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四:城镇主导社会
8 m& X& C: @' W i: o( J' n+ f
. `6 I/ N- _; N& r7 h2 Q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Y+ x. S* k) V$ ^4 ^; f
& j% o+ V/ J5 u% C4 b. H7 d 城镇化是中国的最大潜力,主要是指城镇化所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这个潜力的释放主要在于人口城镇化,在于人口集聚效应而带来的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 r6 d1 X3 Y' Z( o" P
! H' f# w* } W9 A$ I9 W9 _ 中国的城镇化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优势,就在于虽然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是城镇化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空间巨大。
, O5 e+ E" G1 j0 y
" t& e% ~% l! l3 M Q6 E6 I4 Q 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2.57%,实际的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5%,远低于2011年世界52%的平均水平。如果能打破政策与体制掣肘,每年就有可能提高1.5-2个百分点。
; O+ }; k1 C9 ?. x
+ a! ]! I: O7 L% v$ K- c$ C 到2020年,人口城镇化率就有可能接近目前的世界平均水平;到2030年,有望进一步提高到65%-70%的峰值,基本实现人口城镇化。就是说,未来的20年左右,中国人口城镇化率有望实现倍增。; ~% X; P! S& k1 _/ ~
' C2 W \ y4 h* w7 Y: S 人口城镇化能够有效释放消费潜力并引致相关的投资需求。初步估算,到202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进程将带来百万亿级别的内需规模,成为7%~8%中速增长的重要支撑。5 a7 C! {# l# Q3 k) I
5 E* V- c6 G8 L9 K- W. p3 ^" q
以农民工为例,农民只进城务工,人均消费支出将提高171%;但如果农民进城务工并且成为市民,人均消费支出将提高214%。" N0 Y& H' F* e4 ~9 u4 s
2 L K) U% P9 R+ y! v
初步测算表明,1.3-1.5亿新增农业转移人口如果能顺利实现市民化,到2020年有望释放至少5万亿元的潜在消费需求。此外,人口城镇化的消费需求还能够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 A/ k' |' ~6 ^- t; q! @7 L
6 }* d( E6 _8 L; U
虽然目前还有一部分城镇人口属于没有解决户口的“半城镇化”,但其实际居住地、工作地、生活方式等已基本城镇化。% \6 P2 i0 Y: I* s+ ]( l
, A: w% N# i; R, o x
而且,随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改善,随着城乡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许多农村特别是郊区农村和交通沿线农村已基本城镇化了,即大致享有与城市居民接近的城市文明。
% q' w0 i: u! b. Z" n
8 f% s4 q2 X( C; r8 k 去年12月底,李克强总理在国博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指着中国地图上的“胡焕庸线”说:“中国94%的人口居住在东部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和东部一样也需要城镇化。我们是多民族、广疆域的国家,要研究如何打破这个规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让西部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 |8 B' |9 p! \$ Y( j
6 R7 w6 o! ^! c. h1 F8 U8 ]
胡焕庸线是1935年胡焕庸先生在《地理学报》上发表的《中国人口之分布》文章中首次提出的“黑河(爱珲)-腾冲线”,这条线以东居住的人口多,以西居住的人口少。
# ]8 b3 {0 d+ o
! U. I5 z" D4 x+ Z4 Z 根据2000年“五普”资料,利用ArcGIS进行的精确计算表明,按胡焕庸线计算,东南半壁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3.8%,人口占94.1%,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85人;西北半壁占全国国土面积56.2%,人口占5.9%,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人。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总人口之比仍为 94∶6,基本特征仍然维持。
& B, S: q. f5 p6 [* A
- K) B2 y+ A& ]. Z 随着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未来5-10年,中国的新型城镇化面临重大机遇、拥有巨大潜力,并将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扮演重要的历史性角色。
# {6 h9 l; P3 ]4 {" P: |0 @8 f3 p& f! V- c" R. i3 J4 m+ L$ w C; B V
变局五:“高成本时代”悄然到来% v" p; S7 t) K G( i; f! u
& l W4 F" R; `# Q: E& u; L# h1 j- L 2008年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深刻,影响长远。那是中国经济,也是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在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带来始料不及的同时,也使中国经济转型的步伐加快。
* g3 b: K% O+ _; v* x( {1 p% Y& K) p
在金融危机,以及后来的“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的影响下,中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外界形势。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保持了9.8%的平均增长率。这个速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_* T; x# P2 t7 M3 @1 a8 S
; g3 S% D, S4 Z) j3 M7 \/ u 伴随着“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进入了新的30年,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的速度在放缓,我们不得不接受高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的现实。% a# t3 ~9 a4 V6 P
- J; t/ B) R5 \0 J' K
“低成本优势”一直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有力武器,但在不经意间中国经济已进入“高成本时代”。
+ `9 R0 e3 n ?8 [1 T d: M3 H) ?' O( o( [
第一,劳动力成本提高了。2008年至今,广东省一类城市(广州)的最低工资标准从860元/月提升至1895元/月,上涨幅度达1.2倍。而东莞、佛山等二类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也从770元/月逐年上调到1510元/月。
: S: ~* m: r% k' d' a5 K
1 j% s/ ^0 M1 m) t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今年8月发布的《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报告指出,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制造成本指数是96,换句话说,同样一件产品,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中国则需要0.96美元。
8 K% [( J! D5 R8 P% S1 H; |
: C( C5 z5 u# F x 该报告认为,中国制造业面临很大压力,因为人力成本从2004年的4.35美元时薪涨到2014年的12.47美元,涨幅达187%。0 ]( _, l, e, t5 N
& a+ Z+ o' f! E) [7 |" w" ~1 L0 d/ {& A “2008年到现在,工人工资最少翻了一倍。”乐建波告诉记者,在他的工厂里,一名技术工人的月薪为5000元左右,而普通工人月薪3000元起。7 y* X6 k$ n! E! F3 i! ~3 C: u* W
8 K1 H- ~- P# q" e8 Q$ [
在东莞拥有一家LED设备公司的王鑫也表示,2008年至今,设备类技术工的月薪已经从3000元涨到了6000元,涨幅达到了一倍。0 k6 v0 a$ n' _# b! Q
% p5 H6 t! U. {/ N4 `# R, l; S 第二,企业的社会成本提高了。企业作为社会公民、“企业公民”,它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社会责任,要付更多的社会成本。
6 ^+ R0 n6 Z! Y$ ~* Z) n/ D5 \1 g* Z7 u# M, \- ~) x
第三,原材料成本提高了。中国是资源比较贫瘠的国家,如果按人均算起来,好多指标都在世界各国100位以后,不比日本好不了哪去。) z! v2 W* S6 j: S* x
9 ^- i) J$ @/ R( c3 d5 o* `8 L “地大物博”的中国经过30年高增长,猛然一看,我们所赖以维系经济增长的廉价原材料、能源几乎消耗殆尽,资源该采的采光了,该用的全用光了。7 Z V& x8 z A* Q# }
/ Y( h6 V. {1 K; F' X! `5 I4 u' s! k
举个例子,辽宁是产煤大省,煤都抚顺、煤铁之城本溪、煤电之城阜新,但现在辽宁是严重缺煤的省份,已经缺口70%多了。0 }& x1 F$ v) w: a
- E. \/ o1 W! O- u: w7 ^" x
第四,企业的环境成本提高。原来没有环保法的时候,企业随便排放,没有多少约束。而且过去招商引资门槛比较低,按照“欧标”、“美标”不能生产的项目,我们可以引进来生产。现在不行了,小作坊、小矿山、小煤窑,再随便排放不行了。
7 y' y* }- {. o* K" j$ U/ C
% j/ ?% j. V: I8 G" c 第五,土地成本提高了。土地成本不断提升,成为中国经济高成本时代的典型表现。一是土地是稀缺资源,越用越少,既然少,那就肯定“贵”,因为资源的稀缺程度决定其价格;二是国家对土地“管”得越来越严,不容易获取的资源,价格自然就会提高,成本自然就会提升。
; ], z% {1 t( }+ d
3 I/ B0 |1 t( X0 Y1 M7 ^ 变局六:服务经济超过工业经济
7 A. _& ~- h* i* w5 `. }' t& _ P7 i, e" t5 |1 ?8 ]
工业经济进入到后期了,接下来是什么经济?清华大学博士后付立春认为,根本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服务经济。
' t1 e0 [/ c4 q" r2 i) z% A
$ Y: f: G- k0 w, o9 e 服务经济的定义有两个。一个是服务部门在工业化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长;另一个也可以是产品提供中服务的相对重要性,被称为产品的服务化。经济学中老的产品与服务的二分法,已经升级为服务——产品统一体。6 k( r" w: s @- q
S9 K8 O' w0 h* L! P- p
前一种定义当然可以用服务业,或者说第三产业,在整体经济产出中的比重来衡量。
# }: B m4 u4 k( q$ Y7 ~& u' [
% {& ]( q$ @3 ]/ W) N, u+ Z 虽然从总量来看,今年三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占当季GDP比例为44%,仍然不到一半;不过,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和拉动在同期已经达到 58.9%,6.9%的GDP增速中4.1%是由服务业拉动的。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2010年四季度的不足4成,上升到如今的接近6成。从宏观角度不难看出,服务经济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大方向。
; v, L0 }% e& {. {) Z
4 J o+ o) y: j( R p" e 后一种定义的服务经济也在中国大地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互联网+”的国家战略正是产业服务化的最好例子。因为互联网、TMT本身就是服务业。
- L- k* ` a% A* ?; n
# Y) P$ z- a6 {8 `8 n" I/ z 代表中国经济活力与发展方向的已经不再是钢铁、汽车等制造业,而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企业,在传统制造业苦于融资困难之时,初创型的互联网服务业却在畅享资本盛宴。( S$ ]$ E4 h( p7 x
4 s* Q# r$ Z5 ]4 q+ d 实际上,不少领先的工业企业正在服务化转型,比如年销售额近3000亿元的华为,一般会被归为制造业,实际上华为自身定位是“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端到端ICT解决方案和服务”,它所提供的产品不仅仅局限于通信设备,而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和相关服务,硬件设备只是服务的载体。! M3 F' ^' {: h1 B- q% |
, U, p, k ~* b, s 在国民经济统计中,华为一般归为制造业。从这个意义上,服务的重要性在宏观数据中显著低估。+ z, k4 [! \1 i
: |, A2 ]3 k; u0 f 服务经济对就业拉动作用更加显著,能消化制造业增速减缓所溢出的劳动力。据测算每投资100万元,重工业可以提供400个就业岗位,轻工业为700个,服务业是1000个。) p0 N; D! ]9 w5 v$ T
. i, i: y% h1 c+ {) U! h
而且互联网更能放大对就业促进作用,据中央新闻报道阿里和淘宝直接或间接为1200万人提供了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报告指出,我国网络创业就业已累计制造岗位超过1000万个,并有力缓解了近几年的就业压力。
+ a( a6 u; U) s/ J( |: B( V* S9 i: D5 o, q4 w# \- b2 I. T
服务经济时代,经济增长引擎能由投资切换为消费。服务业的轻资产特性使得投资对服务业产能的拉动十分有限,而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通过消费端的刺激才能拉动经济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