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习惯自管自家事,美国喜欢传播价值观
* y( b" x6 D5 @8 R. a/ s9 u8 h. U2 C( g* a) T* [
美国和中国都是世界秩序不可或缺的支柱。值得注意的是,两国在历史上都对它们现在成为中流砥柱的国际体系既支持又抗拒,一方面宣布遵守这一体系,另一方面却又对它的某些方面有所保留。两国的文化和政治背景有着重大差异:
, ]7 V" T. M/ m/ {: U$ t: J
( {2 V& x1 Y& a# T 美国的政策着眼于务实,中国则偏重概念。
# s" y0 `- l" S) |
3 B0 s1 o& v# c( R: T 美国从未受过邻国威胁,中国的边境四周却无时无刻不强敌环伺,虎视眈眈。
3 f5 T* D/ e$ Z* ]# ]7 |6 y5 ]8 t j4 V
美国人相信每一个问题都有解决办法,中国人却认为一个问题的解决只会引起新的问题。
. u: j9 t9 r' ~( F7 F" Z' M- p" a8 s6 N& F+ R
美国人对眼前形势一定要拿出结果,中国人注重的则是大局的发展。2 I: \3 Q0 m7 H2 l8 D
& T! q7 s9 A! i- a. }9 S
美国人制定实际“可以做到的”计划,中国人只确定总的原则,进而分析它的走向。
% [& ?3 K, {* i# s
5 M0 ?* k) Q! a" ~; ~ 中国人的思维部分地受到了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但越来越趋向于传统的中国思维方式。美国人对两者都缺乏直观的和深入的理解。8 a2 d& i U2 i! }) b6 m1 G
: e9 ^$ E" X) w' g$ t8 @9 t 中国和美国在各自的历史中,只是在最近才充分参与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中国自认为与众不同,基本上自家管自家的事。美国也认为自己独一无二,也就是说它是“例外”,但它相信自己在道义上有义务超越国家利益,在世界上传播自己的价值观。这两个有着不同文化和不同前提的伟大国家都正经历着根本性的国内变化。这些变化最终是会导致两国间的竞争,还是会产生一种新形式的伙伴关系,将对21世纪世界秩序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S& J+ j$ _! E
7 J! N; q! d( X( [& P$ ~' |
如今,中国领导层开展了规模浩大的改革运动,其程度可与邓小平的改革相媲美。中国想要建设的制度将更加透明、更加依靠法律程序,而不是个人和家庭的关系网。许多既定的机构和做法,从国有企业到地方官员称霸一方,再到贪腐蔓延,都是改革的对象。这体现了这一届领导班子的远见和勇气,但也会造成一段时期的波动和不确定。
# ~- x+ ^8 c+ u i/ {
4 G) M& D ?& | 战略家预言两国或“必有一战”/ M1 D' f5 G7 `: `, D; j& N) I# j
- M& V# ?7 V' K* D' B
老牌大国和崛起中的大国之间存在潜在的紧张因素,这一点自古皆然。中美双方许多重要的战略思想家根据行为模式和历史经验都预言两国必有一战,这并不令人意外。中国把美国的许多行动理解为要阻挡中国的崛起,把美国对人权的促进看作破坏中国国内政治结构的手段。一些重要人物把美国所谓的重返亚太政策说成是最后摊牌的前奏,认为美国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中国永远处于二流国家的地位——考虑到《世界秩序》写作期间美国并未进行任何重大的军事部署调整,这样的态度更值得注意。
* S# b! f U/ M1 l
2 }8 E4 a# B7 t" |2 h# Q, U 美国则害怕不断壮大的中国将一步步削弱它世界第一的地位,也因此而威胁到美国的安全。一些举足轻重的智库把中国比作冷战时期的苏联,认为中国一心要对它的周边地区实行不仅是经济上,而且是军事上的主导,最终建立霸权。5 N0 ]7 {! H% F3 }: S$ V
5 P- K6 [$ v+ I0 @
双方的疑虑均因彼此的军事演习和国防计划而进一步加深。即使当军事演习和国防计划是“正常的”,也就是说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而采取的合理措施,双方也都会从最坏的角度来解读。双方都有责任小心行事,以免其单方面的部署和行为升级为军备竞赛。
2 j1 G: G% Q6 x( L: v" Y5 E2 i0 j" _9 J. j3 |/ F
双方需要汲取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那个10年的教训,当时逐渐形成的猜疑气氛和潜在的冲突最后爆发为巨大的灾难。欧洲领导人沉溺于他们的备战计划,未能把战术问题和战略问题区分开来,结果作茧自缚。中美双方要防止这方面的意见分歧发展为冲突。
6 M, u/ K% [5 m* G+ R& x& O! r' f8 P
6 e" V! c+ W+ t+ c+ Q: F) t( U) V!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