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CPI破1,创五年来新低,PPI出现连续35个月负增长,环比降幅扩大,通货紧缩正在由传说变为现实。
/ @' w: R' I9 L1 M" U1 t! n, \% P7 n, Q- o' `
% T* d) e v& L0 x0 }) A3 k物价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其中消费不足迹象明显,此前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实际消费增速低于前年。1 I6 p; v) P7 K9 g
* [2 V R9 n$ C! v: V0 k
8 n4 a2 K9 p6 T+ F消费减速与经济下行,看起来更像是“鸡生蛋与蛋生鸡”的关系。因为私人与公务消费下降,导致相关投资增速下降,进而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造成私人收入和财政收入减速,进而抑制了私人消费和公务支出。
2 ]7 Y" L+ H& R9 u
' v0 P+ o1 l9 `! u
: {" J3 O y* a/ R再加上投资和净出口乏力,实体经济总需求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不过如果将通货紧缩看作是货币现象的话,那么货币因素本身是促使通缩形成的内生动因。 f) w# Z, w( j) M
) q0 K: R% R0 d4 v
0 ]0 {9 V# j. A0 |首先是商业银行传导机制失灵。一方面是银行信贷投放不足,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下降,银行更谨慎放款,以及银行利用证券公司“两融”业务将资金投入股市;另一方面是债务人将新增信贷用于借新还旧,新增贷款并没有支持新增投资。这两方面原因导致央行定向投放的流动性,无法有效进入实体经济,也就无法形成支撑物价上涨的力量。/ e* z( f' X: a6 c: C5 W, h; l
( u9 H& o% _7 W0 n" w% o! ]6 }: D) D) n4 Q
其次是基础货币供给收缩影响货币增速。这是资金外流的后果,近来外汇占款下降现象明显,虽然为存款准备金率正常化创造了条件,但货币供给增速下降,无疑抑制了物价总水平上涨。
0 z6 n% \% C k. l" z! M+ G8 f/ ]* c+ t9 v
, l) X3 w' q! A3 ]6 S* F# R在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局势面前,中国宏观当局想必对通缩问题越来越头疼,因为长期物价走低会使经济陷入衰退,进而影响就业。1 e7 }2 s8 e- ~. y# q1 K$ k* V5 T
0 K9 P( C% u1 V4 j' o" v9 y% u8 g
0 b' v8 H/ O( t& ^如何应对脚步越来越近的通货紧缩,是中央急需面对的问题。
. o$ ~2 L1 m* c8 S0 b# _- `7 v+ X6 E! ?0 v+ S
8 ~1 H n2 d$ m2 V
结构性政策还会继续使用,而更为宽松的总量政策有可能成为常备工具,降息和降准将会轮番上阵。' } D; r8 l) ^/ \5 l
0 H, @6 J% i. L, Y' D8 A# ~6 N, j
如果说此前央行对二度降息颇为谨慎的话,那么CPI破1后,一定会促使宏观部门的分歧弱化。在开放市场条件下,两种货币的汇率变动由双方利差变化决定。由于美元加息预期明显,人民币若降息,可能导致资金外流加剧,从而进一步收缩本币供给,并冲击国内经济。这是谨慎派持有的观点,也是央行迟迟不二次降息的理由所在。; u/ w$ N' G1 ?. Z9 [
" s" r+ u% t9 N. Q1 C
) W7 k: P6 G, x: L$ [. X; v但当通缩的阴影越来越大的时候,央行的淡定就会消失,因为物价不断走低对中国经济的伤害远比资金外流严重。由于中国外汇储备丰富,资金外流显然不会冲击汇率体系。同时外汇占款收缩反而为降准打开了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更好的政策组合是三个工具同时使用,利用降息来刺激实体经济,利用外汇干预稳定汇率,并通过降准增加基础货币供给。
7 A' A6 s. q2 T1 @" \1 l8 l8 a$ W4 c1 t( f; S
- r: p; C* v; T' C1 N- _! B6 U- t" C
当然,为解决商业银行传导机制失灵问题,宏观当局也会使用结构性工具,如让股票市场“去杠杆”,避免资金奔流入股市。在这些结构性政策用完后,总量工具就会轮番登场了。
5 @! |3 x$ r* {7 ]+ j+ t" {5 y0 W7 n5 Z' i, O# q# `" u: d
, L$ ?+ R% y1 y f党管经济已经成为政治新常态,因此党的会议过后,大的宏观政策随时都会出台。就在统计局宣布CPI破1的当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召开,如何应对通缩,应该是这个会议跑不掉的议题。虽然此后新闻报道没有谈到这一点,但这恰恰说明,预案早已形成,而开会只是统一思想。" f" f2 `+ P K
" U' ?: h. }3 g/ t
$ `0 @7 o4 u% H4 S% W7 V“两会”马上开幕,经济问题成为热点话题,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做好铺垫,是降息时间选择的重要考虑。0 u" t8 n) ~' l( q5 C1 O
! ^( _' C9 t. q0 X0 i) f7 h
& w) ]* ~! k4 k" A: O5 Z9 i* f3 r, R降息也要讲政治。
* ~# [& u1 s& S- K* R8 M* p1 i4 ?2 q) s# v
8 e3 Y1 N1 D4 n+ |5 s$ ~5 Q, x+ U+ G, ~, [9 F. P5 s+ _+ g) }
央行降息给房奴带来福利:100万房贷月供减少160元
! j$ n* ~5 R( z2 f; X. i2 Z$ u0 P. m- m
央行今日宣布对称降息,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 O- o0 Z* v8 q% r! X! u3 z {
4 p" P0 g9 y9 Z- R- ^
一、给房奴带来福利( I) t% k K- @: `! v
) n7 h' x6 T s4 b7 E6 G对于采用商贷的购房者来说,此次利率调整后,100万元贷30年,之前年利率6.15%,月供6092.28元。现在年利率5.9%,月供5931.37元,减少160.91元。按照贷款100万元、20年等额本息还款法,降息后如果按照基准利率,之前年利率6.15%,月供7251.12元。现在年利率5.9%,月供7106.74元,减少144.38元,全年可减负1732.56元。: A; f% w" U: s' K. \% ~
: w, o$ [9 |6 w# r( Q- A4 \二、3类股最受益: l! _( s+ S- r" ?2 t* y
+ s( \2 w6 m/ ^0 P1、这次央行降息力度很大,直接目的是刺激宏观经济,间接利好房地产业,预计会缓和目前楼市低迷态势。那些具有业绩弹性与资金流充足的房地产企业将受资金大力追捧。
4 K1 T* h( o: ~+ x- h0 U9 K0 M
2、据历史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6月份,央行降息后券商股表现比较活跃。同时券商既受益于沪港通与股市注册制,同时又是牛市中最赚钱品种,该板块资金推动最为明显。
4 ]2 T7 M# U6 k6 [
# z, m: k/ m7 `1 |' r. Y9 Q, v3、降息为电力改革提供更大空间。针对电力板块,降息对其产生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务费用的降低,而“减负”也将为相关上市公司在“改革”的大背景下获得更大成长空间。 e) R2 e9 ~* T8 H7 M. N! s# h# {
9 m& Y8 ], O' F- ]5 E3 a/ ]& ^8 l1 o5 u
三、银行存款利率极有可能上升+ o5 A4 ]3 y# y
- ]9 Y1 v. l( T+ ]5 \( z4 x, J
银行存款流失是不争的事实,上次降息后,各家银行都将存款利率浮到最上限,以获得存款。3 ~ X/ i- s& f( \9 O& ^: F# T
0 X$ J1 x# v* j) g; y2 I6 k9 B' n原来这个上限是基准利率的1.2倍,现在变成了1.3倍。商业银行会开出更高的利息吸纳存款。2 s& K3 y& A3 ?; u" j3 v1 f
! F) L) j) h l
四、宝宝类产品收益率将下行
+ A1 _% N+ l! o# h0 q4 \
* s' c2 y- j0 V& I货币基金收益率与资金面紧密相关,钱荒时货币基金收益大升。降息释放资金量时,市面上的钱变多,宝宝类产品收益率下行/ [ A1 X) Q' K# u D$ T0 i6 y
. I: [1 j: N9 d9 r* G4 W: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