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独家援引三位知情人士称,中国证监会要求新加坡和香港的金融机构提交股票交易记录,以识别海外做空中国A股的投资者。' B' z. ^+ H" }3 ^
/ h d' _5 A* P+ m6 v, W X/ Z
知情人士称,质询针对的是持有海外追踪A股的ETF空头仓位,以及通过QFII和RQFII做空中国股指期货的投资者。! @7 c- H; L$ z7 J+ J z
8 r5 A$ \' S8 N F# {上述知情人士分别来自一家中国券商和两家海外金融机构,并表示已经提交有关交易记录。
; O2 U5 w n% @ W/ G. l3 V
3 p: \! H7 X' {) s Y. c中国证监会在香港和新加坡并没有监管权限,但可以通过合作针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
; D8 I! v a- a8 R; S. m, {9 l6 j# B. ^3 W; G5 P" f* A& w
据外媒周五(7月31日)援引三位在香港开展业务的不同中资券商人士表示,他们陆续于上周开始收到中国证监会相关部门的来电,要求提供沪港通及QFII、RQFII股指期货卖空单的详情,以检查是否存在违规持有“净空单”的情况。9 R. O! x |, g% ~9 ^
4 g, b! @ d) h) O' |/ z5 E. Q
其中一位中资券商人士称,中国证监会直接致电该券商,要求其上报客户沪港通现货持仓总量及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股指期货空单情况,如涉可疑交易如裸空股指期货需主动上报。
& @+ c" D6 P& o% R# O: q7 b- I9 f% Z) z7 ]1 f, ?* z
针对A50期货做空,中国证监会调查范围还包括新加坡中外资机构。/ C# l: Y7 s1 i6 E7 A( O
; _* [' c, I) [/ c上述券商人士还表示,在沪综指超过5000点时,的确有不少个人大户或者对冲基金来问过开户做空的流程,但现货做空比较复杂,只有QFII、RQFII能参与国内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 ?& G" Q3 N7 P) O+ r2 Y+ W( S* |
( N4 I- `3 t' X' T7 ~* a: p沪综指周一大幅收挫8.5%至3,725点,沪深300指数期货主力8月合约跌停,当天130亿元额度的沪股通净卖出1.48亿元。
$ T) T8 N1 A+ k }( B
5 W" Y6 j; E* ~" r5 E* Z$ r/ J$ r0 L中国证监会随后连续表态稳定市场并升级监管行动。证监会发言人本周二(7月28日)宣布,重点针对周一集中抛售股票等有关线索进场核查,指出近期一些个人大户集中抛售股票,不排除存在恶意做空的可能。- @7 f7 n1 F Z5 x% `/ _, L
3 E: N( J8 P q3 d- i另一位中资券商亦称,证监会有向该机构索取近期沪港通的A股交易记录及股指期货持仓记录,监管层对大幅卖空交易甚为关注。8 y( X5 C9 }" m, [* m) e8 U
! R& o) r# T* j
他并推测,证监会此举可能是在调查中资QFII、RQFII背后具体投资者情况,因部分中资机构未用完额度,而选择将额度变相转让给其他机构。
0 J) V4 E) R f+ j; T" [0 h3 H# y( `3 h* y k
尽管自今年3月2日起,香港投资者可通过沪港通做空机制沽空在上交所上市的股票,但港交所对沽空价格和数量均作了限制,如通过沪港通进行的沽空交易,不能进行无担保沽空,每只沽空股份卖出量每日限额1%,10个交易日累计不可超过5%,沽空盘输入价不得低于最新成交价。- J7 `0 Q% s7 [ n
2 Y7 {" m" {3 D J& u
此外,因现券托管及规则问题,目前香港对沪港通融券沽空业务基本为零。而目前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股指期货市场的途径仅有QFII、RQFII渠道,且仅限于套期保值。
8 H" ]) P1 F. }( p3 Q% X- a ~1 b% c; `! W: w, `$ J5 w
一位中金所人士表示,今年7月初,中金所就已对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的所有38家QFII,25家RQFII的期、现货交易情况进行了核查。这些机构近期在股指期货市场的套保交易符合规则,没有所谓的大幅做空行为0 D7 A% U K. M7 O) H$ w
, }$ g3 q: N: L.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