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近年来有关学术论文涉嫌抄袭乃至造假的问题已算不上新鲜。这背后不仅是对医生及其他领域研究人员学术道德的关注,更是对各行业职称评定的争议。& A; B+ b; ]; Y' z! @
O7 U( f4 Y3 u; z
专家坦言,一些学者之所以论文造假,除了个人问题,也是因为目前很多行业中,论文和职称晋升紧密挂钩。
; O; G1 Y; t8 D% @( I, t6 |/ v& G' \4 x1 U. t: m+ I* x
没论文,人家成主任医师) ^- E K, k1 ~, `" W' F( C
- F; Q: p8 M' d- J 你还是“千年主治”# v+ F3 b7 S2 I1 C& `
$ j9 m @ B: [" _4 x6 O 当网络上热烈讨论撤稿事件时,杭州某三甲医院泌尿科医生王浅(化名)的同行微信群里,并没有惊起多大波澜。
4 k# _2 W5 B1 w& W1 v$ i
, e6 B& r! b+ M 对于王浅来说,医生、医学院学生论文造假,虽然没有很普遍,但是这些年也耳闻不少。几年前,浙江一所高校的一名医学女博士,因为发表的国际期刊论文,涉嫌数据造假,被多人投诉,影响恶劣,最后被学校开除了学籍。% S7 d+ t: g4 d% Z6 v5 k
. ? t$ _2 w5 s* E5 A `0 ^+ a6 @ 对一些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博士生来说,在国际影响力期刊发表论文是决定能否毕业的重要一环。“特别对博士生来说,在中文期刊发表的都不能算,没有文章就毕业不了,这就意味着要多读一年书,少赚一年钱。”王浅说,学生们求短平快、求见效的压力在这里,有了主观造假的动机。4 o# I9 c& C* h- E
0 h2 i$ A" _% F: K- x& `: N
}9 e% m0 a* E) \1 q# L% e$ W( u9 }
8 Y2 `3 @* {+ ?0 S+ j. u9 u
以论文论英雄的评价体系对临床医生们来说,更甚。1 ?' |' d6 X# Y6 e8 w, ?
9 }3 D" C' J; Q0 V& ^
“评职称时,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SCI论文”。王浅向钱报记者介绍,对于目前医生的职称评级考核,包括三个方面:临床业绩、教学任务,以及文章和课题。
6 G5 e) h8 V$ P' o6 A. `5 J* D
! G @4 h9 z/ d0 l. ] “临床业绩是个排除选项,难去量化。不同科室也没法比较。因此,临床业绩做得怎么样?最后通过有没有发生医疗赔款或者医疗投诉来排除。”
4 Q. {+ N- @5 y) j. j% d( |5 p6 O: J! Y+ Z1 n4 g
王浅说,第二个指标教学任务,即完成多少科室的教学,带几个学生,也是大家都能抵达的及格线。“所以最后的晋升难度和PK点位就落在科研文章数量以及影响力因子上,因为这是可以量化的。这个排名会决定你能不能晋升。”
0 O* V7 }1 @# O; H2 }/ A( r" m9 E4 x8 ~5 j4 M
“影响力因子的分数,意味着刊物的综合级别,低的0.5分,高的上百分。有人在高级别的刊物发表一篇文章,等于别人在低级别的刊物写几百篇文章。”在现有的评级制度下,医生们要么往高影响力刊物投稿,要么以数量取胜,攒分数,才能有机会评上职称。记者查询,《肿瘤生物学》的影响力因子在2.926,“属于中等水平吧”,也在SCI期刊投过不少论文的王浅说。7 ^" r2 K2 _0 R
& J7 D I& v/ }! L0 J
在他看来,目前的评升制度对医生来讲是不公平的,有些医生临床能力虽然得到患者和同行认可,但由于缺乏科研成果和足够的论文数量很难晋升。与此同时,一些不会做手术的主任医师、医术不精的内科专家,靠大量科研论文获各种职务头衔,但在实践中却不会处理病人和具体的临床问题。
8 H, V; C! \3 i& w4 J' p
& E. p r( N \4 t$ G& J “临床医生每天加班加点治病救人,没有多少时间搞学术,如今倒逼你不得不把精力重新分配。”王浅认为,临床为重,科研为辅才是正道。“但现有的晋升体系,你说合不合理呢,也有合理的地方。你说废除这个标准,可是用什么东西去替代呢?只能凭拍马屁,凭关系,你的上升通道也是挺郁闷的,变得不可琢磨。”$ ?5 ^! P1 @ |1 G; x" h9 {5 ~
' @( s* t2 @ q3 _$ S 据悉,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除了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申请课题、评选院士,均以论文为最重要的硬杠杠和标准。
0 y) J: p+ F; u& B$ s( E$ e- B) W! C/ T1 _
“看着别人都靠论文上了主任医师,而你临床能力再高,没有论文也是个‘千年主治’,是不是也着急得很呢?”王浅说。 e# f8 }- K6 `' M, j% h
' Q' B: x% p6 Z0 v% c
知名医学网站丁香园曾特别对此做过一项包含1928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其中,824名医生表示,医院晋升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必须有SCI论文;而晋升高级职称,85%以上都要求有2篇及以上SCI,要求有5篇以上的达到29.21%。
0 B$ p- j, p! v1 ^/ A$ N6 r% Y" e, {& Y7 f! E: q
有需求就有市场& N* W5 F% }0 ~8 \
1 A! R3 Y1 w/ U6 ?/ ~ 国内论文代写代发市场达十亿元7 K [7 o0 B0 n+ v4 q
P, f4 j5 `% M: @+ D
就在此次事件曝光后,一些所谓“正规第三方机构”甚至借机宣传,有一家机构便向一名时常联络的医生发去信息称,被撤销的论文作者就是因为找了“非正规第三方机构”才出事,而他们可以保证“足够权威”。) g. s" x) [- [( e H+ ^5 y0 i
5 W0 L; b4 X' @' {2 B( ]
“一些地方医院和一些不算太热门的科室,在论文发表方面肯定也会弱一些。”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生向钱报记者表示,按照相关主管部委的明文要求,医生的级别晋升需要有相应的论文发表,或者作学术报告,“很多医生工作都很忙,哪有那么多时间写论文,坦白说,不熟悉里头套路的,大多数人很难完成晋升的论文指标。”$ I I1 [, f6 Y4 R2 Y- g& |
. v/ H% c5 `: W; G 一般的套路,就是通过“第三方机构”来完成论文的发表。
/ H' S0 L$ _: X: S7 t/ J/ |# {
5 w) R4 g* {& {: k( `" @ “不要觉得此次被曝的是医疗行业就说医疗行业是重灾区,其实国内很多行业都是这样。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下,很多人都被逼着发论文。”学界专家熊丙奇说。8 B% O! h3 |- H, F' ~- ]- u4 x2 I
+ R4 B% ]( z3 |( m& e. h1 E+ R 在上述医生看来,“在论文数量的行政化要求下,有需求就有市场。”需求很大,市场也很大。早在2009年,武汉大学的一个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论文代写代发市场已达到10亿元以上的规模。. n+ Y( a ]* Z5 T ^7 N
. n# o% _6 L, ?3 r! v
钱报记者了解到,以医疗行业为例,一般情况下,一名医疗人员要花15年时间,才能完成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到主任医生的晋升。这个过程中,需要实操能力,也需要论文发表。
" q% N, P C/ l8 Z
) {0 K6 _+ W; F, k 熊丙奇坦言,国际学术界也重视论文,但他们更重视论文本身的创新质量,不仅仅是看数量。而我国目前的学术管理和评价体系中,只要发表,基本不看论文质量。' Z# V( V: U3 O. b' X) X- b
9 [" J/ E1 g8 |3 l" B
南通大学副校长兼附属医院院长高建林等数位“上榜”医院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都表示,此次事件应该说和职称晋升制度有关系,国内对医院、学科、学术、人才的评价体系与制度都如此,真正能量化评价、予以采信的大都是科研指标。而此次,从内容到投稿都造假,完全委托第三方代理机构,这是最恶劣的情况。
& Y8 _1 p& T! U6 o! C& B6 M r! ?1 d
破除“唯论文定人才”迫在眉睫
% Z# B) w) g! c. L L6 J1 R% E8 f" }# Q1 ~1 m4 v
近年来,类似的撤稿事件时有发生,其原因既有造假者个人“学术不端”,又有论文造假“产业链”推波助澜,深究下去则暴露出人才评价体系中“唯论文定人才”的积弊。因此,解决之道离不开两手抓:既要继续提高失信违规成本,严肃查处“学术不端”的各类责任主体;更重要的则是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对专业人才评价不再抱持“唯论文定人才”的倾向。3 l5 r' s2 _+ M f
. H+ w0 u* q& ~" a/ q! ^; V7 }" n 2016年3月,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然而实际工作中,论文仍是一些单位人才晋升道路上迈不过去的坎儿,不少临床医生为评职称“放下手术刀、走进实验室”,为发论文而与“论文掮客”一道弄虚作假。
5 ^" ^" x- ~- }5 t, N4 X
) P; t1 v% P9 w1 r+ i- a- ` 较之其他行业,科学技术工作需要更加纯净的空气。! V# y9 c9 q" q& R( N: @8 a
: V/ S/ s; G" s0 b 对执掌专业技术人才考核晋升大事的主管部门而言,要敢于拿自己的利益开刀,对于手中掌握的那些与中央改革方向不符的权力,该放的要放、该减的要减、该改的要改。
4 u, a. T4 u' \0 ?
" c$ W2 ^8 O: K7 E: a3 V 据新华社 看着别人都靠论文上了“主任”职称,而你临床能力再高,没有论文也是个“千年主治”,是不是也着急得很呢?
) i [* N( u9 `$ g% M. e% ~* W J/ T7 x- v( v
SCI被科研界统称为SCI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又叫科学引文索引,已有50多年历史。实际上它是一个庞大的引文数据库,通过科研论文被引用的频次来体现科研成果和学术期刊的影响力。科研界通常所说的SCI期刊,就指被数据库所收录的学术期刊,每年这些期刊都有相关的影响力因子排名。3 T( D3 a1 d) e' J, s/ ~
+ Q- w+ k- o* A# @* w0 R
作为一种评价工具,科研论文是否发表于SCI期刊、期刊的影响因子如何,已成为许多国家和机构评价科研人员绩效的指标。
+ Z0 [% l& n" ?: z$ P& t. g* W1 L2 d$ B
SCI历史上曾几经“倒手”,它本是由美国的科学信息研究所独立编制发布,但1992年科学信息研究所被汤森公司收购,此后随着汤森公司和路透社合并,“东家”又变成了汤森路透。不久前,汤森路透又决定将其出售给和科研毫无关系的私募股权公司Onex和霸菱亚洲投资,让人们看到了它商业性的一面! k" w% S& a% u1 ]: r
5 U) \# ] P' B# }: Z; C+ i*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