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月10日报道,通过智能手机付款的移动支付得以普及,中国正在迅速向无现金社会靠近,现在甚至开始构筑无需智能手机的支付机制。
9 Z/ ?1 Q( v3 O) x6 j: H- a9 y4 ~3 t7 u- j+ K3 D+ N: Y( ^0 `' W1 H
在地铁站,一位乘客对着购票机屏幕说“我要去东方明珠”,然后售票机自动推荐距离乘客目的地最近的车站,乘客只需对着购票机回答“好”即代表决定购票。在检票口购票机读取乘客的脸部信息,确认是本人的话则会开启闸机,售票机还能自动从乘客的电子现金中扣除车费——这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集团2017年12月公开的使用人工智能(AI)刷脸乘车实证实验,利用语音识别和脸部识别实现无现金乘车。& T% k' L; a5 r1 x
/ y" [$ |6 n! _, l8 Q& K. c! a; ~ V
目前,中国市民可以使用阿里巴巴的手机支付服务“支付宝”支付车费,不过引入刷脸乘车的话,连手机都不用了,阿里巴巴与在上海运营地铁的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联手推进开发,力争将该技术推向实用化。! F U: R+ p3 Q& H; N
( ?) D, n, A7 B* J
报道称,在中国,不带钱包只带手机出门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从便利店、餐饮店、出租车到路边摊,都能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据中国的调查企业艾瑞咨询统计,2016年中国的移动支付金额达38万亿元,而美国的移动支付规模为1120亿美元,中国的规模是美国约50倍。
+ J0 ^$ m+ K! r4 P' l1 h- a9 x% {; ^: O5 P2 v" n
报道表示,日本2004年就推出了“钱包手机”的服务,可以说是移动支付的先驱,但是并未达到像中国那样连路边摊都能使用手机支付的普及程度。在日本的个人消费中,现金支付仍占5成,而中国在2010年前后现金支付占6成,现在已下降至4成,日本在移动支付、无现金社会方面被后来者中国迅速赶超。7 W) g& b/ n& p) Y
. X" L5 s% F5 a1 L* q. X' I) x
为何中国会出现“蛙跳式”现象?报道认为,虽然技术和产业都是分阶段发展,不过新的技术和产业普及后,这些技术本身也会阻碍下一代技术的发展。中国的ATM机和信用卡的普及程度都不及发达国家,不存在阻碍移动支付这一新技术发展的现有技术,因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最先接受移动支付。在日本拘泥于指纹认证等传统技术的时候,中国已开始向使用人工智能的刷脸认证这一新的阶段跃进。
; y& \! C, H8 I0 ]4 c& C$ g3 e, U9 s) l7 S
8 g# q! ~- |6 h" H% V1 D
6 x$ R2 e- S! j7 E+ ?: ?+ F& r此外,中国网购规模的迅速扩大也能通过“蛙跳”来说明。在不久之前,中国几乎不存在高效的零售和流通业,消费者难以快速购买到所需商品。但天猫和京东等电子商务企业出现后,构筑了物流和配送体制,迅速推出了能够轻松低价购买商品的网购平台。
$ P% U; f' E/ ^
1 u( m2 F8 d9 w h: N& |" y报道认为,在中国,有望实现下一次“蛙跳”的是纯电动汽车。从人口比来看,没有汽车的中国人依然很多,购入电动汽车的余力很大,同时,在使用电动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方面中国或也将赶超日本。
4 A$ V1 v: Z H9 @3 t3 j
: j1 p: t& z# B7 ^: x0 V& L报道称,今后在中国还可能继续接二连三地出现“蛙跳式发展”,不过,“蛙跳式发展”并不是只会在中国出现,任何一个新兴市场都存在可能。
8 m' G! R* Q6 k2 u: U) y9 B
, ?' `0 r: r" h1 y8 e% ~报道注意到,印度紧跟中国步伐。莫迪政权2016年底废除大额纸币,为无现金社会布局,此外构筑起包括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的生物识别身份系统“Aadhaar”,并创建了能够在网上进行本人确认的环境,同时还在稳步构筑使用Aadhaar、无需智能手机的结算系统。另一方面,印度还提出2030年底之前禁止销售汽车和柴油车,推进电动汽车普及的构想。 m& v7 ^- k5 q3 w$ \. S
c7 H5 v4 q4 v0 G. V% {3 d.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