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华盛顿邮报 “要成为超级大国,没有哪个国家不需要科学与工程基地。建立现代工厂,发明新产品,分析与处理污染,食物安全与疾病等复杂的社会问题都十分必要,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还需要建设军事基地。中国的崛起再一次证明了这个不言自明的真理。”文章这样开头。
3 C' h+ G6 |. d 文章称,这是一个令人惊异的逆转。文化大革命时期,百万中国人被下放至农村,中国曾经拒绝现代科学。中国“有效”地关闭了许多大学,入学考试也暂停了。从1966年到1969年,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人进入大学,这种大学教育禁令一直持续到1977年。
% O' f) Y0 z: x, `& O$ J4 d; z5 T" E3 o$ I; H3 t0 Y2 l
文章表示,但自那以后,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理查德·弗里曼(Richard Freeman)与黄伟(音)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开始了科学技术的“大飞跃”。
" R& c. _( v* x- ]
% N* w+ A, m) l: T9 S. ] 这项研究称,中国从科研的“小角色”变成了除美国以外科研投入最大的国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科研经费总额达到2080亿美元,而美国与日本的这一数额分别是4290亿美元与1470亿美元。但是,整个欧盟的科研经费为3000亿美元,超过了中国。与此同时,科学家与工程师数量爆发式增长。从1990年到2012年,每年获得理学与工学学士学位的人数从14888人增长到了125864人(这一数据还不包括获得高职证书的学生),更高学位的人数同样也高速增长,这一段时间里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每年从1626人增长至27652人。& v" o, Z T ]6 h3 j+ | Y. a
2 H9 H8 }2 k2 u2 ]. L 同样地,中国在全球科研论文中所占的比例也大幅提升,从1990年的6285篇(占全球数量的1.2%)增长到2012年的116633篇(占全球数量的13.7%)。美国仍然占据榜首,但是所占比例从1990年的32.5%下降到2012年的30.8%。 Q: G( B) M* b! ?7 Y8 o& a
8 z( t4 _' o- _: i1 ]1 e- c- u 两人在研究报告中写道“中国的科技大飞跃是现代学术圈中的一次决定性事件。”
. z" u5 Y, c4 G1 s E% W
m. ~$ o2 l) A! Z7 ] 文章称,这项报告同时也对中国的科技进步持谨慎态度。他们指出,中国的人口几乎是美国的四倍,这一点也从大学毕业生数量表现出来,而不是“上大学的比例”。在1%最被广泛引用的论文中,美国论文2012年所占的比例为46.4%,遥遥领先于中国的5.8%。
$ k( H: n) n5 c1 U# l
9 j2 }# d- C( U& b 美国也在中国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成为了中国学生心仪的目的地,2012年,大约40万中国留学生中的60%选择了美国学校。他们占据了美国留学生总人数的1/4。弗里曼与黄伟并没有指明有多少人留在了美国,但他们引用了一项估计的数据,大约3/4的中国博士会在取得学位后的十年仍然留在美国。
& G& J6 Z% m! `: [. A& |3 K% U: e+ x& \; V$ ?. ~/ x1 U+ a
文章称,美国影响力的另一方面在于合作。中美科学家正在成为彼此最钟爱的外国研究伙伴。中国海外研究合作一半是与美国人合作,中国科学家能从美国实验室学习到最好的技术,而美国能够分享中国科学家的洞察力。2 L5 {8 L+ j+ u4 y; {
# t; J/ X D& B) _0 ~8 l" O
两名哈佛学者表示,一切都代表着好兆头。如果中国保持现在的科研地位,全球科技将会更加迅速地发展。每个人都能因此获益。两国的科技合作能超越国界,这是一个乐观而似乎可信的观点。/ e K, L' l: D }) w
5 |4 ?$ A4 z# A 但悲观者表示,中美两国已经是经济上的对手,甚至还有可能成为军事上的敌人。与中国合作也许似乎会成为短视的行为,并让美国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因此,核心问题仍然是:中美两国的利益可以得到兼顾吗,还是会互相冲突?
! i5 k C% {0 V* D1 P4 U
& e. w8 g ?% n+ M6 B# }#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