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在中国六个城市的合资公司股权遭受中方股东清仓式的抛售。曾经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的外资零售巨头们,正轮番上演集体败退的戏码。
0 ]3 _9 L0 s$ J$ z4 ~( e; n3 U/ v3 E8 Q0 k" U
近日,辽宁成大(600739.SH)发布公告称:将出售所持有的多个城市家乐福合资公司股权。在其出售股权的6个城市合资公司中,有5家已经陷入亏损。" I E) Q/ P9 \3 q5 p$ k% p% O/ W
0 X+ [ r: N6 p 其实不只是家乐福,同样有外资背景的卜蜂莲花今年上半年也在亏损。马莎百货、百盛集团等也不断在中国内地关店。
( r" q" v2 _0 t, i9 N8 x
: r0 T$ s' _1 F" ~. | 自2002年以来,辽宁成大与家乐福先后在沈阳、大连、杭州、宁波、哈尔滨和长春成立了6家合资公司。截至目前,辽宁成大持有沈阳家乐福35%股权、大连家乐福35%股权、长春家乐福25%股权、哈尔滨家乐福17%股权、杭州家乐福20%股权以及宁波家乐福20%股权。其在家乐福项目上的累计投资2.2亿元。0 X' w; Q0 d- {" {
2 y I7 R' ]0 y8 x* e+ Z( R2 J2 \2 _5 x
辽宁成大的公告中称,将以4.2亿元的价格出售所持6个城市家乐福合资公司的全部股权。出售的主要原因是:为推进产业调整、优化结构改革,考虑到家乐福未来可持续发展性等。而可持续发展可能正是家乐福在中国遇到的困境。
3 I5 u1 P4 R" V. Y6 O$ b: o* z8 c1 E H/ T0 o
$ ]. T) q! J; v& S0 v ?5 v2 Y! }
* h" A! V# K2 X% z; h0 i7 P) u
5 r( |7 l% M" ^* A( {6 U+ j
今年上半年,6个家乐福合资公司中,有5家已经陷入亏损。其中沈阳家乐福亏损高达6380万元;只有哈尔滨家乐福在盈利。合并计算,今年上半年6个合资公司亏损额接近一亿元。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辽宁成大公告整理的6个城市家乐福业绩:
2 J5 _8 m3 x# `9 a# J! X9 O$ X6 T) F, L4 K# j4 Z! A, [
其实,早在2015年,这些城市的家乐福就已经陷入了困境,全年合计亏损金额高达3.56亿元。今年上半年,不少城市家乐福的业绩仍在下滑。以杭州家乐福为例:截至今年6月底,杭州家乐福总营收为7102.25万元,仅为去年全年营收的42.15%。
8 t4 o9 V- Y) @: I+ K; d) U0 X. Q
8 R( z% K) U. H/ T" @0 } 外资零售巨头集体受挫 关店亏损此起彼伏
; s8 S( K/ H- r+ U) g: l) R) @+ I$ C- z& y% S. q0 c" r
遭遇困境的外资零售巨头不是只有家乐福,泰国卜蜂集团(在中国称为正大集团)旗下的卜蜂莲花日子更难过。
9 u& g0 E6 A- z" w
' M; m( t) C& l" h 正大集团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巨头之一。卜蜂莲花目前在中国经营着60家购物门店,并在香港主板上市。多年来,卜蜂均在财报中强调其是中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外资投资方之一。2 ], n% o6 {$ W. R
( ]2 A+ b. t$ u# n/ @, w) b
但在今年上半年,卜蜂莲花总营收为53.20亿元,同比下降3.2%。亏损6386.9万元,去年同期则为盈利329万元。同店收入更是录得6.5%的负增长。在今年半年报中,卜蜂莲花已经明确将减少约4%的员工人数。
R' @& n9 x" }7 D9 D7 v( A3 ]3 {- d( x# `; j/ F/ l
英资背景的马莎百货在中国内地的局面更为危机。今年11月初,马莎百货宣布将关闭全球53家门店;涉及裁员人数高达2100人。其中,在中国内地的所有10家店铺将全部关闭。马莎百货是英国本土最大的服装零售商,成立于1884年,至今已拥有132年的历史。' r) H! M) A. g% @6 s" s4 b0 j3 n
2 g& P- ]; {/ X6 X' f+ `5 d4 @
不久前,马来西亚最大的百货公司百盛集团也关闭了位于北京的门店。今年上半年,百盛集团净利润为亏损1.24亿元。
" O9 R( F- \8 p& m. s! r- f$ U
$ U( U- D$ R* n! N9 f) @( j3 g5 N/ U& C, ?5 k/ ` h# q
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市场的集体败北,是实体零售业在电商冲击和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受到冲击的缩影。
5 k& _; [9 G; [2 I, r7 W8 H# F1 F! ~# q6 \) N
统计数据:今年前10个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3%;这与前几年20%以上的增速相比已大大放缓。网上零售的发展则突飞猛进,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零售巨头都面临极大压力。
# O& z1 d% T- Y. @5 Q# f
' o2 k6 E, ?- G; X# O, A& o0 @/ u# B/ D 不仅是零售业。最近几年外资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额已经整体进入了低速增长期。1 ~4 y3 ]6 L# m% G- {; P$ a
& J: F5 d' m2 F' v+ M 据商务部数据,截至今年10月底,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039.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增长了2.3亿美元,增速几乎为零。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商务部数据绘制的外商直接投资示意图:9 o2 E0 Q9 `: T1 G2 U" j3 _$ H I
% e* X8 ?- L5 A! y+ H8 I2 [
( v: w( y6 w9 e 自2011年以来,中国实际利用的外资金额持续低增长,2012年更是同比下跌3.7%。而在这之前,除因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出现负增长外;其余年份都在大幅增长,2008年的增速更是高达23.58%。# h) I4 w- b) V
* `* Y3 C: \: \, d
改革开放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外商直接投资都是中国很多地方招商引资的重点,并且在事实上享受诸多超国民待遇。借助中国市场的迅速发展,外资亦获利颇丰。5 X+ Z: [ X K( u2 T0 b
+ g L0 F. |# X' A' h4 N h. z 今非昔比,当下诸多行业都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市场竞争白热化。国内资金近年来也日趋泛滥,整体资金回报率持续下滑。超国民待遇时代结束后,外资与诸多国内企业一样,都面临如何生存的严峻考验。
+ c* q* U7 B; [8 X' I2 r: F/ f$ g; T
1 J. ~4 J1 r) [% A 外资在零售业集体败北已成定局,下一个行业是谁?
# R/ H; r, i. K& P1 Y" z4 l |- A; h0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