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不能只看增量,还要看存量8 z0 U, l% n1 K/ k5 p' d/ T* Y
9 p8 Z: {! `/ o6 ~8 D+ K首先说经济,经济也像一个人的身体,是一个综合的总体,不是只看一项指标就可以的。比如说我们讨论里比较多的只关注了心跳,经济增速6.7%,有人说觉得没动,但是我们觉得都可能有点心跳过速了。我们讲的是增量,总是吃激素想把心跳加快,但是人体还有体重,吃多了会超重。& m3 Y8 p; M5 B9 V6 @
9 P- G, j8 R9 o4 I9 C- E, u现在谁知道中国的体重有多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来估算,今天我们的总资产恐怕是600到800万亿之间(所有经济实体财务报表的资产总计),这是个很大很大的体量。前面嘉宾刚才谈的一系列问题,实际上是因为我们不断的投资引起的。" V- x6 M& o! x4 `1 F( z
# a1 M6 u# q3 ~4 P. `1 \4 _# W
比如2009年、2010年我们的固定资本投资占了50%的GDP,关键是每年还在增加,就好比你吃成一个胖子,年年还在吃,所以总资产越来越高,GDP并没有涨那么高,我们一年资产就能增加好几十万亿,光货币增长百分之十几,货币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两倍。年年如此,最后就会发现你有一大堆的钱。
5 u+ B9 W( N1 T6 U2 h0 o4 i, c1 z
我们的资产,2012年到2013年,一年资产增长就是78万亿。债务增长将近50万亿。也就是说资产的增长还是靠债务来支持的,货币增长仅仅是债务的反映,你一贷款就产生债务,就创造债务。所以我们的货币现在已经到了150多万亿,基本规则是乘2,就是所有经济实体债务总额基本上是这两个数的两倍以上,所以现在至少是300万亿。1 @4 ]: y/ O0 ^8 U1 X
5 M0 X! w# h1 v: r7 a4 g( ]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回报不断下降。如果总是追求增长,这个不是问题,糟糕的是你增长的越多,体重就越多,你回报的能力就更低,这是核心问题。包括房地产,我很同意邵总的分析,我其实也有同感,但是不是中小城镇化就能拉出来呢?很难。# S8 O# j' s& `# T. L( Z/ F& B& ?
! X" c- t) v- ?$ v. x
我们现在光在建的住宅就是五六十亿平米,按照人均30平米,至少能住2亿人。2010年有一次人口普查,人群里面的人均住房是这样分的:比如人均8到12平米一档,12到14平米一档,我把所有资料算了一遍之后,基本得出一个结论,分为5档的话,最高的,20%的人均是60平方,80%是人均25平方,如果最高的20%这些人实际上是双倍的平均值,考虑到他多了30平米是投资的话,那这个投资的房子也是随时可以出来进入市场的,这个算起来是多少呢?大约也有60亿平米。所以我们现在差不多有120亿平米可以住4亿人,你说这个房地产还能搞吗?& q/ `1 v6 ?% D- a
8 F; O! Z+ E. z5 t& X/ }9 p& l但是我们还看到房地产不断增长呢?就是你不断的在投资。刚才说我们要帮助实体经济增长,但是实体不赚钱。其实我认为,投资下降就是因为钱太多,真的可能是国企的挤出效应。为什么?因为它带有一定政府推动,完成政府所要完成的投资,得到的资金成本也相对低,这样投的越多,回报就越低。
4 U$ v, C8 O# J" i6 k- |" L Y. v6 N3 E& M' k1 a$ e( \6 o
所以经济形势不能仅看增量,还要民企也就越不愿意投。而这个经济,资产在不断的迅速扩张,所以你要求回报,回报又起不来,这样就会变成一个循环,这就变成怪圈了看存量,要看经济的效果。你是高速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只是一个数量增长,我们的质量到底如何?我投了这个真能赚钱吗?比如铁路公司,大家都说好,高铁不错,高铁真赚钱吗?铁路总公司6万多亿的资产,一年的利润,看他们的报表,2013年到2015年,每年6个亿左右的利润,那是万分之一,这种回报是很低的。7 ]8 I3 D6 @6 f+ m, u
* _7 e9 T* \8 p6 h要全面的看经济,我们要稳增长还得调结构,结构问题现在看来是相当大,这个也是所谓为什么要去产能的道理,就是产能太高。但是我觉得不是没有出路,比如说“一带一路”可能是一个机会。关于“一带一路”,我曾经作过一个简单的测算,沿线国家65个,面积是我们中国的3倍,人口是我们中国的2倍,经济是我们的1.5倍,消费是我们的2倍,这些国家发展水平比中国相对偏低一点。
3 J# p) H! s, }( Y! S( F. o( Q; x9 ?8 ^! z- w+ g: D* ]3 }& V
貌似这还是一个很好的潜力,等于我们有1倍的经济,现在增加了2倍,额外再增加了2个中国这么大,但是这些经济不是就是你的,是需要你去竞争和开发的。首先这个战略方向很好,但是这个战略要具体化,也不是说简单的投一点点钱就行了,实际上这些国家的开发风险也是很大的,但至少这是未来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 i K. ]5 W5 I. Q n2 K9 [: e7 f5 T! A8 x
另外,国内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特别是中国的老百姓,非常勤奋,非常愿意干活,愿意工作,愿意去发财或者提高自己的经济,甚至给下一代准备更好的条件。所以我们不缺动力,我们需要的是怎么把这些动力组织好,让他做的更有效,别净做过剩的产能。你自己拍脑袋说投资这个更好,就使劲投,结果变成大窟窿。
* {$ ]+ ^" W) U7 i3 p6 k/ v8 f* D/ U8 z# j4 I
在经济问题上,还是要让市场起更大的决定性作用,要尊重市场。企业愿意让老百姓收益提高,那我们制定的政策要真正的提高收入,一般人都会讲拉动消费,拉动消费可以,那怎么拉动?没钱我能消费吗?所以这一点我特别赞成宗总,他是企业,按说他要考虑人工成本,但是我们过去老说中国人工成本低是一个好的优势,但是人工成本低变成常态了,那我们干吗要干活?人工成本的升高说明老百姓收入提升,这是整个改革开放发展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过上更富裕一点的生活,那就体现在人工成本提升。
( h' P- M# S2 N
! Z; u3 f( L( P( w' X1 P- h: B消费升级很不错,但是必须从收入升级,不要老谈增长,能不能谈点增收?老百姓的收入增加,有了这个收入增加,你还担心消费拉动吗?有钱了人家自然会去花。
2 v/ H* J' g: B* e( g5 ^$ D8 {" B& ~4 H9 z5 @/ U
金融体系调节要建立市场机制与信用机制; F$ ^2 X+ O3 Z
9 Y* Z: p# _! R. A! y回过头来讲金融。股市也好,房市也好,一系列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只看到增长,用各种政策手段推动投资,这样反而变成了投资越来越多,资产效率却越来越低,回报越来越低,我们希望的平稳或者波动式的增长也不存在。金融反过来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走,不能再不断的扩大投资范围。
$ H3 U, K3 |8 r7 Z; e$ N' g' N( f- ?0 P$ z* q
大家想想,150万亿货币是什么概念?我做了一个测算,2002年以前,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基本上我们的建设总额是跟当时的GDP水平差不多的,是1:1,也就是说各种各样的投资,全部开工的项目,投资总额是现在经济规模的一倍。到2013年时已经是多少了?是2.2倍。就是我们投资规模相对于当时的GDP水平扩大了一倍,现在更高,可能是2.5了。相当于这个口越来越大,摊的铺的越来越大,这个要收。* i0 n( {0 ?9 k2 l0 S* @ k$ V
/ B# G+ d& h0 b; r4 w
金融改革要顺应这些东西,消费金融应该搞,但是我们现在更多的就是发债,发债都是扩张,都是去搞项目,这样的话,这个项目怎么会有太高的投资回报。我担心的是,现在的体系中,金融资产大概200多万亿,其中银行相关资产占了160万亿,差不多是80%。保险有10万亿,信托大概是20万亿,股票不到10万亿。
% I! Y" V5 h- ]4 b. s" s4 \* a2 s
& j5 F7 l& K; V" D+ U8 [这样来讲,我们的金融结构也是非常偏的,大部分都是银行。所以金融体系目前的特点是银行占主体,你不建立市场机制,不建立信用机制,包括将来金融产品的结算,实际上是风险处置机制,没有这些控制,拼命的发展,将来那些钱还不了,开始你是刚性兑付,似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最后变成一个系统风险,所以这些东西必须重新建立,而且要极早建立。4 z% l' u: S/ K' {
! i" ]4 X/ B- r$ m% W$ M
有了真正的信用体制,所谓信用体制就是你知道谁是谁,有什么样的交易历史,有没有违规违约,这些你都没有,将来的发展,你盲目发了这些产品,这是风险巨大的。所以建立信用体系,金融市场 还是要用更市场化的办法来做,只要坚持了市场的制度规则,金融市场就调节了,这样才有可能发展出比较良性的经济金融体系。(朱云来系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5 ~9 J7 s! M0 W8 n8 S) ?4 w
# U+ `, v5 l9 g6 V+ J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