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彭博新闻社 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上海都堪称世界最大城市之一。它拥有2400多万人口,有着最长的地铁线路,延伸至郊区边界,乘车人群密集到需要雇用健壮的“推手”才能协助乘客塞进车厢。现在,当地政府表示要适可而止。本周公布的文件显示:未来24年,在奔向“全球卓越城市”的旅途中,上海准备仅接收80多万新的居民。
* ~6 c: [% w4 G7 ?4 o( ~& m/ Q5 Z2 H0 `" A+ p+ U5 X7 a; D; c
彭博新闻社8月25日刊登题为《中国的城市能大到什么程度?》的报道称,对中国一座最具活力的城市设定人口限额,或许看起来不切实际。但是,当地政府实际上考虑得更为周全。按照规划,上海将成为由30个城区组成的庞大“城市群”中心的高端枢纽,总人口将达到惊人的5000万。1 C' i8 m% E2 d' h
. {8 }4 Z3 q& e
或许,听上去有些荒唐可笑。但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正在建设的至少19个同类项目中的一个。其想法就是利用四通八达的辐射型铁路系统——多是高铁——更加合理的融合中国正在兴起的城市区域。三大城市群——分别位于珠江、长江和京津走廊地区——每座城市群都将容纳5000万以上的人口。0 |# w+ P# Q1 d" r3 C
4 Y. V: F7 S6 ]0 _报道称,效果可能是变革性的。首先,它将创建世界最大的劳工市场,进一步提高乡村规模仍然超过40%的国家的城市化率。它还将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效率。而且它可能有助于解决日益加剧的一个困境:很多中国大城市已经到了地理和人口限度。2 \8 r8 W% L- j3 T, h f1 S
! N/ V& i* F9 ^在中国从事咨询工作长达数十载的纽约大学资深研究学者阿兰·贝尔托说:“增加这些城市的密度已经行不通了。”他说问题在于这些城市正日益碎片化。
. V9 ~9 @7 \7 Q" I1 r& X$ @0 C
' X+ q( M. F/ e8 N6 S# y上海和北京的住房价格已经极其昂贵,以至于不富裕的居民被迫住到郊外最远的地方,上班族常常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进入地铁站,更不用说挤上列车了。其结果就是雇主无法使用大量劳动力,城市化的目的因此也基本告吹。4 Z% b, f) Y' R% S: x- J, X
9 x- v: N: Y n: U报道称,城市群也许是个解决办法。理论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5000万居民都在上海的通勤范围之内,但是却无需挤在拥挤不堪的社区或依靠超负荷运载的公共服务系统。换言之,他们将获得密集带来的好处,同时又分散负担。% w- [5 s, F7 H) P
: r" @. p0 e2 I. w- A此法有先例。早在人们耳闻“城市群”这个词语之前,中国没完没了的扩张就已导致城区开始互相融入。最著名的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深圳、香港和几个小城市在此融合为一个以制造业著称的非正式城市群。
2 j! s) v& l+ A/ ^' d$ `& I; f8 B
1 Y! `! ?/ j9 a* Z$ m- F# Z/ V报道称,不过,这种情况的根本性质意味着没有地区当局处理因此产生的问题——交通、污染、邻区之间浪费的补贴性竞争——以及不平衡的社会服务分配。中国的规划者希望新的城市群能够吸取老城市群的优势,但是要提高秩序和效率。5 C0 A* f& Y1 s- Z" \/ h) b
# r( B1 C% P& t4 o7 A
这不容易。比如,交通就构成特有的挑战:高铁和地铁可以在城市间运送上班族,然而最后一段路程——从车站到工作地点或回到家中——就困难得多。贝尔托指出中国的城市规划者“对自驾车非常感兴趣”。
. s8 T% |- X4 A4 H$ Z- E. ~1 e- t M6 J7 Q% K
另一个紧迫的任务就是让地方政府停止利用土地销售为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融资。这种做法会导致城市进一步扩张,增加公共建设工程成本,催生困扰中国城区的鬼城或鬼区。新的地区当局还必须设法管理跨度数千平方英里、人口多达数千万的城市群。9 |; I, `# Y- c* }
9 \' O" T" [; \8 v0 F1 C$ p1 b0 f
报道称,这是艰巨的任务。但是,中国的城市群可以成为重要的经济引擎,或许也能成为世界城市保持不断发展的模式。(编译/郑国仪)
- f9 m! o4 [& q- \
, ]" x2 v% C% G$ ?' J) e5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