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报》评论说,美国和中国这次在南海争议水域的对峙,言辞交锋激烈,但显然双方把对抗控制在一定限度内的意图很清楚;局势令人揪心,要防止事态失控,最重要的是保持沟通渠道通畅,表现出克制,审慎处理棘手的战略关系。. r/ ^* ^6 M u) G5 v
0 K) W) E/ P0 P p+ z9 y3 @& G0 H
该报认为,那个争议海域地缘政治复杂且难以预测,防止冲突升级的机制太少,美国海军驱逐舰拉森号进入,以此开局可谓震撼。
* g* w: |" u& B y; S
) p/ C- D3 m; w' v" H& S 该报评论认为,鉴于近些年中国在该海域展示的强硬姿态,以及与国际公约不符的领海主权声明,美国出动军舰之举既不令人意外,也不鲁莽草率。因为美国这是在维护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的一个根本原则,是向中国发出一个信号。
, [ {0 k. }/ c, u0 w0 Q& p6 V! h
不过,评论指出,凡事都存在误判的可能性。拉森号开了先例,中国的强硬、进击,以及美国的韧力和精明外交能力都在经受考验。9 Z5 ?5 c$ I/ s6 }8 K
, ?! m* P7 ]3 S
《泰晤士报》国际版关于南中国海动态的报道引述南京大学教授朱锋说,双方都表现了克制。北京的反应相当温和,美国也只是派一艘军舰驶过(争议水域);双方都不想退让,但也不想造成更大动静。3 z( K; d5 \! |5 a- z
7 u) m! S3 Y+ O* _& A5 m1 R 奇怪的说辞0 u) v3 L0 [4 I7 A
y* A6 p; T9 L2 T0 q 《经济学人》网络版发表文章说,一艘美国军舰驶过南中国海上那片争议水域,这一“姗姗来迟的‘自由通航权’行动肯定会激怒北京”;这件事蹊跷之处不在于它发生了,而在于它没有更早发生。
) {. q# r/ W @$ s2 P* [7 C1 H( T+ Z. @
文章说,在南中国海主权争议问题上,美、中各执一词,此番公开对峙,但两边的说法都显得有点奇怪:
2 K" y6 N% d$ D" b3 K: |
6 c5 h( x' c7 K% u6 _ 美国声称自己在捍卫UNCLOS公约,但国会从未批准这部联合国公约;美国称自己在捍卫自由通航权,但谁都没打着保护领海主权的名义威胁这个自由和权利。4 j0 a" a3 X, Z- R+ `! u& n( F
* J) V- t. R% h7 H3 E- Z6 H
另外,白宫等习近平访美过后才批准拉森舰驶过苏比礁水域,表明美方承认此举会激怒中国,由此跟它自己所说的“没啥大不了的”相矛盾;国际公约里说的“岛屿周围12海里领海主权”,跟苏比礁没关系,因为它不算岛屿。
8 Z3 v6 e, u! a$ J% H. ~# ?8 Y0 [" `9 U. {
中国签署并批准了UNCLOS公约,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解释清楚,它在南中国海的主权声称是怎么符合这部公约规定的。即使“祖先传给我们的”这个说法本身没有争议,国际公约并不承认祖传权利。% B7 I$ [% ^. M) k7 W
2 a5 B0 c' B3 n" {2 Q+ x5 ?
中国提供的有九段线的地图,但并不清楚中国声称拥有主权的是那个U型里的全部水域和岛礁,还是单指岛屿及其周围12海里;还有就是今年八月奥巴马总统到访阿拉斯加州的时候五艘中国军舰在那里驶过美国领海,并未觉得不妥也无意解释。6 y1 d& H# R |
1 {" F: `, u' W. `8 W# Z: a
文章说,事情走到今天这步,部分原因在于中美对UNCLOS公约的解读不同。以往冲突和争议焦点是专属经济区(EEZ)而不是12海里划界。美国认为自己有权在EEZ里军演和监控,中国不这么认为。由此双方不时起些摩擦。, T- ?+ R" A( h/ p a
5 R& ]# x8 T* C" B) o. r9 O0 x- u
现在,中国认为自己足够强大,要把自己对国际公约的解读付诸实践,而美国则要把这种努力挡回去。美国在东南亚的盟友会感到开心,但没几个会热切地参与阻挡行动,而更乐意置身于美国的庇荫之下
' A4 E6 b* ] Y, s3 d
+ G% _9 }7 P# D' C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