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周刊网站2月23日刊发题为《对美国和全世界来说,日本是个令人不安的警世故事》的文章称,如果说,有哪个国家体现了当今世界所处的古怪经济环境,那就是日本。
" _9 A2 ?% J- F! v
( B$ n9 S1 z! `- T8 x/ A文章称,通常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央行下调利率,那么该国货币就会在全球舞台上走弱,使其更容易在国外销售商品和服务,也能鼓励银行提供借贷。这两者都应该会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当中,一切都违背了常理,日本就是头号例证。
, Y, Y0 E9 m/ W! h4 A9 N
' [' M' @7 T% C多年来,该国的利率一直接近于零。最近,决策者决定更进一步,将之下调为负值,以求刺激经济。这旨在为“安倍经济学”创造有利条件。所谓安倍经济学,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旨在结束该国长达20年的停滞状态、使之恢复强劲增长的广受赞誉的计划。问题在于,就在日本央行官员下调利率之后,日元没有走弱,反而走强。与此同时,日本股市出现下跌,银行股尤其受到重创。传统经济理论不过如此。
8 x B/ F# N; ?' Q
8 n G s- _' K+ ]' v2 X, c1 w V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安倍经济学的终结吗?更重要的是,日本是否能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教训?回答是肯定的。
4 P' ^0 G6 S* f, F, S' ^9 @# ]( x& [6 x! p
文章称,首先,安倍经济学根本不是大家吹嘘的那样。安倍的计划提出变革的“三支箭”:第一支是以低利率和“量化宽松”(也就是美联储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成功实施的那种购买资产的措施)为特征的刺激货币政策。第二支箭是包括税收改革在内的财政改革。第三支箭(或许也是最关键的一支)是结构和企业改革。尽管教育程度和工人技术水平都很高,但日本的企业部门仍然受到高度管制,保守而狭隘,所以很难提高生产率和工资,而这两者都是促进增长的关键。! e3 M3 o8 M& L
/ f4 q* g5 Z8 } n9 T% A问题在于,安倍箭袋里的箭其实只射出了一支,那就是货币政策。如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快钱制造的虚假繁荣使得政府和企业越发不愿意开展财政和结构改革的艰苦工作。他们没必要去做,因为一段时间以来,它们得以依靠快钱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创新和增长来保持经济正常运转。
- h! L. |$ }- z1 |# M( s [7 k3 o* o6 T3 k
文章称,如今,繁荣正演变为崩溃。正如巴黎国民银行最近的一份分析报告所说的:“日本的利率极低,如果进一步下调,只会对企业的开支产生微乎其微的影响。”在日本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回报在不断减少。事实上,负利率甚至开始损害而不是促进日本经济。
" |7 g5 R i3 m3 q& [* w I( V0 ^$ [" F* [9 I% e1 t
正如贝莱德投资集团首席投资策略师拉斯·凯斯特里克所说的:“央行实行的负利率会被视作是对银行系统征税。”如今,银行根本没法靠储蓄赚钱。它们没有尝试通过增加借贷来加以弥补,而是未雨绸缪,减少借贷并提高成本。这当然使得企业越发难以筹集新资本,投资并实现增长。% l m% s' L* G
6 @6 O5 F1 T m3 a0 {& v文章称,令人惊讶的是,为什么总有人认为情况不是这样:对全球大多数银行来说,交易而非借贷是近来的理想经营模式。在经济下滑的形势下,没有理由认为这一点会发生变化;恰恰相反,因为与交易相比,借贷不太有利可图。
" P8 {( W( V$ X6 R% v9 o8 ^7 A l, X) u9 v+ h4 ^
对日本来说,这一切的结果就是更长期的停滞,既明确又令人气馁。该国的实际GDP在去年第四季度再次收缩,如果不实施重大财政或结构改革,没有理由认为形势会出现好转。这种局面对世界其他国家是个重要教训。美国、欧盟乃至中国过去和现在都依靠货币政策为决策者争取时间,以便使经济模式实现真正的转变。关键在于,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要围绕税收和财政改革、债务管理、公司治理等问题达成广泛一致。
1 f7 ]+ M( g& g! q( h5 D# C
# b3 m4 K# t# ~文章称,日本是个警世故事,告诉了我们,如果经济只依靠快钱,而不展开实际改革的艰苦工作,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这是值得美国决策者认真研究的
3 o' | U$ [# o
, Z5 P% ~; y, X" a- T: e) a& B0 A% X o& `7 C.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