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下原则,按原则行动”将成为解决之策。虽然这是正确答案,但在外交舞台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却很难一直奉行。本刊向专家们询问了具体的实践战略。# d+ ~6 J. L1 T8 ^6 B: q
4 S4 M0 t3 |7 Y% ^$ s+ J6 ~! \6 b$ p. j 峨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崔刚表示,“必须向中国解释,如果没有韩国,美日同盟可以可能会朝着中国担忧的方向发展,如果韩国在其中,可以起到刹车或转向器的 作用”。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地区研究生院教授姜俊英(音)也强调,“我们必须画出自己的底线,并告知两方”,“只有向美国说‘NO’,才能也向中国说 ‘NO’”。; r/ p+ f3 K# O4 V" i' }) S1 T; t3 k
5 i p& U8 S7 S 曾担任外交部部长的首尔大学名誉教授尹永宽说到,“在美中展开战略博弈的情况下,韩国必须拒绝‘是美国还是中国’的这种选 择框架”。尹永宽教授还说,“我们要对中国说‘在朝鲜威胁加重的情况下,不能试图削弱韩美同盟’,划清界限;我们还要对美国说‘我们同盟的目标是朝鲜不是 中国。不要试图将韩国拉入包围中国的联合战线中去’”。
) q4 [2 a+ J8 `' z( [" B: P
3 S, X9 a% D! m0 u, [, G6 o2 { 介绍一个尹永宽教授在担任外交部长时期的一段轶事。2003年5月,朝核六方会谈第一轮会议前夕,他与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进行会谈。对声称,“与朝鲜进行对话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为错误的行动付出代价” 。对此,尹永宽教授一直强调韩国的立场,称“朝美只有进行‘双方’对话才能解决朝核问题”。1 K+ G+ F, i4 w1 C* C+ s
$ f( ]7 E$ Y+ U ^; l( v( P 据说会谈之后,美国国务院人士对韩国外交部人员惊讶地说道,“知不知道你们部长使用了多少次‘双方(bilateral)’这个单词,说了接近10次呢”。" B% V- A; y( P c( G0 A: o3 }& m
# O0 i6 O2 S6 O/ C' @' ^1 G2 M( V 1998年11月12日韩中首脑会谈时,金大中总统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曾发布共同声明,声明内包含有韩国坚守原则所获得的成果。双方直到首脑会谈当天凌晨,都没有在声明用语上达成妥协,两国在有关台湾的条款上存在分歧。
+ B3 q( C1 \) V$ h. X1 ^( T! t! s: u [% R7 s3 j
中国希望金大中总统表明“不支持台湾独立”这一立场。然而韩国则坚持称无法在1992年韩中建交声明中公布的“坚守‘一个中国’”这一立场上再有所延 伸。当韩国对中国愿意在关于朝鲜的条款上加入进一步进展内容的‘诱饵’也无动于衷时,中国方面最终接受了韩国的立场。该声明将两国关系从“睦邻友好关系” 提升至“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5 K" A9 ]/ c) [2 U s( o
/ S. K$ Y S! |8 D5 J/ q* ]- x 据外交消息灵通人士称,“虽然也有意见称要反应出中国的部分立场,但是协商团的想法是不可以丢掉原则”,“外务部部长洪淳瑛也要求‘坚持到最后’,为协商团助一臂之力。金大中总统也没有下达任何指示,表达了对外交团队的信任”。& t; f" {0 {- ~! Y8 G
+ t5 Y* y8 D, B& W8 D: ~' \
首尔大学客座教授(韩国前驻俄罗斯大使)魏圣洛指出,“必须树立韩国外交的坐标和方向,并告知主要国家,让他们不要怀有不必要的期待”,“否则,我们将 会陷入主要国家的力量漩涡中”。亚洲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所长金兴奎(音)表示,“如果韩国能主导与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在网络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相关合作的 平台,并将此逐渐扩展至安保等领域的话,那么韩国就可以在美中战略竞争中承担第三方中间人的作用”4 n- {4 ^2 { x. k8 q: D& k
, {# | t6 A. I4 R7 ]6 u0 x- A0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