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在日本被称为“汉方医学”,中药被称为“汉方药”,简称“汉方”。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0 E+ F5 U) ~( h, a
- A' [; l: w0 u8 f% c
1、中医始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7 ]3 t: V% F4 f" i4 e7 I
! s, x) J! }6 I9 p9 Y( `, p, f
最早的资料是甲骨文中有关疾病的记载,《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是现知我国最古的医学方书。3 }) l. ?( r/ B. X
9 Y' Y% _4 N: ?! o1 ^
/ s/ U3 p/ P4 d* Q* D9 F8 \2、1500年前,零星东传5 a9 T9 P x( B8 O
* b# U$ q! {) R/ I中医是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据史书记载公元414年朝鲜新罗的金武氏携医术来到日本,这是中医传到日本的最早的记录。
/ D/ z& r, w' F M; _+ F
8 D0 S- g7 p' z) M' }4 ]8 M! W# K& s
6 X, i+ U+ \* [" A3、隋朝时代,正式东传 X- e, X/ F1 o( L8 g
" T1 R+ y, u' }! w5 U/ |4 P; m当时的日本推古天皇为学习中国文化,曾4次向中国隋朝派遣使团。- \. C9 p% }8 A. d: S6 w* N$ C
; }0 _3 p8 o. B5 V: d) z
+ f9 F( f3 h% P7 h# I; J4 _4、江户中期,迅速发展
( \+ V: e$ r9 l- n6 @* o q; G; s# C7 t! p+ s$ n6 l. \
江户中期,日本古方派和后世方派互相对立,学术争鸣十分活跃,汉方医学得到迅速发展。+ I7 o2 J; j6 l- u0 a, m
% b! Q4 W) J/ o9 \/ K% Z- @7 h) C1 v. H) r
5、明治时期,遭取缔( l, D$ }0 [0 h$ X8 g
5 K' \! y% Z3 L0 I日本医学主流从汉方医学转向西方医学,汉方医学甚至遭到取缔。
w# }( B2 }, ~% T/ |& T! N( g7 v9 L4 b8 p
! l0 L* O: y3 j. N
6、一战后,复兴
9 v3 d. E" {2 v: X% J2 h8 C) h# M6 o% k5 c$ _
日本重新评价汉方医学的形势,汉方医学得到某种程度的复兴。; X: d& t/ j6 A/ c/ D+ J) x" Z
6 Z, I; t6 o2 _6 }- [5 C {2 F3 m3 _5 y& o, r, ?" S8 y8 _
7、20世及70年代后,一派兴旺$ _1 A/ C6 P) i0 {; ^4 |$ v& `3 m( r
! B6 m0 l) `- N( v2 K
汉方医学出现了一派兴旺景象,地位愈高,官方给予愈来愈多的关注,公众在保健、医疗方面对其持信任态度,临床使用汉方药日益增加……8 y9 M+ k9 E- G
: m, J+ L/ A! V/ \+ s二、如今众多日本民众信服汉方医学!, P; ~" f2 f3 R& c5 ~
6 f+ c$ u5 k- Y. ~ y& @) Q- J D
日本百姓一般急病用西药,慢性病则喜欢用中药。他们认为,“汉药可以改善体质”,相信汉方药能治未病,主要用于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等生活方式病,以及术后的辅助治疗、妇科治疗。日本医生们承认,与西药相比,汉方药相对便宜,且副作用小,汉方药对一些西医治不了的疑难病症往往有奇效。
8 P1 D7 l, Z6 j+ Y" c1 t* [& ?. W4 k
1、80%的日本医师会给病人开具汉方药,从事汉方的医师已超过10万人。一些大学附属医院开设有汉方门诊,大学的药房售卖汉方药的占74%(妇科占96.7%)。
0 @) R! S- V0 ^ R: ~$ a$ f' R7 n3 l; {$ s' R
2、汉方药可在健康保险中报销,约150个汉方药处方被列入日本公共医疗保险的用药范围,每年的销售额达1000亿日元以上。5 s8 @4 Q5 S3 N( I
, g9 ^: n5 q3 D# [. Y
3、与40年前相比,日本人服用汉方药的比例由19%增加到72%。* t- m4 h$ W. w7 G3 Z- u0 h
) Q) I' Z* K* D# s- r4、大量中国中医古籍在过去传到日本,现在日本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中国。; D; O1 e/ m2 V4 {
% h* g: u2 T2 q' g4 ^0 X5、中国的中医先哲如今仍受到顶礼膜拜。
2 q2 z k, f0 Q5 e7 b
- [& f) u; g# L# }& t此外,每年5月的第三个周日,斯文会都在汤岛圣堂举办“针灸祭”,日本各针灸团体代表都会出席祭典。4 [: ^; L7 ]& c2 a# z% L
: M) P7 ]: L$ j4 I7 d# H' K1 @: z% s! Z日本汉方遍地开花,中国中医却拱手让人?, @0 w% R, C( X) U4 b7 r
有个中国人在日本出差得了感冒咽痛,去多家医院药店都买不到抗生素。日本的一位教授对她的行为表示惊讶,从包里拿出一小袋貌似速溶咖啡的东东,说”我们日本人感冒咽痛发热都是吃这个的!”
+ t" C1 k/ m6 e- l: T+ `# L/ W/ n9 d4 Z+ g% B% G3 s1 v7 }3 X# Z6 _1 d
日本汉方遍地开花,中国中医却拱手让人?
! [6 {" P) }- P日本人早就把我们东汉时期《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百多方制成药剂且申请了专利!!!
% s9 t% f5 s4 K" n' u9 X. A) g. l
, S" U- k% ^& t: Z6 x8 ]8 j6 E0 I+ }) I
日本民众热爱中医药并非没有道理。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对191个国家进行的“健康寿命”调查结果,在这些国家中,日本人平均健康寿命为74.5岁(其中男性71.9岁,女性77.2岁),是世界上拥有最长健康寿命的国家。日本连续十年保持世界长寿的记录,除了重视体育锻炼和有先进医疗条件外,最主要是讲究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和饮食调养。在日本随处可见贩卖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的汉方药局,在日本人保持长寿的记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1 l& g+ }2 z) @
$ H% T( Y% g1 S K: ~9 p/ ~
三、10年后我们向日本人学中医?
+ ]# |. j/ ]5 X' s; z _
, H" d5 [4 ]" t: g. b& k在中国每隔三个月就会掀起取缔之声的中医,在日本却如此人见人爱。你可知道我国的著名中医人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你可知道日本生产的中药已经占据了全世界中药产量的90%,而我们只有2%的份额!5 ~! B/ n: y) c% ^/ i* K: p
3 R3 I0 Q% ] v本医学权威大眆敬节弥留之际嘱其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6 f, A( q ~3 M1 N' L+ a' Z) D
/ y+ N+ I* F0 K" P4 E中医药泰斗邓铁涛老先生曾警告:用不了10年,中医药将毁在我们这一代手上。
: ]: G' v; n3 h* M9 b# Y7 R# M# ~ V0 w. j+ d6 M9 B, L
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早在1980年代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在中国本土上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是中国的医生自己消灭了中医。”
2 a: Z; ]% D. g8 l- E" [
/ [8 j2 w U' ]/ n ?' `) u! u6 L国医大师陆广莘曾说:“百年来中医是被阉割和扭曲了的。”" `$ E# f/ m: I/ C" _
6 Z( |. [7 t0 ]9 [/ X
墙里开花墙外香。中医不是被日本人偷走的,中医是被我们拱手递给别人的! 身怀“宝玉”而不自知,更不懂珍惜,这难道不是我们自己的悲哀吗?' v2 {, i+ u' P0 u+ U( `; S
8 \0 f5 h x9 \: }% C9 q# `
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担起重铸中华医魂的重任。复兴中医中药,人人有责!亡国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灭亡!
0 @, w& S$ |; Q/ Z6 h
E7 k; m5 v+ v3 z1 l'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