一些学者在贸易战开始后有个“不宣之于口”的感叹,“幸好中国体制如此,没有导致人民太紧张或纷乱,也让多数人民能对政府应对有信心。”这想法政治不正确,但或多或少符合了中国复杂庞大的国情。
' D: o' `( d3 ^6 a( B L
. t0 W; D J G' b中美贸易战,在美国巩固了民间对“大敌当前”的团结一致,在中国倒也巩固了中国社会的体制自信。
$ \* b8 y8 V: T- p& [3 ^7 y* k* Z2 \' R: `
犹记得2018年3月贸易战之初,曾有西方媒体发表评论,美国会否使中国如日本般陷入“失落的二十年”,这种评论在那时不算少见。如今,这论调似乎不攻自破,原先紧张观望的世界各国也日益习惯于中美竞争态势。2020年新年伊始,展望未来,中国做好了会更艰困、更艰难的准备──不过,往好处想,中国在与美国的竞争过程中,会巩固了产业转型、以及解决问题的决心。! c9 e' w3 I" C
5 h5 Q) U6 V% t/ y1 P- A7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