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旺报》网站9月5日报道,探勘结束后,大陆国家文物局资讯处工作人员赵化成认为,不主张发掘的主要原因是现在文物保护技术还没过关,不如放在地下自然保存。
; w. C5 A$ Q2 \' V3 \) R7 E; I. |/ v
挖掘就是破坏
/ ?. J; B. x3 u2 W0 Z! r' b% s% t6 m1 a4 Y
报道称。最难保护的是丝绸、壁画、漆器,至于青铜器可能会好一些,但即使如此也会生銹。; |- \. B: O+ v8 D
7 k2 F' f Z, _- J$ _- T
有机物的保存难度最高。赵化成举例,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棺、帛画至今仍做不到完全的保存如初,因此从某个角度看,“挖掘就是破坏”。7 j, K+ w) U$ w1 g
6 z+ O, O# \: T( @8 O& m 他说,秦陵史料记载中有“上具天文”,很可能就是壁画,还可能有漆器、铜器等陪葬品。国家文物局目前一般不主动发掘,而是以“抢救性发掘”为主:“现在到处搞基建,抢救性发掘任务那么重,有何必要发掘帝王陵寝?”
6 j, \7 {% A5 Y$ B: ]" z
! P! }8 H& ]! I0 W o2 w9 q 对于开挖技术,少数学者有不同看法,认为文物在地下长期存放,也未必保护得好,挖出来保护更好。对此赵化成说,有些东西现在看上去保护得可以,以后有啥变化谁也说不准,“例如喷保护膜,暂时是好了,长期来看却有害。”& E" @; D) X4 {& b
: c" c6 F3 s7 K5 @# P
遗址首重保护
9 s* Z) M6 x1 [4 i* o$ y7 `0 X) G9 B+ y0 C7 f; O
“技术不过关是世界性的问题,我们的文物保护技术和世界同步,例如兵马俑保护就是和外国联合一起做,而且对一些本土出土文物保护,我们还有独到之处!”赵化成表示,国外文物大国如意大利和埃及,对大型遗址也采取保护第一的态度。
7 v0 `3 g( j" g: @ c, |. _9 `6 U" h, S; u; K/ e4 ]4 I
科技部信息处景贵飞也强调,此次勘探绝对不是发掘秦陵的前奏。谈到与这次秦陵勘探相关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规划》,景贵飞说,这个公园虽然是对考古资源的一种开发,但是保护性的,先徵地然后才可以好好保护,且1997年国务院就已强调不发掘帝王陵寝。
, @" W; E0 e3 `9 j: Z1 n! x7 I* E5 T' z: c, z8 Y, K; j
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多米。1974年被考古学家发现,是中国史上首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更是全球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S# J: G- O( G0 v+ z$ L7 ^, _+ w/ m
秦陵封土下方是地宫,是秦始皇陵建筑的中心,面积约18万平方公尺,中心点深度约30公尺。秦丞相李斯是陵墓设计者,共征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古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3 p% [* R1 |/ E! S5 I$ K0 ]" D5 f
! o$ R8 S/ P% T6 k( x;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