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舰载机应彻底淘汰火箭弹 火箭弹对现代舰载机只能招灾惹祸,苏33保留只因苏联不懂航母. Z1 w4 ], i U' f
& x6 G# O3 I, @' k作者:候知健& q- F, |8 `- M8 E9 v
- K' m$ j1 n+ M总有很多人喜欢吹嘘苏联航母舰队子虚乌有的辉煌和战斗力。实际上直到1989年11月1日,苏联才首次完成常规起降战斗机在军舰上起飞着陆——而仅仅2年后的1991年12月25日,苏联宣告解体。
. I0 M) p7 t9 [9 M$ y! q$ C. P
% e, I( F4 X. g" c从那时直到今天,苏联航母和舰载机从未形成过战斗力,苏33更一直是研发未完的半成品——这一点上连现在的米格29K都远远不如。经验的匮乏和设计的不成熟也表现在了机载武器的配套方案中——比如苏33还保留了多种航空火箭弹配置。1 L3 E3 C9 G" ?, p, v
1 @7 Z) `; R; v9 D4 ?7 c( G航空火箭弹的优势只有一个,就是便宜。首先是它无须引导和主动飞行控制功能,比导弹便宜太多;其次是只要任何能发射机炮的飞机,都可以在不增加火控功能和成本的前提下发射火箭弹。因为对火控来说,火箭弹和机炮是同一类对象,更改工作模式连计算公式都不用换,直接代入不同的初速、弹道系数等参数就行。
- R: o/ b9 J' c% u* h! f+ c% S9 L
而从劣势上讲,火箭弹不像炮弹一样有炮管和膛线的稳定,又不像导弹能锁定目标主动修正飞行轨迹,射击精度只能用“烂到惨不忍睹”来形容——哪怕是美国货也不例外。尤其是因为廉价导致的成本控制,使火箭弹的安全性一直远低于导弹和炸弹;尤其是火箭弹通常数量很多,这又进一步大幅加高了事故概率。% H" l1 [3 [- H7 W7 t3 j
. E- y+ ?" A _' Y7 r
, K8 j5 c; y- _这一点在二战后的现代航母发展史上有血的教训,两次最惨重的航母事故全都是由航空火箭引发。1967年7月29日10时51分,福莱斯特号航母右舷后甲板上停放的一架F4B战斗机,在飞机加电的过程中,“阻尼”火箭弹意外走火发射,打中前方一架攻击机,并连续引爆甲板上的武器弹药。走火的原因是,在高速甲板风下,火箭弹安全销被系着的警示用红布给连带着吹跑了。/ S6 P1 Y! W7 Y5 U* T' G0 p4 [# J
, q4 U8 y4 x3 C7 {# ~在极短时间内,福莱斯特号上就连续发生了9次爆炸,其中8次是1000磅(450公斤)的炸弹,甲板被炸烂了七个大坑。事故直到第二天4点才彻底扑灭火焰,10层甲板被炸烂6层,飞机损失26架,还有31架必须返厂大修才能使用;死亡134人,受伤62人。即使是在战时不惜代价的抢修下,这艘航母依然花了10个月才修复。
! R1 o) Z3 V# `/ b+ p- F7 t% [2 t
. G q+ \$ O r) x! n
4 P7 _" k7 D( l* j0 ]1969年,火箭弹再次大展神威,这次倒霉的是企业号航母。又是一枚挂载在F4上的火箭,受到高温烘烤以后直接爆炸,连续引爆了周围飞机和供弹车上的炸弹、导弹,引起了8次大爆炸。此次事故美军死亡28人,伤343人,损失飞机15架。甲板被炸出三个大洞,其中两个大小达到4.5米、8米。+ [7 v) W+ x$ s! u' `
2 h6 S0 n* g+ ~' @. M) J: a
经此两次事件以后,美国海军彻底淘汰了航空火箭弹,并对整个航母安全体系进行了大量的整改更新。比如现在美国航母上的炸弹,都要包上阻燃层,就是这些事故经验的总结成果之一。如果说世上有什么事情,比摔进坑里更蠢;那就是看见别人摔进坑里后,不依不饶沿着那个人的脚印往坑里走。前苏联海军在苏33的配套武器规划上,就干了这样的蠢事。
3 ^+ K% ?' ^$ y; E) C" z* }
' S5 Z. i- ?3 ^( @% _. Y
' A! R" ]5 ~- o- o9 H9 {而对于我国来说,完全没有必要给歼15搭配上火箭弹。即使是不谈这类武器在航母上运作的高风险,火箭弹这种进程非制导武器也已没有太大价值。随着防空系统的高速发展,现在只有采用远程制导武器、在对方防区外发起攻击,才能尽可能保证载机的安全。火箭弹再便宜,差价够不够一架飞机和飞行员值钱?2 J+ ^. U1 S% o4 U
/ T& L7 k6 W" A I4 |) r
8 C3 Y9 M! [" k+ l; B8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