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北京市,石油储量却占世界的10%左右。长期以来,在这个全球大型石油生产商竞相比拼的舞台,欧美公司占据着主导地位,并没有中国石油企业的位置。
2 o: v- ^8 t9 a& e& w
4 P' y6 L; P7 u; D如今,情形已经发生改变: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企在科威特执行各类工程承包项目64个,涉及油田服务、勘探、炼化、住房、基础设施、电信等领域,合同总金额137亿美元。/ b& ~8 M5 w" N+ t
6 b' S5 b9 e8 o: e' i中国石油企业进入科威特市场,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在沙漠中工作生活,中国石油工人又面临着怎样的环境挑战?本报记者日前走访了位于科威特南部艾哈麦迪省的布尔干油田,从中寻找线索和答案。
# X( l& H. `# r* S H/ J/ c0 c0 Q3 G+ @
用拼搏创造业绩,带动中国石油装备走向世界: }3 d4 N& x5 a1 P2 D
2 O9 ]5 M# {" p3 A1 D时至中午,地处沙漠地带的布尔干油田气温达到近50摄氏度,地表温度更是高达70摄氏度。翻滚的热浪挑战着人类生存的极限。四周除了零星的几匹骆驼,很少见到其他动物。
/ @) F/ F) O. ]9 r7 X" L+ v# [7 I
中石化国际石油工程公司中标的石油钻井项目就分布于此。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从“单枪匹马”打入科威特市场,逐渐打破欧美公司对钻井装备的垄断,到目前已成为在科威特最大的钻井承包商,中国石油企业靠实力赢得市场,用拼搏创造非凡的业绩,为科威特石油增产作出突出贡献。
$ Y7 G9 B6 A/ x% V' [
3 T3 r, G0 y( ]* @# [+ A2008年,正值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石化国际石油工程公司科威特分公司总经理张从邦带领三人团队开辟科威特市场。“初到科威特,科方对我们并不热情,对中国人能否高质量完成项目表示怀疑,我当时就想,一定要闯出一番天地,为中国石油企业正名!”张从邦对本报记者坦言。
- y' n& M- } k7 o9 C2 n
2 t0 W" n8 ^+ ? @- Y9 C张从邦和他的团队首先做的是深入沙漠地区,了解竞争对手。通过分析,他们发现中国公司与国际知名钻井公司相比,有价格优势;与当地钻井公司相比,有技术优势。* E+ G. Z `3 z3 ^! H9 o0 T
4 L/ y5 \+ ?- n+ i, `% d5 |6 g经过充分准备和缜密测算,2009年4月,在激烈的投标竞争中,凭借0.2%的报价优势,中国公司拿下价值8.6亿美元15部钻机的钻井合同,一举进入科威特市场。5 M6 \6 b, t- `: _- C$ Z% k: m8 A' M7 G4 q
/ W& S7 t1 K% a, B. Z8 h
张从邦回忆,当时白天黑夜连轴转,没有时间做饭,多数时候只能简单煮点面条。* W' Y, ?/ h) S( F$ t ]7 q
$ Q" g: r# W+ e! a u
此前,中东钻井市场一直是欧美装备的天下,包括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在内的业主都要求钻井承包商统一配备欧美设备,对顶驱、封井器等关键设备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在这样的情况下,为推动中国设备走出去,张从邦带领团队一方面主动与国内厂家联系,了解国内设备的技术优势,帮助国内厂家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控制体系,另一方面,带着国产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数据同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各个管理层级进行技术交流与推介,并邀请科方前往中国多家设备制造厂,实地了解“中国制造”的实力与水平。张从邦说:“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同意先以‘试用’的名义引入封井器等中国设备,最终,质优价廉的中国设备得到科方认可。”+ G' V- [: v- ~( X! ^- k/ c
2 R3 q3 h! s8 C) ~0 }1 L. Q! u |4 S& ?/ L据介绍,目前科威特市场引入中国国产设备超过43亿元,设备配套国产化接近100%,不仅支持了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带动中国石油装备走向世界,更一举打破了欧美设备在中东地区的垄断。8 H& Y# {# |8 m5 d; M
$ P4 [/ `) E }& ?
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副总裁阿亚德·阿坎达理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制造业已经具备优良的现代行业标准,通过运用这些机械和设备,我们的石油生产得以加速。”
+ I# f) c* M& ]' {! H X% d; u( \6 B% H% f
“每天从钻井现场回到生活区,满身沙子就像出土文物一样”# e( d9 b6 X* E0 d- M( W6 f# l
/ e9 n" n) |& I- y3 }6 g
在钻井现场工作必须佩戴安全帽和墨镜,全身披上厚工服,脚上穿着厚工鞋,在风沙天气里还要戴上面部护巾。做好这些防护后,记者仅在现场走了10分钟,全身就湿透了,脸上更是火辣辣的灼热感。0 @& F8 l5 R- e6 Z2 s
0 n( s! P8 `8 N
在科威特与伊拉克边境附近的282井队,井队长徐建雄正在指挥工人们进行钻井作业。记者测试了一下气温,高达47摄氏度。徐建雄却说:“这算是凉快的,未来两个月,最高气温会到55摄氏度以上。”徐建雄2015年1月来到科威特,由于长时间在户外工作,这位80后的湖南小伙子与同龄人相比显得苍老许多。
6 ^( g1 A, T7 G7 r3 j' r1 n% `6 t' Z3 R; k
拿出随身携带的一瓶330毫升的矿泉水,徐建雄说:“这样的水,我们每天至少需要喝上20瓶,由于出汗太多,几乎都不需要上厕所。”这样的工作环境对于人体健康非常不利,上次回国休假,他就查出了肾结石。对此徐建雄并没有怨言,“既然选择成为一名石油工人,我就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 l' u, s0 j: n/ y$ L
$ l5 g3 _ F7 Y% m G5 [: T沙尘暴也是对施工的严峻考验。科威特的绝大部分国土都被沙漠所覆盖,进入沙尘暴季节后,大风几乎每天都席卷着遮天蔽日的黄沙,令人感到窒息和绝望。在极端的风沙天气下,大部分作业只能暂停,但在一些关键的生产岗位,还是有工人坚持工作。282井队的工人谭橙说:“每天从钻井现场回到生活区,满身沙子就像出土文物一样,抖抖衣服,掉落的沙子足有二三两。”: F. x: C/ p2 G1 w, \+ F: p1 H; e
# C7 d" X% Y4 P
中企的技术实力为科威特实现国家战略提供支撑
+ ]3 e' L4 Z m6 @3 `
9 ~, y$ E4 f5 ]1 d: }+ U, a% i! w: F2014年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全球石油工程服务市场遭遇严酷的寒冬。中石化国际石油工程公司科威特分公司逆势而上,在国际竞标中再次拿到了11.5亿美元钻井合同,创中石化海外钻井最大年度新签纪录,并一跃成为科威特最大的钻井承包商。目前科威特分公司拥有钻机53部,占据了科威特钻井市场45%以上的份额。, j: |5 t9 w8 ~
( |. e; s) n' _+ p! p
科威特虽然石油储量丰富,但基础工业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一直想提升石油产量却力不从心。为了将石油财富转化为工业资本,促进经济发展,科威特政府专门制定了2020年石油日产400万桶并稳产到2030年的战略目标。中国石化队伍的到来,为科威特实现国家战略提供了巨大的现实支撑。
0 L, x- f, s! \( k: s+ C/ d
8 J7 w& v( @; [( ^- R' g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钻机启动累计提前4249个钻机日,相当于为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额外作业100多口生产井,每日增产原油20万桶;至2016年底,累计完成钻井737口,修井2742口,平均每口井比设计建井周期提前3至5天,这意味着每天增产原油30万桶。为科威特额外作业200口生产井,又相当于每日增产原油30万桶。& j% _: p" [$ n+ R$ N
$ h9 E" e9 B) j" B8 _
从当初的三人团队到如今当地最大的钻井服务商,中石化旗下胜利、中原、华北、西南和华东共5家地区公司的53支队伍,中外3000多名员工在科威特辛勤工作。至2017年一季度,累计新签合同额30.11亿美元,成为中科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d$ v5 Y% |( ~( `' T5 j* B
7 w* S" ~: _# |1 y. Z1 L* ~. f% n
中国驻科威特大使王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威特位于丝绸之路上联通东西的重要节点,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签署相关合作文件的国家,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未来中科两国将以共建‘一带一路’和产能合作为契机,不断培育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油气、能源、金融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让合作成果更好地惠及两国人民。”& ^" D8 Q5 a% z
& H- R9 x4 ` Q0 p& _0 X+ H9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