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上报》发表文章《 “文革”的回光返照和中国政治的”钟摆效应”》,作者经世忠说, 数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事实说明,这块土地正在进入“后文革时代”:在经过数十年改革开放后,对丧失执政权前景的恐惧感驱使大陆政治习惯性收缩丶回档,文革“回光返照”式地“回来了”。
& [5 F6 X4 Y0 X6 d( l6 @5 O( |0 R8 u5 k0 \7 F t/ r
文章说,过去的历史证明了,中国转型和发展每到一个阶段时,都会出现一些收缩和回档,比如改革开放之初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对“反和平演变”的强调。大陆转型和发展水准越高,收缩和回档的力度也越大,形成“钟摆效应”。目前“文革”的回光返照迹象,是历次政治收缩和回档幅度最大的,表明了中国转型和发展在中共十八大前后已来到了一个关键节点。8 G: W' o2 G i( f6 [2 v9 j
. Y% h% D# F4 G8 ?: n$ w3 t+ K 不过,作者认为,历史给予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中国政治的收缩和回档,就像在沼泽地里挣扎,越是用力大,越是陷得深,每一次的政治收缩和回档都带动了大陆更大幅度的转型和发展。将此观点运用于新一轮政治收缩和回档的结论就是,由于本次收缩和回档超越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任何一次,而且越过了过去多年约定俗成的底线,因此下一波中国的转型和发展力度来得将更大丶更猛,极端情况下,将会出现“突变”局面,引发社会冲突和动荡。
) B! W/ I- L; u! Y7 Y$ @3 J" h2 ` P" b9 Z; ~, Q6 w3 t
j7 D: q6 n$ i: g" H; y$ L! ^& H6 k3 l* z- o; i
中美贸易战,德国能够两面讨好吗?7 e2 s6 H$ y, p* }
' P0 U/ E X# s/ L. [* w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在中美间“走钢丝”,德国还能坚持多久》,作者ANNA SAUERBREY说,随着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僵局继续恶化,世界其他地区都成为焦虑的旁观者——最焦虑的还要算是德国领导人。过去6个月的地缘政治动荡,让德国领导人从战略上意识到两面讨好的风险。德国是否有能力应对这些挑战,可能是未来几年它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9 P3 o8 y, i" l* n: Z6 J
6 y9 H" G. P- X& B9 C# ^: L5 c( x. |: ~
3 l. n& L, Z1 E3 ^0 D8 P G5 K
德国财长朔尔茨上周访华,贸易关系当属焦点话题# P1 y1 [. F9 q
|( g5 L8 A |* Q5 d5 R
文章说,与许多西方国家一样,德国人认为,经济增长将推动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变得更为自由。但在过去几年里,这些希望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丶扩张主义和中央集权政治所粉碎。
3 G T3 R. c @* a' Z9 j( Q) k G* H: F( {3 W" e# l
作者认为,德国最好的选择似乎是通过团结在欧洲盟友,靠人多势众来求安全,尤其是考虑到分裂欧洲是中国地缘政治战略的一部分。在最近,其中几个国家已经幻灭。在一些国家,中国难以兑现其投资承诺。而另外一些国家,比如波兰,来自华盛顿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求其放松与北京的关系。这可能是德国的机会,但它不能有任何差池,而且把西欧丶中欧和东欧联合起来并非易事。这是德国外交政策永恒的困境:德国不能单打独斗,但欧洲又太过分裂,行动缓慢。8 ^) k$ q, }8 N, N0 c9 G4 o4 h" j+ N
: I/ A" u' o! A$ e- Y' m" j! G
: P8 d% i% j9 E, R0 D1 l5 q' T5 V
中国审查有多厉害?
8 X7 p* b5 m, L3 S9 H- N% @
0 j% j! [8 F7 P1 [# A 香港媒体《端》发表文章《党盯着你?这个实验室,探索着“中国模式”网路的虚与实》,作者龚隽帏说,一个懂得高度应用科技与数据的威权政体,俨然就是欧威尔笔下老大哥(Big Brother)的现代升级版,没有什么是它看不见的丶没有什么是它不知道的丶没有什么是它不能管控的。' o! R% G& U! Z/ R
" J! u# m0 z/ {9 ~
文章报道了加拿大公民实验室的研究,指出审查机制可分为在客户端或服务器端运作。以微信为例,就是在服务器端执行审查。“那就像是个黑盒子,我们可以丢东西进去,然后看看什么东西会跑出来,但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无所知”。不同于微信的审查机制,包括TOM-Skype丶新浪UC丶YY丶9158丶呱呱丶新浪秀和所有公民实验室所研究的手机游戏在内,则都是在客户端审查。简单来说,当你准备发送一则讯息,在讯息离开装置上传到网路或服务器以前,它就会先行扫描讯息是否含有特定关键字。
& p) v$ s+ J4 s# d+ I k" r8 Z9 |
文章报道说,中国的审查体制并没有那么精密(sophiscated),它真正精密的地方在于不清楚表明红线何在,从而在社会中制造出自我审查和过度审查的文化。如同汉学家林培瑞(Perry Link)“盘绕在吊灯上的巨蟒”的着名比喻,它无需动作,也不必厘清界线,每个置身在其阴影下的人,就会清楚地收到“你自己决定”的讯息,自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
" {' e* b& {0 }* Q$ r
+ }9 ~& A! ?,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