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第一家民营“无人工厂”开始投入建设,这标志着当地“机器换人”战略进入新阶段。记者了解到,当前东莞的用工缺口已达到10万人以上,“无人工厂”的开建或将缓解用工荒的现象,同时还将对我国机器人产业产生积极影响。
' b- O' h) H8 w7 Z, Q( j1 p, A3 r2 t9 f9 c+ u- |
“无人工厂”压缩人工可达90%
- ]; T) F3 Y% _2 G& K# D5 b
6 u7 g# T# l; f* x东莞松山湖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手机系列连接器、屏蔽件和超精密五金端子及模具的高新技术企业。
: @0 @) Q% b$ ]
9 O) W6 O0 S" e& A近期,记者在其开建的首个“无人工厂”分公司项目现场看到,一个个机械手正在安装调试之中。据了解,该公司正在推进的“无人工厂”建造体系首期计划投入1000个无人机械手,前期已有100个机械手率先“上岗”。, F3 H% d9 `9 O4 \" O" \1 a: M6 N
: `- N+ G9 T' q' S
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任项生介绍,以前人工操作数控机床的产品加工,经常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比较差。( E* c. s J" O
( q5 _0 \6 Z, `+ x0 a* q“在整个东莞‘机器换人’战略大力实施的背景下,我们下决心成立智能无人工厂,通过硬件机械手来取代人工,再建立一个高度智能化的软件控制系统,进行网络远程操控,将大幅度提高工厂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任项生说。; |! Y, u/ A+ f2 C2 |
" D, G: p5 R; I- ~$ D
“‘无人工厂’并不是说完全没有人,但会大规模压缩人工数量,甚至可达到90%的水平。”该公司董事长陈奇星说,在“智能工厂”建成后,仍需要一些软件系统、中后台管理人员,预计不超过200人;若按目前的手工操作生产水平来计算,则需要工作人员超过2000人。; K% k4 t, G% \7 D" X7 B
7 j% F1 Q$ r8 Q" K! b, V事实上,自2014年珠三角东莞、佛山等地市相继发布“机器换人”战略规划以来,在专项资金的补贴激励下,这些地区实体制造业企业向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转型的氛围日渐浓厚。
2 s. n2 Y; T: F1 Q( s- i
1 b2 I6 ]/ T5 j" P; t以东莞为例,市政府设立了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从2014年起每年出资2亿元,连续3年共6亿元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最高补贴比例可达设备总额的15%。5 @$ t2 T5 v$ t& V3 X& _
6 o, x$ \( L& x/ r/ O. b" R
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至今东莞推动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机器换人”应用项目达到505个,投资金额达42亿元,可减少企业用工3万余人,企业投资成本有望在两年内收回。4 `7 L/ c1 z. `
( _' D6 |& S/ I9 X
能否缓解用工荒?
" m5 z7 M* u |( L" j; y0 O. Q5 j7 d6 \$ G+ D
事实上,当前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决定了东莞等地“机器换人”战略实施的必要性。
- \+ z+ d+ G) i+ Y" b( L
& |, D W3 P- D* d随着珠三角人力成本的迅速上升,企业普遍感到存续压力大,东莞台资企业协会会长翟所领认为,尽管初期工业机器人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大,但成长性较强的企业有望在几年内收回成本,“比起人力成本每年增长20%以上的不确定性,还是要划算。”
0 v2 w8 L' @: [$ T, L7 X6 q* @0 B7 {! R; p
与此同时,“机器换人”引发了是否会增加工厂裁员、员工失业的疑虑。; q7 B3 u: K4 c9 C+ H# p: H/ {
, X2 R% G( z! y/ ?+ ^, P# n4 a2 q5 W记者实地调查发现,以东莞为例,“用工荒”“招工难”等现象十分普遍,显示出当前劳动力不足而非劳动力过剩的现实情况。* B( D5 n. h& [0 S$ p
" h1 n% [* i9 ]7 w: \5 d
在东莞厚街镇,记者看到企业的招聘广告随处可见,企业普遍反映今年“招人比往年要难”。
- z" ~, p4 r1 U, X" u2 U" L+ ]* N$ a; O0 I. ]
“用工减少的情况确实存在,今年来我们这里应聘的人比去年大概少了20%。”在厚街镇的一处企业现场招聘摊点,东莞绿洲鞋业人力资源部经理李应随对记者说。
4 R& Q6 ?6 x( `( j$ O2 B8 o, W8 q; V2 e8 n
厚街镇委书记万卓培告诉记者,目前厚街镇的用工缺口就达到1.4万人;而根据广东省人社厅的数据,目前东莞市的用工缺口则高达10万人以上。以此来看,东莞实施机器换人战略至今替代的3万余人仍远远无法弥补用工的缺口。4 e( `4 X2 l9 L7 |5 d: u6 N
8 m4 p- K) J; V“在机器换人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非但不会裁员,反而会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增加雇佣就业人数。”任项生告诉记者。
) |* ]6 u3 r7 Z Q$ e& Z4 C2 t1 n0 h9 e8 N' N9 e( O
刺激国产机器人产业发展
6 I5 `* [% ]: p/ W" C
: n, k2 j- C2 g8 Z“‘机器换人’我要举双手赞同。”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石金博表示,“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动辄上亿元的机器设备投入让企业‘压力山大’,政府‘机器换人’的补贴资金具有政策引导的积极作用,同时15%的最高补贴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在投入上的焦虑,减轻了它们的负担。”, J4 _- W: {$ u& M5 C' A! B
% ?2 w* @# j& P5 D' J0 K多位业界人士认为,在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转型“中国智造”的关键时期,地方政府“机器换人”战略的实施令企业“服下了一颗定心丸”,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7 c8 F) Q6 ?6 B: o
5 c* }* r5 s" T+ `, _
在市场需求大幅增加的同时,业内人士预判,国产机器人产业也将迎来迅速增长的黄金时期。4 |/ C# Z- c2 N, ~
: \! c6 Y& A0 o# D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市场工业机器人市场中,瑞士ABB、德国Kuka、日本安川电机(Yaskawa)及发那科(Fanuc)等海外企业占据超过70%市场份额。! } ~* p. y1 ~$ f- _% b
6 y% e1 z% u% Q" H9 e9 @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黄阳华博士认为,随着“机器换人”等战略的推进实施,我国机器人市场将迅速发展至万亿数量级,“蛋糕做大”的同时将会刺激更多市场主体进入这一行业。
5 n; k4 M+ W6 Y1 u/ X: B" i" S1 w7 B& R# d6 l2 j- k
9 ^3 I5 W4 G7 g* Q1 j
“随着一些地区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严重,机器人的需求将逐渐增加,这也将倒逼机器人科研技术实现更多突破、更多国产化。”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悦伟说。
* v3 b7 u! K% w: Z* T v& y- [# v& c. _
2015年3月,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下称《计划》),这标志着广东已迎来全面推进“机器换人”战略阶段。& T* X, i( N5 [# m4 m
7 Q2 O9 b* Q6 D9 o$ e1 Y$ W1 c《计划》称,至2017年末,力争广东省三年累计引导2万家、超过5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累计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9430亿元。至2017年末,初步建成10个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成2个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产业基地,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
7 Z _3 q) I/ I* c: B" T
: X7 O: e2 n- F# c. D+ Z& p8 k. m; a“随着机器换人的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将迅速发展,‘中国智造’的时代即将来临。”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胡闻认为。
/ M" Z+ D6 F# n" j: N: c/ a- b3 V) S! }& g+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