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RCI 作者: 吴薇 经济评论人士谈政府投资:别做败家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 x" w# t: d& N2 r# `7 g( X% ], t/ \" Q
“丧失理智的意思就是反反复复做同一件事,却期待一个不同的结果。”这句似乎来自爱因斯坦的名言常常被情感专栏引用。但是加拿大广播公司经济专栏记者皮蒂斯(Don Pittis)说,对执掌一国财政的人来说,这句话也很有警示作用。加拿大候任总理小特鲁多的竞选承诺之一是大笔投资基建以刺激经济发展。皮蒂斯提醒说,经济衰退时增加财政支出的政府很多,但取得成效的却很少。
, a0 L d$ w) P5 v$ z( D7 u( I o/ P
小特鲁多的竞选承诺获得了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的赞同,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时报》经济专栏作家克鲁格曼。他的对立面则主张经济应该交给市场,政府不应该插手干预。皮蒂斯介绍说,这一派简单说来就是认为政府不是明智的投资者。它或者因为腐败,或者因为愚蠢,或者出于对市场规律的无知,投资刺激经济起到的效果常常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v1 O( G% K& N, }" Y7 r/ o. L& r" h. U/ q0 C6 B( H6 p& g$ h _
商界人士不一定比政府官员更聪明,但是他们花自己的钱会比政府花纳税人的钱更小心,更遵循市场规律。如果他们乱来,自然会有更强的竞争者把他们挤出市场。9 \1 K6 g4 z: M9 ` y0 Y9 F: g
% g% F. h! ^' f8 O V危险的败家子
/ @) m( h( v* Y" h& n& v7 n% o5 F% L% {$ A5 r% s
皮蒂斯说,这一派理论当然有其缺陷。但是许多政府用它们的行为证明,它们做起败家子来可以达到危险的程度。这样的例子很多,最近的有希腊政府。即使是加拿大,在九十年代中期自由党政府财长保罗.马丁大力削减财政支出以前,也是花钱如流水的。8 x, ~0 i3 u, D2 f. A& G% _* L
, U$ p; Z9 j4 }% g7 {! y
另一方面,民众要求政府打开钱包的呼声永无止息。皮蒂斯举例说,安大略省政府的债务已经到了一个危险水平。但是上个星期加拿大广播公司的多伦多电台节目采访安大略省的医生、护士和教师,大家都要求省政府拿出更多的钱来。自然没有人自告奋勇建议政府收更高的税。
+ ] E% n, U, t, g1 ^1 b d5 ]& N7 I4 Q$ J/ X
另一项皮蒂斯不赞成的振兴经济政策是长期维持低利率。他认为,长期低利率并不能真正让经济恢复元气,而且会造成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虚高,并让靠退休金或利息生活的人受损失。- B& O; s8 Y' j& O) L. r0 |3 y
. k# R3 v* n" d8 r* r7 b政府投资的成功例子
* U: l6 I; O8 Y) \) ^$ X# _8 K X% Y4 Q
皮蒂斯说,政府增加财政支出的后果经常是陷入类似希腊的命运。但是也有取得成效的,例如台湾、韩国和新加坡政府。在加拿大,由政府出资兴办的萨斯喀彻温省电信公司(Sasktel)和卡梅科矿业能源公司(Cameco)也是成功的例子。
# L' z# y( |$ t) X1 X3 `% p# t& m! _* T Z# l4 A e" ]
另外,有一些经济项目无法靠私营公司一己之力完成,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出手,例如东南亚国家的稻田和与荷兰的水坝。政府管理所有的水域,帮助小农场主们修建水利设施,同时提高整个国家的富裕程度。
( w0 B" P. Y6 A% P) ^) \" Z1 i* V( A" a6 N%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