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看皮尔斯伯里先生,这位头号中国问题权威,他会告诉你中国很尊重特朗普,还有特朗普的天才大脑。”2018年9月26日,借由特朗普又一次“王婆卖瓜”式的自夸,大多数美国人第一次从这位总统的口中知道了迈克尔·皮尔斯伯里(Michael Pillsbury)这个名字,也许其中一部分人还会意识到,这仅仅代表了皮尔斯伯里登场的序幕。+ T1 }3 y# R) k2 p ^: e2 i
) ~% \% m2 s. ~ C5 P
两个月后的一天,皮尔斯伯里刚刚在华盛顿“宇宙俱乐部”(Cosmos Club)吃完一份肉眼牛排沙拉,就收到一条来自白宫的短信:“总统先生正在找你,速回电。”翌日,他便和史蒂芬·姆努钦、威尔伯·罗斯、拉里·库德洛、贾里德·库什纳,一起挤在了总统办公室,再加上从加州远程连线的彼得·纳瓦罗,共同为几天后中美两国元首在阿根廷G20峰会期间举行的贸易问题会谈出谋划策——这场会晤的结果现已人尽皆知:双方进入90天停火谈判期,暂停相互加征新的关税。
( I6 S( L Q. S/ p( z8 @0 |+ n, U/ a0 L6 ~6 g2 T
回看当时的椭圆办公室里,六名顾问提出的建议不尽相同,甚至彼此冲突,不过其中,最让特朗普听得进去的是皮尔斯伯里,这个来自哈德逊研究所的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他在2015年出版的著作《百年马拉松:中国称霸全球的秘密战略》,在近几个月的白宫西翼成为“中国威胁论”再度甚嚣尘上的指导手册,核心思想就是认为中国制定了一份秘密战略计划,将在2049年,即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1 I: K) ~9 S! M$ ~1 } O
! k. o1 Y7 O# D4 ]) ^' h
3 i8 R9 L. l8 f) _; ]. e4 L至此,读者也许要想起这位皮尔斯伯里先生在中国国内更为人熟知的名字:白邦瑞,一个能讲地道汉语的美国人。确如特朗普对他的评价,他对中国问题的研究称得上是美国国内的顶级权威。不过,这种权威并非从一开始就是以“威胁论”的形貌出现的。. A& F& `( n; w1 \' I5 P0 f
6 u+ l/ O4 r) H2 A; G( v
时间回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白邦瑞在斯坦福大学就读本科、主攻中国历史的期间,接触到一份关于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的中情局解密报告,第一次引发了他对两国军事合作的兴趣。1970年至1972年,他又赴中国台湾交流学习,此后不久,当美国政府开始考虑是否改变对华政策时,他便第一个提出“联中抗苏”的观点,受到时任国务卿基辛格的重视。彼时中美尚未建交,美政府就特准建立“白邦瑞渠道”,允许这个27岁的年轻学者在纽约通过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秘密与中方人员讨论两国军事合作。1975年秋天,在美国政府授意下,白邦瑞在《外交政策》杂志上撰文,首次公开鼓吹中美军事合作、武器贸易,由此奠定他在两国军事关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w3 w Z, O: o, I2 K5 c/ t! J o
4 q- |1 u: V7 p4 J r" }' W7 w
在《百年马拉松》中,白邦瑞说,自己曾是个“熊猫拥抱者”——相信中国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上都会朝着美国盟友的方向发展,因此极力主张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发展予以支持。但这并不是他与中国的全部故事。" K( [; v* ]4 Q$ [" f
8 m5 V4 j. D) k1 I- k0 {
+ s. f- M6 s c1 L3 e, p
从尼克松、卡特,到里根、老布什,在20年的时间里,中美两国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但白邦瑞却逐渐发展出了另一套关于中国的话语体系。他说,经过数次与中国军方和情报部门高级官员的交谈,以及对一些绝密情报和内部文件的接触,他才发现,中国的高层一直在对美国实行障眼法:向他开放机密文件、介绍他认识中国军方和情报界的人士,不过是这个欺骗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通过他来影响美国的决策者。
( d! r: |% V; D' [+ r! H+ d& u
& N1 n r1 E0 f W白邦瑞写道,真实的情况是,1949年以来中国的历代领导人心中都有一份“超越美国”的计划,但从不对外披露,“他们要瞒天过海,向美国人示弱,不但不能引起这个超级大国的注意,还要得到美国人的全面帮助”。为了论述中国人的“战略欺骗艺术”,白邦瑞展现出了自己精深的中国文化知识,从三十六计讲到孙子兵法,从战国争霸讲到吴越春秋,从中国人擅长的围棋讲到中国人对“势”的理解,从赤壁之战讲到其他以弱胜强的战例,总结起来便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已经把欺骗发展成了炉火纯青的艺术,使之成为一种运用得淋漓尽致的战略手段。
: o8 k( O3 P+ y/ M8 g, M1 ~5 _& z
中国计划?谁在忽悠谁9 O; r7 u7 P A7 h$ W
8 ~8 ~. _% ]4 N, r9 }6 C; ~
不过事实的真相却是,白邦瑞煞有其事地介绍的这个中国欺骗计划,其实只是在中国互联网上流传已久的“战略忽悠局”,它的创始人当然更不是中国的领导层,而是网民们调侃性地尊为“局座”的知名军事评论员张召忠。张召忠本人甚至不得不在《百年马拉松》出版后,通过媒体“喊话”不明真相的白邦瑞,否认“战略忽悠局”的真实存在。
: ~+ C5 Z6 d7 e* C: }- s: [0 P. W& L+ \9 o) k- m$ c
1 w/ N7 d1 K& O8 j4 L' j1 O
白邦瑞的激进观点也受到了一些美国学者的批评,例如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1世纪中国项目”的前助理主任裘德·布兰切特(Jude Blanchette)就发表了一篇名为《魔鬼在脚注中》的文章,质疑白邦瑞在书中宣称的有关对中方人员和情报的获取,其可靠性是“无法核验的”。“有时候,白邦瑞会把一些早已公开的信息说得好像仍旧是机密。”& L+ @5 G0 m; s i9 X# O* C
7 n( I9 h* r: P$ m布兰切特列举了2003年的华裔双面间谍陈文英的例子——在白邦瑞的笔下,她通篇都以“绿女士”的代号出现,但她的真名却又在脚注中一闪而过。此外,白邦瑞号称那些支撑自己理论——中国要比西方所知的更加“鹰派”——的中文书“正在中国大陆越来越流行”,但布兰切特发现,这种断言同样没有信源。“它们是畅销书吗?有照片证明中国的领导人正在读这些书吗?”布兰切特认为,《百年马拉松》仅仅脚注就“充满了错误、误导和令人困惑的疏漏”,因此其观点也只是一种捕风捉影下的自我臆断,不足为信。
5 k4 Z5 g3 j% | y% f; ^) w2 u) T% ^. ^1 J$ Z: {% Y) ~
' U1 y9 W% D0 O. ]( Y0 s) |0 H
另一些人则认为,白邦瑞在书中的一些小错误和疏漏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手段巧妙地获取并揭露了中国高层在大众面纱之下的“真实想法”,而遑论这种手段是否可以查证。总之,就像在其他“中国威胁论”的讨论上一样,美国民间对于《百年马拉松》的接受用一句中国的古话来说,是“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
5 Q& }5 U; K( ]
7 C4 m+ n0 e, y( {+ w" L; x+ f
$ M, R5 V: O: c' ?6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