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在长篇调查报道中描述“中国的海上超级大国之路”,但将中国海洋事业的崛起与军事目的联系在一起,称中国将挑战美国的海上霸主地位,这几乎是一些西方媒体看待中国发展的一贯思路。
, k* Z9 i0 i' e2 S0 Y& Y
1 T8 d& ]4 ?; k, g( m6 Z《金融时报》汇编或委托汇编的来自第三方的数据,说明中国在多数海洋领域占优势的程度——中国航运公司的集装箱运输量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2015年,中国前五大航运公司共计控制了全球前20大航运公司经手的集装箱运输的18%;截至2015年,在全球前50大集装箱港口中,近2/3都有中国的投资,而2010年这一比例只有1/5左右。就集装箱港口数量而言,中国早已主宰海洋。! {2 O% Q7 h8 i- z
6 ]+ X5 Z, t. t e2 z! l+ \
报道援引美国海军退役少将迈克尔·麦克德维特近期的文章说,为中国商业船队占据主导这幅画卷绘上最后一笔的是中国的捕鱼船队——其规模世界最大,把第二名远远甩在身后。“就中国而言,海权不仅包括海军力量。”此外,中国海军在全球大国中成长最快。
. @9 B, N: M( `* B( f2 Y/ s& z) v9 @6 r9 B# V C
“中国成为海上超级大国的雄心比以前要大得多”,《金融时报》称,这份调查揭示了过去6年北京的上述目标已经完成到何种程度。该报说,中国作为海上超级大国的崛起势必将挑战美国的海上霸主地位。中国对海上影响力的理解与19世纪美国战略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如出一辙。马汉认为,通过海上贸易和海军霸权对海洋的控制意味着在全世界拥有占支配地位的影响力。因为,不管陆上的财富多么巨大,没有什么能像海洋一样方便各种必需的交换。# t; b+ d; e4 t* t
6 H4 S4 X8 \; M6 U, }/ j有分析人士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海洋建设事业正在逐步崛起,这引起外国媒体的惊讶、好奇、称道,但其中也有不少误解,甚至成为渲染“中国威胁论”的根据。这是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的曲解( r$ H9 b2 J/ K* H' ^4 X
$ i: n! `+ P3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