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航空新闻网9月18日报道,近日,我国试飞中心某新型高超音速验证机试飞成功。该机具备超高空超高速、飞行方式独特等特点,以下是报道原文:9 a# ?6 { W+ d( A
8 Z, G& g& l" `' D2 H近日,我国某试飞试验基地,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某型机交付试飞中心后的首次试验飞行拉开序幕。伴随着飞机的滑跑,起飞,离地,渐行渐远消失在天际,忐忑、激动,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在试飞队中传递着……
9 f9 W9 z1 n: y. v" O3 k U/ Q
3 c2 |9 R4 X7 _) \/ X* T* Y) ]: t这是某型机转入试飞中心后的首次飞行,该型飞机任务剖面特殊、飞行方式独特,飞行速度和高度更是远超试飞中心成立以来所有其他试飞机型,其试飞任务难度大,准备时间短,承担该型机试飞任务的项目团队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y( `: K" Y2 S5 P4 T
3 n) ~$ Q( b# v' f本次飞行任务中,试飞方案设计、任务规划、任务指挥等多项重要职责主要由试飞团队中飞机专业人员负责。从前期的任务准备,航路规划,到飞行前的闭环试验,指挥流程,再到最后的实际飞行指挥,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作为现场技术负责人的刘尚民研究员从制定试飞计划、试飞方案,到实际任务书的编制都做到亲力亲为,给年轻人起到表率作用。王锋是该团队飞机平台的综合主管,负责飞机相关专业试飞方案的设计及实施,他组织团队熟悉试飞对象,从试飞安全的角度出发,制定了较为全面的试飞安全保障措施,同时他还带领了年轻人与设计人员、试飞员等沟通,创新性的提出了适用于该型号的试飞方法。任务规划和任务指挥是本次试飞的核心岗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张立丰入院仅一年多,面对着这种跨代式的飞行器,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作为任务规划核心成员,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天不亮就得进场开展任务设计工作,一遍遍地试验,一次次地修改。迎着夕阳赶回宾馆又要着手任务流程的演练,一遍、两遍……夜已深。8 a* T" d9 q- M
" e2 |, Q d0 R0 w$ K2 ? ~
4 z# i0 W. X D0 v, k
起飞数小时后,航线任务完成。一架深色飞机,从深邃的天空中大角度俯冲接近,潇洒地完成拉平,轻盈平飘至机场跑道,整个过程犹如利剑还鞘准确潇洒。随着‘飞机已刹停’指令的发出,本次任务圆满结束。原本的不安和紧张瞬间得到释放,掌声、笑语在监控室轰然响起。0 {; A" Y6 A" u
% b U+ x% q" i' V* ^$ k( }
此次试飞实现了试飞中心在高超音速试飞领域的突破,标志试飞中心在该型机试飞技术领域内的更加成熟。新领域,新挑战,对试飞中心的年轻人来说,这里是一个新的起点,将是见证中国速度和中国高度更快更高的地方,更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通讯员祁圣君)
( T4 o2 c4 _& J" e# R
6 b+ p/ `3 e2 a1 o报道原文到此为止。
/ X9 w6 n9 b+ s3 z& `, w
9 q/ N3 P/ C3 P; ]: M3 l观察者网军事观察员认为,虽然报道原文并未透露该机型的具体型号和任务,但是从报道中的内容来,首先这显然是一架高超音速验证机,其速度之高是创造纪录的。高超音速是指达到5马赫以上,即6125.4千米每小时。观察者网曾经报道,在中航工业庆安发动机组多型产品方案评审攻关的相关事迹报道中,一种所谓“串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首次出现,并确认这种新研发动机将“为某飞机配套”。观察者网军事观察员猜测,或许所指的就是此型高超音速验证机。从该机已经移交试飞中心进行试飞来看,显然该机已经进行过若干次试飞,验证了基本的飞行性能。
+ [! y( E) _% R6 b1 m5 q8 S2 m" n
- P, B( E" R2 P3 e5 m+ z/ M
/ K/ B& y5 Y. X/ ~) w0 [+ O! v" ]其次从对飞行器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我国新型高超音速验证机或与美国的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大体类似,而其飞行速度显然已经超过此前创下速度纪录的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SR-71“黑鸟”作为上个世纪的美国“黑科技”,其最大速度为3.2-3.5马赫左右,还未达到高超音速的级别。
6 y" C4 [! g% }" M c# X! U
9 k9 }& p& D m8 x& d8 h3 U1 p最后从试飞任务的描述来看,该型飞机并类似wu-14那样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而是一款新型验证机。而从任务时间的长度来看,此机很可能被用于战略侦察。当然,目前尚不能确认试飞员是否登机试飞,不排除是无人机的可能。如果该型高超音速验证机确实为有人机,那么该机将超过“黑鸟”战略侦察机,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创造的有人飞机) l$ U( i; X# u& t# Q
* p# M% h' V%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