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媒体10月3日刊登了一篇名为《子女教育如何成为中国家长的新奢侈身份?》的文章,讲述了中国中産阶层在子女教育上的奢侈投入以及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全文摘编如下:
( K8 V" o' U: c- U* z. ~' @ G" e: V" `, m* C' c+ Z# O
在中国,奢侈身份的最新象徵是什麽?答案并不是一个LV或Gucci牌子的包包。中国的家长们给出的答案是:他们的子女。掏一笔钱让孩子上学、参加夏令营以及课外辅导班,是中国父母区分自身地位的最新趋势。' r6 M3 e; ?- W: P9 z; `
) C- a- f) Q! t; F
今年夏天,一篇名为《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走红。这篇文章由一位月薪高达3万元人民币的母亲所写,讲述了自己几乎很难承担为女儿所挑选的海外奢侈夏令营项目的学费。
$ N7 v/ [/ c7 I8 u. d6 s6 w0 O, i6 s' i" o
在北京工作的徐女士(Linda Xu)告诉记者,她在这方面的开支没有文章中的母亲多,不过她为8岁儿子挑选的暑期辅导班花销“也絶对超过了2万元”。+ o* ? d1 a9 _* r' {8 w8 Z
; [' [) ]3 R/ J( M* t) X( [; i 在一家跨国移动公司担任运营经理的徐女士认为自己的决定是合理的,她说:“这种奢侈是我小时候没能享受到的,我希望对孩子的精英教育能够开始得早一些,这样当他长大后就能比同龄人要出色。”) T9 q% Y, G- B5 d( s% |% }
! L" U0 E' R- E) U. r; _" ?# P
今年6月,由汇丰银行出具的一项关于国际教育开支的报告显示,93%的中国家长将钱花在了子女上私立学校的学费上,这个数字超过了美国(46%)、法国(32%)和英国(至少40%)。
! l( O3 [6 k7 ?( E" H9 L$ a0 R4 r: g3 y: v
中国父母对教育的重视近来大大促进了中国的儿童教育市场。并且,在中国母亲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即教育质量与她们所支付的学费是成正比的。不过,管制不够严格的教育市场也意味着这种关联并不总是正确的。
4 I3 P$ Q$ r+ x+ ^
/ n, B8 R% L# {" B1 f- b+ |4 S 南京大学教育专家余秀兰(音译)曾在博客上写到,“这种不理智的做法是发生在中国中産阶层身上的独有现象”。
6 I N f/ s K. k% H8 @7 r9 a+ k) c2 H9 x/ n
余认为,中国的精英阶层不需要担心通过教育改变社会身份,而对于处在较低阶层的家庭来说,他们根本就负担不起。中国的中産阶层处于二者中间,维持自己现有社会地位的焦虑促使他们将大笔的钱花在了教育上,牺牲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在所不惜,只要能够让自己感到安全。# f5 B M3 b" ^8 Z& l" J
+ \* v+ r% h! V, m+ n 非营利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今年8月接受北京《环球时报》的採访时,曾将中産阶级的这种不理智做法和购买奢侈品作了比较。) `. J/ q1 O& P+ w, k9 B6 ?( i
, a- T8 o1 |% Y, D “他们将它(能花多少钱在孩子的夏令营上)与奢侈品衣服和汽车相提并论。”他说。
+ v7 F8 [ e/ I7 m* o3 m! i) F# K, \& }" `: r$ D
正如徐女士所说:“相比奢侈品,我更愿意把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因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这比我的Gucci包包回报率更高。”. N/ k L" i+ m/ A
( f; l* @+ ?* I1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