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周刊报道》于当地时间7日发表专栏文章讨论中国成为世界最大银行业大国一事。
( d& O. ~' n6 J0 [: U% W0 j. X
6 N6 O& q. g% F 不过报道依旧没有脱离西方传统偏见,文章出发点就在质疑中国银行业太大,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文章角度并更是毫无惊喜,基调就是中国的银行是国有,不遵守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终将拖累中国和其他国家。 ) c' G$ q5 {# E; w: ~
: s2 f1 U* {3 D 文章表示,目前世界前三大银行都在中国。2018年,中国银行业资产已经达到了35万亿美元,是中国GDP的3倍(观察者网注:2017年中国GDP为12.7万亿美元)。在2010年,这一数字还仅是16万亿美元。这也代表中国已经超过欧元区,成为世界第一银行业大国。 + q: k g O5 O8 F
- e5 H' M% u5 X# j3 R
文章认为,这些年中国银行通过快速放贷积累了大量资产。从2008年开始,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最快速的个人债务增长。
' i* O7 G% N! A+ ~. y
1 M9 _( c* f8 o3 [+ e- y% `! Y, b) ^ a( N, ~2 F* o
报道对比了中美中央银行系统。中国中央政府和美国联邦政府都掌控着国家货币印发权,两国银行都使用官方货币,两国都有中央银行来支持其他银行,并且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 y$ I3 n. t# k: C# o6 s; ?/ Y8 x* Q0 O f2 r/ J
不过作者认为中美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国联邦储备局至少表现得看起来在遵守自由市场经济原则,从而可以规避道德风险。而中国的银行则由国家持有,所以中国政府可以直接插手,避免银行的投机行为带来金融危机。 p0 J5 S8 E) R3 n
/ h: k1 [% Z, Q0 U; u- H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曾表示,中国可以应付金融危机的秘诀之一就在于中国是一个高储蓄国家。 , ?- e8 z, l" e# r* N3 S" g I
9 j1 X) H9 |6 Z: S
而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称42%的美国人只有不到1万美元的存款,其中18.9%的美国人压根没有存款。41%的千禧一代(1984-1995年出生)美国人都没有401k计划(美国最普遍的养老保险)。 ) Y# P: [0 r7 S v% o
0 N3 h3 r' S# s+ }$ E
. s+ `/ z- g) i6 d* G4 y9 `4 u" X; x& k5 H
1 V/ j" d# w; r5 R U2 b6 T
2 E6 X1 y! s- P, G- u
4 t; z* S0 I& k) X( p7 x
《周刊报道》称,美国银行都是私有的,所以它们是彻底的利益导向性机构,只给能够带来利润的项目放贷。而中国的银行则服务于长期计划。所以美国和英国银行债务基本三分于企业、家庭和政府。而中国三分之二的银行债务都由企业承担,其中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也就是说,中国的银行服务于政府产业政策。
8 R. N: C' K4 F! P5 ^$ v, F/ W" ?' M
不过,据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于今年2月9日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的银行业目前正在加快转型,海外资产正在快速上升,较之2011年水平,2016年中国银行业国内资产的相对成长仅有88.29%,而海外资产的成长达到了惊人的214.67%。 " t# w2 I; X8 [8 [5 B" ^
9 H6 o1 f: ]7 j* i3 `/ D) A
《周刊报道》文章总结部分转入了熟悉的味道,称中国的银行不遵守利益导向,而是一味服务产业政策,将加深产能过剩,向周边倾销廉价商品,并最终导致那些银行管理体系不如中国,却严重依赖中国的小型经济体走向危机。 " f7 q; U7 Q$ w' K7 d
, ?# p0 g# k+ o8 [/ W$ \! x
最后,文章更是把中国的银行业快速发展升华到了意识形态对抗层面,称由于中国的银行有国家护持,永远不会破产,所以长期来看将会给间歇性金融危机的美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严重打击。 # a' _! Y% Y1 ?2 U. r( X9 O
* A2 Q8 I( X# G Q3 \ 而事实上,如果没有中国投资,很多小国甚至很难获得发展所需的基本资金和技术保障。比如澳大利亚国际发展与太平洋事务部长就曾经指责中国的对外投资是建设没用的项目。然而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媒体则指出,澳大利亚援建该国的道路才是“豆腐渣工程”,其中唯一一段不错的路还是中国公司修的。 . ]( O1 c' s/ s% O) e; M( ^. O
; ~2 A8 O( [0 V 另外还有很多欧美媒体喜欢将中国为非洲国家提供的贷款形容为“使非洲国家增加债务”。对此,我外交部长王毅就表示,中国一直遵循响应非洲自身发展的需要,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并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所以公道自在人心。8 }1 F: H7 n* l, n" {+ K7 N
, V( S3 y/ o: v; k"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