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警示:目前我国金融杠杆率不断提高,去年已经超过警戒线,并且至今还在继续提高,这蕴藏着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危险,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 Z8 ~+ [9 f# U8 D3 q
7 V+ ]5 v1 A; F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也指出,目前我国货币增长继续放大,不但不能去杠杆,还要迅速提高杠杆率,王小鲁担忧称,在此情况下,未来我们离金融危机将不远。
6 j N7 ]' X' a! N1 M8 P- e- Q1 l& m% I
货币政策没去杠杆7 N n3 v+ f$ ] E
: L' w m8 Y* I' P8 N1 B
吴敬琏分析称,我国现在陷入了一个困境,出现了两个现象:第一是投资回报递减。这些年来,每年刺激的力度并没有减弱,但是效率是不断衰减,几乎没有太大的作用。第二是杠杆率不断提高。
P1 p# M# d# ^4 `1 X4 ^( m Z; w4 Q/ {. q6 N8 ?
去年11月,中共中央提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意味着我们从原来主要靠凯恩斯主义式的刺激政策搞增长,转向提高供给质量、提高发展质量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是领导决策思路的重要改变。”吴敬琏说,西方经济学家多次提出,凯恩斯主义的刺激政策对于中国的中长期发展来说弊端很大。& r3 E8 M6 g7 f7 D
, K, R+ \# Q' D7 B% q9 d( r% L
现在的货币政策究竟是稳健的还是宽松的?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引用数据称,去年的GDP增长率是6.9%,但是名义增长率只有6.4%,相比起来,M2增长率是13.3%,“整整比GDP增长高了7个百分点。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实际上已经是宽松的了。”
$ k: d$ v. l! S& I3 q6 e, ~ b; K+ R4 {
“今年1月份,贷款投放增长2.5万亿,同比多增了1万多亿,按这个速度,我们的货币增长还要继续放大,不但不能去杠杆,还要迅速提高杠杆率”。王小鲁担忧称,“这种情况下,未来我们离金融危机还远吗?”
9 a" z5 G/ R+ L0 z8 l* R3 D' q: j- Z- |* l; {" P
在王小鲁看来,实践已经证明宽松的货币政策对解决经济疲软是无效的。造成经济疲软的主要问题在于结构,如果结构不调整,单靠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增长疲软的问题,可能会带来重大风险。% a* N& W1 S, m) B; Q
/ ~/ r; s0 F5 y8 X: j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T; A, O: O( x; `0 |0 p0 R3 E* P
' w' D5 f: x- s “经济振荡,因为供给侧几个因素都在减弱,人口红利消失,增加投资难以为继,潜在增长率下降。”吴敬琏表示,解决这种震荡的处方就是通过纠正资源的误配置、改变结构恶化的状况和建立兼容的激励机制来调动积极性,千方百计提高资源的配置效果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效果。“所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率,其实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8 J1 A; W5 @' f5 ~( A3 g4 O
; q i0 N2 }8 `4 j& ^ j) e7 g “然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成败的关键是能不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消除实现转型的体制性障碍。”吴敬琏进一步表示,提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已经20年了,但是直到现在转型还没有完全实现。“为什么进展这么慢?结论是存在体制性障碍。而如何解决,我认为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市场的有效配置资源、有效激励机制的作用来实现转型。”" R" _$ o( {! j8 n( ]. \- T
6 |2 K9 k( U: O0 C# _4 @ “对于政府机关和官员来说,最顺手的就是老方法,即用行政手段干预。”吴敬琏对供给侧改革可能会走老路表示担忧。其认为,供给侧改革应是体制改革,而现在常常被误解为“供给侧的结构调整”,“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实际上回到了老办法,就是用行政力量调结构。我很担心,这个办法恐怕不能取得我们预期的效果”。& N6 \% @2 O* q8 f
& M, L. y3 }% l ^5 r( ^( }- ~
保持去杠杆与稳增速的平衡6 V$ X" z* I9 M. y t: F
8 U1 X: E1 e, ]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亊长李扬在会上表示,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经济广泛类金融化的情况下,去杠杆将是一个极为缓慢、曲折波动的过程。而降低杠杆率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在控制债务增长速度的同时保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
" E" E; N3 |6 C8 V; `* E" F4 k
' r- @" f8 H3 H0 g. M" R 李扬认为,核心问题在于去杠杆和保持适当增长速度存在着矛盾。要在两者间保持某种平衡殊非易事。在经济增速下趋势未得扭转的背景下,保持适当增长速度会成为政府的首选。虽然去杠杆关乎经济长远健康发展,但在短期内就会被牺牲。危机持续过程中设定去杠杆的任务,核心的意义在于提醒全社会不能迷失方向,不能过度依赖需求方调控,需要供给侧合理安排去杠杆的路线图。
5 Y) _7 s* v7 O; n
|; Y, x E' B3 S7 o* P. O “还有结构性的问题,期限错配问题,地方政府资产量很大,但是负债集中在短期,所以期限错配问题非常突出。”李扬称,我们需要重视这个问题,不要以为它能很快解决+ Z" A2 L/ {# f$ w
% l% G- ` a0 H9 z4 p) j2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