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界面% G& D* o1 P, J% D8 y
& L1 g0 u, e& ^& x$ l. S 王潇其 钟思敏) \7 v, s9 t# t
6 t8 l8 \; D0 K. a" g 1月9日凌晨,小程序正式上线。微信给所有人画出了一张新饼,尽管还不清楚前方的机会与坑都有多大,但很多创业者已开始拔足狂奔。
. E: ~* C6 C: D# T, E# N" K- a: D+ O3 L$ ]- X0 t
2016年10月初,王龙行发现了一个变化。! M- o) \. f$ T7 u7 N: g
5 c9 g' e: A( a2 X$ n4 O 在他创办的工程师兼职平台实现网上,有一些开发者悄悄更新了个人资料,在技能版块添加了微信小程序开发。
1 d6 C6 q4 q: z! x [& C! u& o( |: e! e8 |
11月3日小程序公测之后,实现网上已经有40多个企业发布了小程序的开发需求。王龙行说,他的团队正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有经验的小程序开发者。) ?: ?7 \% N0 b! b
% L6 q# k6 G/ ?$ z0 y 2016年1月11日,张小龙透露微信正在研究新的形态,叫“应用号”。之后的半年时间,关于应用号没有更多官方消息出来,大家对应用号的关注逐渐下降。直到9月21日小程序正式开启内测。11月3日,微信开放了小程序的接口,许多人猜测,这是一波新的流量红利。根据此前的报道,有将近20万的开发者涌入申请。
. r* i' H$ V h; d: z2 |$ j2 t8 f
12月29日,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做分享,明确了不给入口、不能分享这些限制,创业者开始冷静下来思考。 Z3 m2 j1 ?6 d' q! m
! S' N0 T8 B) _
小程序的用户从哪里来?入口在哪里?搜索会怎么开放?交互可以做到什么程度……这些游戏规则的答案,都只有等到小程序正式发布后才能得知。$ V4 ^% j6 [, Z1 R/ k4 X& ?4 ^2 N ^
8 B, f0 ~5 s: T7 z% u
等,是目前绝大部分创业者的状态,但所有人都在暗暗助力。
% e N# a' o. Q5 e
, w" M q7 j1 L3 s R 刘智聪比较遗憾的一件事情,是公司天使轮关闭太早了。小程序出现之后,刘智聪此前见过的投资人,好多都打电话过来询问:“你们这一轮结束没?还能不能再进一点?”
5 H8 G% ]9 p1 `& q% c
! |- x: ~7 O0 [3 o r 从迅雷离职后,刘智聪在2016年8月份成立新公司,做通用型PaaS平台。9月底小程序内测版本出来之后,刘智聪的团队决定将方向转型到服务于小程序的PaaS平台——小应用云。
9 P" f4 c9 h1 }( G6 }* \* l/ b3 _" P5 q$ \% j) G; D e4 w+ T
是否转型,团队讨论了两个星期。“在方向上团队成员没有分歧,主要是担心时间可能会赶不上。”刘智聪说。) R C7 |, _0 S% C& X9 P; b
" q/ Z9 |# O( O* N
按照原本的开发周期,产品规划上线的时间是2017年7月。PaaS是通用业务形态,开发周期很长,需要做大量准备。小程序内测后,大家预计正式发布会在年底。留给刘智聪团队的时间只有两个多月。( o' Z, v4 _% K l0 p1 [
6 K* X9 ^, y+ a3 m/ A
“在这个时间点出来,我们很可能会犯错误,毕竟准备的时间不长。但在互联网领域,先发优势一定是有的,我们必须赶这个时间。”刘智聪说。& i% {- e( V1 G& r
- C1 \# j4 V& H7 Y& ?$ |: B
小应用云的功能是简化小程序后台的开发,平台采取一体化开发,开发人员只需要会写JavaScript,程序跑起来时,前端的功能代码会自动变成后端代码,不需要理解后台的数据库、运维、操作主机等后端技能。4 ^; [& p$ U/ `2 e- y/ } {: L5 `
! p0 ~/ F: k! i1 i
刘智聪介绍说,小应用云的目标受众是那些不具备有经验的后端团队的企业。“很多做公众号、服务号的团队后端能力很弱,后台系统按照两万次的访问来设计,突然你的小程序火了,一下子百万的访问量,后台就崩溃。”* ^4 i! K( V& x- o2 X# T4 B
f! t/ J3 Q" C; s4 F) { 11月底,小应用云刚刚做好内测版,正式上线还有许多必要的设施要搭建,例如一个云平台需要账号系统、监控系统等。
( v6 V1 X, `5 s: e9 y, S' A- @- B" t* E2 b( O) m2 N$ }
1月9日前,小应用云必须要做好可以随时上线的准备。
, S/ z6 e2 \2 G: s! L. t! N. { \" G' m- a- g( |$ [
除了为其他企业提供小程序开发的后端能力,刘智聪自己也在不断摸索小程序。
3 d' `+ J* z: n" b4 ]; c; O, e- b
+ T! _% I$ b* R U 在刘智聪看来,微信首批哺育的小程序应该是生活服务类。“在物理世界可以通过扫二维码去操作的场景,非常适合小程序。”刘智聪说,之前,用户需要先下载一个App才能使用一个物理设备,有了小程序之后,就变成用户看到这个设备之后扫码就可以用了。“比如我只下了摩拜单车的App,结果大街上五颜六色的单车都有,我要么只能一直找橙色的车子,要么需要下六七个单车App,这种体验对用户很不友好。”6 u( W( f* r+ }3 D% q7 v' [, a
/ R! p$ X( v! i; U
就在小程序正式发布的前三天,微信悄悄调整了小程序的服务类目,增加了社交、直播等等服务大类。刘智聪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从张小龙身边的人得知,张小龙对微信的社交扩展非常恐慌。所有的社交关系最后都归结到微信上,微信的社交链的价值越来越差,对微信是核心危机。“张小龙希望小程序能解决阶段性、场景性的社交,不是两个人必须加微信好友才可以进行社交。”9 m) O: w$ L: D, |( L: j" S% P9 i
- [! _, T, r8 g( T/ v; q( m0 ~ 为此,刘智聪的团队内部开发一个叫“会聊”的小程序。会聊可以生成二维码创建聊天室,用户扫描二维码进入的是小程序内的聊天室,而不是微信群。用户可以选择是否暴露身份,是否允许对方添加。“小程序可以满足场景性社交需求,同时也不至于让自己的社交链负担太大。”刘智聪说。
' `9 L2 a$ P( W
/ z# o i% Y, m4 r “我相信小程序如果按照张小龙的思路走下去,一定会让我们的移动生活出现新东西。”刘智聪说。3 O0 a) o$ ]# h
2 i# ~$ @7 t; p& W/ E 在提交审核环节上,轻芒团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l# S0 _$ \7 n1 A" q- J, e* @
* l% \5 W6 G7 e6 _ 审核不停地被打回,甚至有时候只是因为一个交互上细微的不畅——这个在豌豆荚被并购之后独立出来的团队对自己的产品能力有绝对的自信,但直到1月6日,小程序正式开放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他们的产品轻芒杂志才正式通过审核。
9 L% O% H* L7 q2 A' j- U3 P k% Q# S3 O4 Z
“微信审核团队经常晚上11点,或者更晚的时候给我回复,审核不通过的理由也列得特别详细。”轻芒联合创始人范怀宇说,“微信希望第一波小程序都是质量很高的应用。”. C) o5 c4 @( \; j
% O7 o) o$ ?3 V+ j/ ]/ b2 J
小程序的突然出现,让轻芒团队不得不调整了自己的开发进程,这个原本只有十个工程师的团队,初期放了三个人力在小程序的开发上。
6 }, f, Z3 ~- A3 c/ g0 Q- B! p. b9 N
第一个阶段的目标是上线。最开始范怀宇并不知道确切的时间点,他们猜测是12月中旬,因此整个项目组也一直在往前赶进度。! X% B6 y: ?! @: A
/ q/ |; U2 e0 G+ I: ^ 响应也需要及时,每当开发工具跳出更新,轻芒团队就会马上在自己的slack群组中开始讨论哪些新的功能可以实现,然后花几个小时去完成。比如某日晚饭后微信更新了客服功能,当天深夜,轻芒杂志的客服后台与关键字回复就完成了。2 B- ~" f) G/ K. r; s; E0 _
2 E; N4 T5 j6 Q% a3 f1 O( h7 u* v 在范怀宇看来,围绕场景来构想,在延续轻芒体系上,小程序也许能做点什么。在轻芒的iOS端,用户可以对每篇文章做笔记,也可以把文章分享给别人。但是分享这个动作完成之后,轻芒的作用就结束了。有了小程序之后,用户把带有文章的小程序分享到群里,大家可以实时讨论、协作笔记,这就相当于一群人基于一篇文章形成了临时的讨论组。“通过小程序,我们可以创造一些用户喜欢的交互方式。”范怀宇说。& E f5 ?8 z2 B w
. Y. j8 @1 e5 A( H) b6 S8 ?9 r5 E
, P8 @0 J) L) q* I9 }3 Z+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