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医疗健康] 中国仍面临可怕人口悬崖 废除计生不会远

[复制链接]
夏天的风 发表于 2017-1-24 10: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光远看经济+ Q6 `1 t3 q! l  h
) N  P; p! z( C2 ]7 m
  全面放开二胎第一年,人口出生情况如何?
  E/ a5 S; h, y+ h" k4 S, y, M" j, Z" M5 f- {! `
  国家卫计委前几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给出的答案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抽样调查推算数据,2016全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比“十二五”时期年均增加了140万以上,比2015年多出生191万人,成为2000年以来最高的出生人口年份。7 O; v) |3 t2 \  _
' S; ^8 c  k: }$ \$ S* J
  对于2016年出生人口的明显增加,卫计委将此归结于“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带动了二孩出生明显增加。”根据国家卫计委的数字,2013年以前,二孩在全年出生人口占比中始终保持在30%左右,到2016年,二孩及以上超过了45%,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
! C. }5 K) ^$ P2 d! A. i2 z$ W" C* [8 u& U+ w1 u( f
  根据卫生计生统计数据,2016年全年住院分娩活产数为1846万人。在育龄妇女总量下降500万左右的情况下,出生人口明显增加,二孩出生占比大幅提升,说明生育政策调整完善非常及时,非常有效。
: o) T* E/ g4 z/ k/ k( O, }6 ^: \, r9 Z' f: t0 t8 R8 G
  但是,笔者认为,还是要谨慎判断二孩政策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众所周知,从2013年单独放开二孩,到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单独二孩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
. m& R0 f0 c8 o0 b  G& b' t1 [6 ^8 e
  2016年出生人口的明显增加,除了过去政策的累计效应,以及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的初始效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2015年是农历的羊年,北方的习俗,羊年生孩子的人要少一点,而2016年是农历的猴年,生“猴子”的人明显多。而且,2016年只是全面放开二孩的第一年,按照一般逻辑,政策放开,要真正决定生孩子,到生出孩子,都需要一个过程。决不能根据2016年一年出生人口的增加,就轻言二孩政策全面见效。5 y4 d6 G: j) d# [, d
- D1 a9 d  Z$ C- w) w
  而且,即使2016年出生的人口是近16年来最多的一次,但是,因为相关政策的不配套,以及很多的顾虑,未来生育的意愿会如何,仍然有待确定。根据卫计委的说法,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因为经济负担、太费精力和无人看护而不愿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分别占到74.5%、61.1%、60.5%。不愿生,生不起,以及配套政策没有到位仍然是影响二孩政策落地的主要原因。5 J4 m( P3 e/ i# E

' i1 j; p4 s! p  有调查显示,育儿成本已经占到我国家庭平均收入接近50%,教育支出是最主要的一个负担。但据我所知,在北京,生一个孩子之后,家庭收入绝大部分都用于养育孩子。再加上教育、医疗、税收等政策的匮乏,特别是生育观念,二孩政策全面落实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千万不要因为一年生多了,就再次误判中国的人口趋势。- R; X9 `2 ~/ O, h

$ v! z) D0 M. q9 h* N  过去在中国人口政策上,最大的误判就是担心一旦放开,大家都会选择生孩子,人口会再次爆炸,而根本没有意识到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因为种种原因已经改变。在总和生育率上,多年来我们的数字高估了总合生育率,没有意识到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吓人的程度。2015年统计部门的一个抽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总和生育率降到了1.047的低位,远低于2.1的替代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策却是担心人们多生孩子而不愿意放开和调整。' O7 z( d; z$ A  A% m
2 r+ W) y1 j9 q: b# c
  低生育率的结果,是中国劳动力人口转折点的提前到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2年,中国15到59岁的劳动力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数量的减少,当年绝对减少劳动力人口345万,目前已经是连续三年绝对减少,2014年减少了371万。! B  o8 ?! @% n$ v3 g" z7 j
% C2 D( t3 R3 }. Z: f
  按照这个趋势,即使最乐观的估计也认为,在2010年到2020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累计将减少近3000万人。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势必引发人力成本的上升,这对于以低成本的劳动力为主要竞争优势的中国制造业而言,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欧美等国,仍然处于低水平,这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不可逆转的。- u$ T& K4 K$ n* w. i* I9 o

; K7 s# f- ]. ~* x" X  笔者一直强调,在2010年中国GDP总规模超过日本之后,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明显的减速周期,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劳动力人口的转折点提前到来,在缺乏创新等其他竞争要素的情况下,导致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全面丧失,如果不调整人口政策,延缓劳动力人口下滑的态势,中国经济的减速将超乎想象。
) S- E3 `: l0 O  Z. Q" f: M5 n, d0 S
  去年四季度,作为“金砖四国”的印度在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速超过了中国,除了印度在经济增长上的“后发优势”,一般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印度的劳动力人口逐渐在超越中国。- M8 y! p' s: d# j; H* t' w
4 T" d$ v6 P/ t% e1 L* U5 f8 s
  在劳动力人口减少导致产业竞争力丧失的情况下,即使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控,短期内可以遏制经济下滑的态势,但长期而言,除非尽早改变人口政策,否则,这种趋势难以逆转。在劳动力人口减少的同时,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也在加速,按照官方数据,中国60岁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迅速从1980年的8%提高到1990年的9.7%、2000年的11.2%和2010年的13.5%。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为9.4%,而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两个比重分别为8.2%和5.7%,未富先老成为中国经济未来30年最严峻的考验。
  F3 E% R7 E% E
+ r5 E  Q. M# y& m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一定要警惕重蹈日本在人口问题上的覆辙,日本经济“失去二十年”,根子在日本的人口出了问题,日本在2000年劳动力人口开始下降,2005年人口开始下降,从而导致日本加速进入老龄化,经济停滞。而不得不指出的是,日本人口红利转折点出现后,日本已经成为一个完成城镇化的高收入国家,中国未来面临的人口困境比日本要严峻很多。8 c4 B, H  q9 Q6 J3 k3 e- ?
* Z% I5 f) \  I- c
  很可惜,我们意识到中国的生育率太低,中国人生孩子的意愿剧烈下降太晚了。以致于对问题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出台了“单独二孩”这种不伦不类的政策。一部分愿意生二孩的“70后”基本让政策给耽误了。2016年虽然出生人数明显上升,但并没有扭转生育意愿下降的问题,也没有明显提高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距离1.8的目标还相去甚远。所以,当下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中国的人口悬崖,是不愿意生孩子的问题,是生育率过低的问题。即使所有符合条件的都生二孩,每年最多出生人口最多2200万,而且根本没有持续性。; j; j) H' x3 q8 c/ T
4 x: p% P/ E' G& p# I5 G! H$ f8 X
  所以,落实二孩政策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如何鼓励大家生孩子,如何让养孩子的成本能够国家承担一些。我们不期待生孩子国家奖励,起码,养育孩子的成本总可以抵税吧?孩子入学前的婴幼儿教育配套继续加强和完善,很多单位存在的阻碍适龄妇女生孩子的现象应该从政策层面消除。等等。从人口政策的趋势看,全面二孩仍然是过渡政策,最终的目的是全面废除计划生育。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Q; |  n- l" q( H% n  A

1 J5 d( f! ]/ q% f- [  Z  E. W# q  美国经济学家哈瑞.丹特在其《人口峭壁》一书中,认为中国人口会在2025年下降,人口下降将是中国债务、房地产泡沫加速破灭的根本原因。中国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在人口,在于改变人口全面下滑的趋势,认识不到这一点,将非常可怕7 _- U" h4 S7 I& v0 f, `
! L& S& T; Y!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QYlNjii 发表于 2017-7-1 06: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希望再接再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4-25 22:10 , Processed in 0.0225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