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

[复制链接]
上帝会饶恕 发表于 2018-7-12 07: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整理了CCG学术委员会专家、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科贝尔国际关系学院终身职正教授兼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赵穗生近日在全球化智库(CCG)会议上的讲座的内容,回顾中美接触40年的演变,反思当下中美关系的转变。
: x# m5 y9 e( {' r. X& @$ o
& O/ i/ _+ {4 \2 B% Y0 R  一、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变化的时间结点
  r$ q, j6 v( _4 m
/ R9 m3 ~# L& G" K9 E- m9 d  赵穗生教授在美国生活了33年,在中国生活了31年,是中美关系着40年变化的见证人。在他看来,这40年间,中美关系从战略伙伴变成战略竞争对手主要经过了下面几个时间结点:' G0 ^) y9 N0 r
6 g  X& n; o0 Y& H4 z- k2 a
  首先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美国当时开始决定接触中国的目标除了战略调整,联中抗苏之外,更重要的是想要改变中国,让中国实现现代化,而当时的中国也想要改变自己,赵穗生将这种现象概括为中美之间的“理想主义共识”。然而,赵穗生指出,两国之间的共识实际上是存在偏差的。美方的预期是中国在进入现代化社会后,能实现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以此来达到价值观念上的共识。而中方的计划是早日走出文革阴影,将一个落后的、受屈辱的国家变成富国强兵的现代化国家,而不是美国人期待的自由民主。/ i2 X3 z) f: r8 r
; X5 `4 O1 a( q) Q! s
9 d. L6 l9 F' C1 [- F

. {! h4 \) @. o9 Q' ?8 c  虽然意识到这种共识存在偏差,但是有一部分的美国学者还是保持乐观态度,认为中国终究会改变的,接触政策要继续坚持。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WTO,美国之所以支持尚未实现市场化的中国以低条件入世,是希望中国能购买自由贸易的原则,逐步朝自己预估的现代化方向发展。
& j$ G4 X+ O' S
! W8 K& A! M. z1 M9 v' W3 |3 z% ]2 c  这套逻辑一直支撑着美国的对华接触政策,直到冷战结束后相当一段时间,美国相对低位的衰落使得错位的共识终于开始破裂,美国对中态度由友好逐步转变为竞争。赵穗生认为,中美双方都对错位共识的破裂负有责任。
% o& t; \! e" ?
! r+ X, D5 y6 ]0 n7 o8 Q  从美国方面来看,9.11事件把美国人从冷战胜利的狂喜中拽出来。美国过分掏空自己的资源,插手他国政治,发动战争,搞单边主义,无视他国国情强行推行民主,结果给自己和全世界的秩序造成混乱。9.11事件的发生预示着美国丧失了自己的道德制高点,没有了改变中国的道德制高点。
! z' R, l3 r& m6 g( w7 G1 [! E
8 Y( R! D1 L  k, d1 n  从中国方面来看,9.11和08、09年的金融危机让美国人在中国心中的形象出现崩塌,中国变得信心满满,敢于挑战美国,用中国模式来和美国的价值观相抗衡。中方思想上的转变让美国开始怀疑接触政策,转而用强硬的态度对待中国。
- M5 m( Y  l! D/ n5 i2 N5 t% g# x$ e" p& e( J( Z
  二、特朗普时期接触政策的反思:做得多,做得少, p8 {# f9 K) {7 ]
# v5 ]6 n' O; `! a  F
  自从中国开始挑战美国之后,美国人开始认为自己受骗了。美国反华学者白邦瑞在2015年出版的《百年马拉松》中认为,中国有秘密战略来取代美国,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会取代美国。中国人会《孙子兵法》,还会下围棋,这一类战略术数将帮助他们在美国不自觉的情形下实现“自我包围”。5 {( t* R$ j( r
  T4 Y! G* h7 V5 A2 P6 w
  对于接触政策的反思,究竟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呢?赵穗生的回答是:说得多,做得少。他以特朗普上台一年多的所作所为为例。特朗普在上台之前猛烈抨击中国,上台后先和蔡英文通电话,让中美关系顿时僵化。二月份和习近平通电话时,声称自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四月份两人见面,又一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态度。对待台湾问题如此,对待贸易问题也是如此。“中国几个小公司要并购美国的公司,特朗普不同意并购,但是来中国访问一次,吃了烤鸭舌头马上变了,说可以并购。来之前信誓旦旦说3000多亿贸易逆差一定要解决,结果一到北京就变了说辞,将贸易逆差的责任从中国领带人转移到自己的前任身上。”赵穗生说。然而访问过后,特朗普再次改主意,不承认美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诸如此类,都说明特朗普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出尔反尔,反反复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解决方法。
- W0 s% e! S& ~- o+ Q$ V# F9 N  m- D" r
  三、坚持接触政策的必要性
% [( p3 u% E% k2 ^2 K. ?
( _# k& M: Q. i" _  一种系统性的贬斥取代了反思——在“修昔底德陷阱”思潮上升和美国相对低位的衰落下,美国政界及学界对接触政策批判的声音日益高涨。基于对此类声音的驳斥,赵穗生给出了四点理由:
/ }6 _5 c! b# V! j# o# O$ I2 X6 r! {" P; q  H
  第一,接触政策中国受益很多,美国也受益很多。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了30%,对美国的经济增长也起到了支撑作用。即使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当时中美建交的时候,美国处于一种滞胀状态,就是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并存,中国的廉价产品、廉价劳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美国走出滞涨。这些年中国是美国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一个国家,也是作为单一国家对美国就业支撑最多的一个国家。所以如果打贸易战的话,美国绝对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 t& t$ N- i3 r4 n' u$ X$ C8 ?( T- y5 F/ n7 _
  第二,美国要想在亚太地区继续存在,就必须跟中国合作。因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十年以前绝大多数的东亚国家和美国的贸易额都超过这些国家贸易额的50%,现在只有20%左右,而中国和这些国家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50%。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要想在亚太地区存在,跟亚太地区国家保持好的关系就必须和中国接触。
7 a* f- ^' @5 @% V6 [+ n  |2 |9 f& P" |; G. \
  第三,接触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中美之间的对抗,对于中国的发展有利,对于地区的和平和稳定也非常重要。8 k, U8 q- I! \9 s: I* Q

0 b/ y* Y; b" _/ e0 C& ?( A  最后,美国并没有放弃接触政策,而是转型了。过去的接触政策是要改变中国,现在是不求改变中国,只求维护美国的利益。也就是说过去的接触政策强调是用合作来定义竞争,而现在的接触政策是用竞争来定义合作。# f. ]9 [# q) d* \' n; j- @

) Y9 e. J# M' ~2 K" A: ?& B0 w3 ^) n5 d2 @: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魔ぁ依 发表于 2019-2-5 03: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你一下,好贴要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7-17 08:12 , Processed in 0.0294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