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本周的网络新闻说,中国科学院上海声学研究所和上海同济大学将建立一个覆盖华南和东中国海的“长期观测网络”。但本周无法得到该研究所对此事的评论。6 H h- u& R$ k' a
" d" m9 s( y6 y. C; ?* H
政府的中国海洋信息网在周六的网站上引用一位学者的话说,这个平台将提供“实时”海底信息,并从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方面进行探索,为“多方面应用的综合需求”服务。% ` K" L5 ]" e5 f. u
9 s2 H3 W$ _# @
有关专家说,这个观测平台将提醒另外五个对南中国海有主权声索的竞争对手,加上美国,中国对这一地区控制的程度。, A' Z! c$ ~2 e) d
* ]5 N4 G+ [6 T M 分析人士预计,这一观测网络将成为一个实体的水下平台,有一系列电缆延伸到中国海岸。它可以用来收集有关军事情报、海底矿物或海底石油钻探的数据。
2 ]6 c) e! `- i
( Q7 n7 r6 U& r9 ?, b0 H* \ 不过这一海底观测系统最初并非作为一个军事项目开始的。相关讨论始于2011年,最终吸引了中国地震局以及海洋石油钻井公司中海石油集团的重要人物的注意。+ p% w% `, r; p) c% g& F4 w1 o
- G3 {! X& m9 }1 ?
2016年6月,上海文汇报引用中国专家的话称,中国需要一个水下研究网络在国际上竞争。该报道引用了加拿大东北太平洋时间系列海底网络实验观测站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海洋观测计划为例。) a, Y6 L" i% x$ D
5 n( Z2 x0 J8 O; S+ `! S
去年2月,中国为了探测海底矿产通过了一项有关深海海底勘探的法律,给水下观测网带来新的发展势头。
& B& G7 P6 ~2 o! S
3 y( H0 R- V# T. [ 中国声称对南中国海大约95%的地区拥有主权,这片350万平方公里的水域从台湾西南岸一直延伸到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台湾、越南和菲律宾也对这片地区或其中部分地区声称主权。他们看重这里拥有的渔业资源、海洋航道和可能的海底化石燃料储备的前景。2 l3 x1 z& e5 k0 x. D! u7 c( Q
+ V: }! M, v$ u: A
美国对南中国海地区没有主权绳索,但由于有船只通行而坚持航行自由。中国自2010年以来开始采取行动对这里进行军事化,引起华盛顿的警觉,也转而引起北京担心美国政府想遏制中国的扩张。% S- W0 k0 W0 t9 d( ]
+ D' C; M! L. l- N 过去五年来,中国填海造岛,建设军事设施,并让中国船只在有争议水域通行,使东南亚国家感到愤怒。
; N2 G: ]% E8 y- ]; `; A/ i" |
在东中国海,中日两国对一个无人居住的岛链有主权争议。日本方面周四发现在那附近出现中国战机
8 M) a- }' ?5 U2 J5 n k! k, V! O! S0 H: \- y1 ]0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