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创建亚投行的动机,及北京如何希望利用它服务自身政治、经济和战略目标,外界讨论甚多。那中国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有多成功呢?9 F5 ^- z" i0 e. d
' z1 o" y0 P: ?% M$ U! p) |/ `2 t
细察2015年北京对亚投行立场的变化,从中可见中国的行为如何受到国际社会影响。如今的亚投行已迥异于当初中国设想的,这反映在一系列问题上,包括会员资格、出资金额、否决权和亚投行与中国自身经济目标的联系等问题。
% [, G ?4 g4 O
0 c- ]! s0 a: B3 v7 Z 首先,中国对亚投行会员资格的立场前后变化很大。最初,它并未计划让亚洲以外的国家加入。欧洲的热情令中国惊喜。北京迅速调整立场,欢迎欧洲、非洲和拉美国家申请成为意向创始成员国,以争取更大国际支持。* r, Y1 P( c* K v$ f. T
% d: a3 A- g/ P0 s9 i
另一重大变化是亚投行已成为多边开发银行,这与中国最初设想的大相径庭。北京最初认为,该银行要么是本国的援助机构,要么是负有某种政策职责的商业银行。但最终按照章程,亚投行将是多边开发银行,中国发挥重要、但非主导作用。这令亚投行成为不得不创造收益的“准商业银行”。0 K' E9 K% F6 m* t' i. e9 Q# p
# \) I$ w; l# r 对中国在亚投行否决权的担心一直在减缓。2014年首次签署谅解备忘录时,中国计划出资50%,许多人认为这将转化成绝对否决权。但随着更多国家加入,中国把出资比例减少到约30%,投票权降至26.06%。亚投行将无法免于北京的特殊影响和特权,但国际监督压力及北京对声誉的爱惜和对国际承认的渴望,会产生重大影响。" S; W+ d3 k9 M' Y0 p S1 V! d; Q6 A
7 S* K$ {. I0 N: l* A" Y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亚投行推进自身利益。令人鼓舞的是,中国当初最具争议的目标之一——推动出口以吸收国内过剩产能,逐渐从政府声明和媒体报道中消失。
3 Z0 n" y7 L. C2 X R
' d# e5 G8 m: v' a9 W4 L4 q9 o3 k5 P 中国调整预期和立场并接受一个不同于其早先预想的亚投行,关键原因是国际社会。美日等国的怀疑,也对抑制中国私欲并促使北京谨慎行事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的这种灵活变通是一种积极现象。
# V5 j: d( ?* X
0 q |8 S( ^0 ~1 H6 M 延伸阅读:
9 i$ F& v7 Y1 e, u2 r! V' z$ K0 h$ M) O1 H2 g6 w1 f' N" Q
TPP最后冲刺参与国抱怨连连 美国强硬施压各国乖乖就范1 a$ R6 H7 L R% r
; F- H0 b" P( U. |: ]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派记者田泓陶短房王会聪】美国力推的跨太平洋[0.00% 资金 研报]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部长级谈判7月31日进入最一天。新西兰广播电台报道称,这场在夏威夷的最后冲刺远不如想象中顺利——美国并未像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希望的那样削减乳制品关税和开放市场,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也有保留,农业问题成为巨大瓶颈,有知情人士甚至用“熄火”来形容谈判的进展。' Y8 O4 n' g' v3 S% L. g" a/ z
1 P5 k% _0 l& K* W R0 {, l6 v 据路透社报道,TPP谈判的最终结果预计在当地时间7月31日公布。由于各国在农产品[0.00% 资金 研报]出口和药品专利权等问题上分歧依然巨大,最终协议能否达成令人难以捉摸。《日本经济新闻》称,在31日的谈判中,日美围绕大米展开艰难谈判。美国要求设置每年17.5万吨的免税进口配额,而日本则表示最多为7万吨。而有关新药知识产权保护期限问题,12个国家在事务层面的谈判就陷入僵局。新西兰广播电台认为,美国在最后关头试图向各国施压,延长医药产品等专利保护年限至12年,令其他国家不满。日本经济财政与再生相甘利明对谈判结果出言谨慎,他预计最后一天的谈判将持续通宵。, b* g" C3 p3 ]; {+ V! c
6 ]4 _$ h/ C: `6 A+ ~4 A& p- { d
在TPP谈判的冲刺阶段,一些参与国的舆论充满了抱怨。《赫芬顿邮报》加拿大版刊出加拿大国会议员、贸易问题评论员戴伊的文章称,“加拿大不能不明不白地加入一个贸易组织”。戴伊表示,TPP谈判都是国与国间双边秘密交谈,加拿大人似乎一直在和伙伴谈鸡、鸡蛋、牛奶,而对TPP的全貌知之甚少,此前一个有关公平贸易的网络民调显示,3/4的加拿大人根本没听说过TPP。澳《世纪报》31日批评称,澳总理阿博特即将把澳大利亚锁进美国领导的12国俱乐部(TPP)。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澳总理阿博特描述TPP时所说的‘无限潜能’将全部流入少数美企之手。
, ~8 L( p( O$ o& m
' g$ ?6 O4 I( B0 Z r" f& w/ V4 @ 加拿大奎利雅克咨询公司CEO 奎利雅克认为,TPP最初的构想过于理想,但最终只是又多了个协议,“不会增加多少实际的自由化”。各参与国仍抱着利己主义的想法,且各国内部阻力重重,每个重大让步都会牵扯到各国国内政治和利益群体,而且TPP回避了事实上不容回避的亚太最重要经济体之一的中国,这也会令其意义打折9 c1 \3 l! u& M
8 h& e7 N; m, I. }- s; |" g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