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内阁府调查,超过80%的日本人表示“对中国没有好感”,但依旧有接近20%左右的日本人表示对中国充满了兴趣,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选择了在中国学习、工作、定居。0 l9 f$ N0 V! r% m2 L3 @
4 S6 v; n* [. Z+ P% T$ u今年53岁的福田明则在中国已经待了十几年了,他曾就职于日本大型家电厂商三洋电机(现松下),但因公司业绩低迷,他所在的手机业务部门被出售给了京瓷。心灰意冷的他,觉得在日本已经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了,感受到中国强劲的发展潜力,他决定来中国闯闯。- _1 g. X0 A1 ]1 I+ X3 x: v) T3 U2 |
: R5 F/ {: B# V5 |& S7 q福田明则也没想到,他这一来,就是十几年。现在的他,已经在中国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家电公司,手下有一千多名员工,他说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中国这片土地,做好了今后无论如何都在中国坚守下去的准备。
: [' b, Z/ b1 A* Z/ m# f% V
2 X9 v$ Q# Z1 p( m% p) S近藤明今年48岁,在一家中国大型通信企业工作,他说:我做梦都没想到会在中国工作这么久。
% d R g3 `* l; |9 f: z
; v7 L$ P' U7 K$ t1 |8 t10年前,还是日本九州一家IT企业的系统工程师的他突然病倒。他说,当时“连着2天白天夜里连轴转是理所当然的。完全是一台工作机器”。在家中修养了一年后,近藤接到了来自公司的“劝退通知”,在一次友人的推荐下,近藤明最终还是选择了来到中国发展。
; @) S9 p2 C/ g# q
, v$ h; T1 g: E- B我们为什么要在中国定居?一个来自许多日本人的心声& A4 I) ~0 e* d0 d* }- A( C
8 P% f% J& O/ S+ f: E3 W
如今的他,身子骨愈发硬朗,近藤明说在中国他能感受到一种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思维方式,而这点在日本则没有,日本完全是把人当机器使唤,他非常反感这种文化。0 d6 y, l, h! \0 |1 z
( z; H7 K j5 `4 b- Z4 s9 M出身在日本北海道惠庭市的小南数马今年26岁,大学时,他选择到了中国湖南的一所大学留学,毕业后他打算就留在中国,因为他在这里遇到了自己心爱的人。
8 |2 s& r* c, V6 ?0 v% H! G Z! H# d8 l, W @
小南数说他刚来中国时有一段很不愉快的经历,当时他结识了一位日语系的中国女孩,双方交往半年后他亲自向女方父亲提出“希望以结婚为目的进行交往”的请求,但是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女孩父亲的电话:听好了,你给我记住。你这个日本人要是再接近我女儿,小心杀了你。
4 ~* R C: w' Z& |4 O! U: {1 z/ X" Z X
后来即便经过了一再争取,他和女孩间还是分手了,他得到的理由只有一个,因为自己是个日本人。
/ B& i* _1 q' r) k, x0 [. Q F: E& q9 M7 V' v9 Z
刚开始小南数很气愤,“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中国人的认识逐渐发生了改变,消除了隔阂后,开始感受到在中国能讲真心话的畅快的感觉”,在手头并不宽裕的留学生活时期,他多次在街头饭馆里碰到有人对他说,“不要担心钱,想吃什么,尽管放开吃好了”。2 h; a( N% Z+ h1 W' {8 i1 _6 S
2 p2 A/ a: S1 v
如今,小南数已经与另一位中国女孩订了婚,虽然双方偶尔也会起这样的争执,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在明年2月正式结婚的决定。不同的是,这一次小南的爱情得到了来自女方父母和亲戚们的祝福。0 x$ k0 J) A: E/ `; }! u( o1 |
5 M7 }. G! c% T' f) e! v X: f9 C
据悉,日本的企业在海外拥有着超过7万多个网点,而其中有将近一半的3万3千个在中国,因此,长期在中国生活着的日本人就达几十万人。
3 o' B# d& h8 u2 x2 ?) U, j9 P& p8 X- h) Y+ \3 v) {
他们之间有的是为了工作,有的是为了学习,有的人为了爱情,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长期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定居,上演了一幅日本人在中国不断拼搏进取,努力生活的众生相
* U$ Y& ^3 ?8 W9 M! d9 {, ^' x/ M* W: \% Q- V- ~, y;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