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BC报道,UBC大学学者近期所做的一份报告发现,在大温哥华地区,有商家把鲶鱼(catfish)标记为鳕鱼(cod)或非洲鲫鱼(tilapia) 出售。而这种把鱼类等海鲜标记错品种的现象并不少见。/ s' m+ q9 h- c* y8 T/ f
& ]! U7 R- T0 m4 L研究小组从各餐馆和超市收集了281份鱼类和其他海鲜样品进行DNA检验,发现其中的70个样品被商家有意或者无意地标错品种。其中错误的比例高达25%。
6 s7 ?4 @' ?/ n0 Z7 f3 x+ Q5 o% p0 l0 w0 v2 P8 w; \; ]3 l
该调查的主要作者即UBC大学的博士在读生胡雅茜(音译,Yaxi Hu)指出,这个结果与该校十年前所做的调查很接近。" _4 u6 h8 j& p8 u5 ~- }& o
& K2 `& ~/ a0 o8 D4 d6 t
她还表示,从商家的角度来说,全球的供应链很复杂,一条鱼在供应到超市前,可能要经过许多国家转手,很难查出它是在什么时候以及为什么被标错品种的。 r$ C" C( J6 h! ^7 L
! j( Q- N) {) G“而且不同国家对某些鱼类或海鲜的叫法不一致,因而在运输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被无意标错品种的问题。”
( `" Y: o- [/ ?0 j+ t# O6 T$ g8 ]# c3 Y! T& Z6 x
海鲜欺诈/ F: {) l6 ~8 j! i+ s' g6 \
) g1 y5 N. `4 k尽管这个问题可能是在供应链环节中无意发生,但还有一种可能是商家蓄意把鱼类及其他海鲜标成更贵的品种出售。这种行为就属于海鲜欺诈。
9 ^% `6 o, \5 I6 A$ f0 ^1 H! e4 }) ^ ?, `& {& ^
海洋保护组织Oceana Canada的Julia Levin认为,这种欺诈行为不仅会损害海洋资源,还会有损消费者利益和健康。
; y2 o* P/ b5 H! z8 n& |
0 r/ q+ w# t) a2 z% \( O t) q; L. S; T: a( x9 I( P
* k4 d2 u2 k" r" A4 O% D! p' r
她说,如果消费者买了标错品种的鱼类或其他海鲜,可能会因此误食到含过敏原、有*素或环境污染物的食品。- X, h! X- J, s8 H: z2 R9 E
5 [0 l1 L- A, d( W; d# m9 ]: u, @
她还表示,作为消费者,如果你想要买某种海鲜,最好能先确认你要买的品种,以及它们是如何被捕捞、是人工养殖还是野生的、从哪里运来的等等。
7 S: y' P9 D- Q1 c' Z- n
9 U) m" c% H) V; P) I! I+ ]1 z" Z
2 q, P4 k, F! T6 Y; q& u! C问题不止在BC省' d) g: o6 A! f- w1 b: @& I
+ I/ d' `0 o, A1 U1 g这类错误标记鱼类等海鲜品种的现象不仅仅在BC省被发现。Oceana Canada指出,去年该组织从渥太华附近区域抽查了98种海鲜样品,发现将近50%的海鲜被标错了品种。! F" h/ A6 R. E( \2 s
0 W0 u* W r& @; p8 T1 ?& QLevin指出,希望联邦能要求海产业实现更严格的监管政策,能追踪海产品在整个供应链环节的记录。
2 U, z! \$ T" m1 N
% w( P8 e% `3 `7 M6 g8 N5 F她说,“我们需要每个细节都准确无误,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细节。”
, _6 p4 V( j6 ?7 \0 v+ q @ e; u' u, @( W3 I: a/ Z7 } d"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