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大中华] 香港沉沦的本质原因表明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复制链接]
最后 发表于 2015-2-22 08: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香港的沉沦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到底是不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本文将以近四十年来翔实的产业经济数据,论述这个城市各支柱性产业的崛起和衰落,阐释兴衰的轨迹。并将站在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讲述香港人民,是如何在殖民之中坚守广府文化,又如何在崛起之后背弃广府文化。这个坚守和背弃的过程,也就是香港从兴旺走向衰败的过程。
, z# {. F: `# V9 v% j 第一章        崛起
% W$ Y2 }6 n2 Y  1970年之前,香港只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殖民地,经济规模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英政府的港督这个职位,简直就相当于是流放。当年度香港的GDP仅38亿美元(按照当年汇率计算,以下各年同),此后香港的经济突飞猛涨,到1980年,暴涨到288亿美元。10年时间,其经济规模暴涨了约7倍。这种恐怖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陆的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望尘莫及。大陆各主要城市的发展速度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大致是每3到4年经济体量翻一番,而香港却实现了不到两年翻一番的奇迹。这黄金十年,奠定了香港产业经济的基础,此后整个香港,都在吃这十年的老本,一直吃到现在。为了更清楚的说明问题,我们往前看10年。1961年香港的GDP是15亿美元,相对于1970年的38亿美元,10年时间的增长率仅1.5倍,这种经济增长速度其实也不算慢,但相对于黄金10年而言,实在是乏善可陈不值一提。
2 `, h. i) g6 s- u3 ~- N8 Z' k$ g3 q( P& g& Q/ A" X
  数据需要对比才能说明问题。1980中国最大最富裕的城市上海,以1147万人口创造的GDP仅为311亿人民币,以当时美元对人民币汇率1:1.49计算,约208亿美元,人均GDP仅1800美元。而香港以506万人口创造的288亿美元GDP,人均高达5700美元。无论是经济整体规模还是人均值,香港均远远的超越上海。大陆人民在当时对着香港,只剩下流口水的份。香港人民在当时的骄傲是有道理的,这种骄傲令其长期保持对大陆的心理优势,即便是后来: [8 U2 G; q' ?) H) E
$ H* `6 h9 A9 t5 p$ n0 H7 a
  香港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崛起,与英国的管理政策变化有关。从1971年开始,港督不再由英国殖民官员担任,转由真正的政治官员担任。英国开始重视香港的经济与民生,不再容忍当地秩序混乱官员贪腐,它开始将现代制度与文明引入香港,建立一个真正的现代化都市。这期间的标志性事件是: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被香港人称为“香港社会发展的基石”,享受了无尽荣誉。廉政公署这种监督部门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这种巨大效用,香港人只不过是将一个时代转变的记忆投射到了廉署身上罢了。成立廉署,是香港从一个下等殖民地,转变为一个现代文明城市的标志。2 D. ]1 c+ V- H- J" G. \2 G
3 b9 D5 o  D) S9 G: \% q+ U
  1980年后香港经济仍然高速发展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1990年其GDP为769亿美元,相对于1980年又增长了167%。2000年其GDP值为1假证亿,相对于1990年的增长率为120%。这种增速虽然比不上1970年代的黄金10年的增速,但也算很不慢了,尤其是在其经济规模已经很大的情况下,能取得这种增速,也是非常好了。即便是在当时改革开放的中国,从一穷二白开始发展,能达到这种增速的城市也不多见。然而此后香港的经济增速迅速放缓,到2010年,香港的GDP规模为2289亿美元,较2000年仅增长了35%。这种增速较前30年简直就不能看。再之后其经济形势每况愈下,2011年香港的GDP约为2491亿美元,2012年是2624亿美元,2013年是2730亿美元,2014年上半年是1351亿美元,预计全年也就是2800亿左右。这基本上已经没有增长性可言了,随时都能掉入负增长陷阱了。( w* c' O- a6 p/ @

  k& |4 M) O* y6 |+ R, p  鉴于香港经济失去增长性,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这与它1997年回归的时间点大致相同,香港人因此将自己的衰败归因于大陆。香港人忘不了自己曾经的辉煌,忘不了他们曾经那种奇迹般的崛起。在香港人心目中,他们在1970年代因为建立现代文明制度而辉煌起来,那么他们在2000年之后的衰弱,当然也是因为制度方面的原因。这是多么浅显易懂的逻辑啊,猛地一眼看过去,简直无可辩驳,就算是再没文化的香港人都能看懂。大陆的制度,当然比不上大英帝国。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完善的判例法律体系和庞杂的海洋文化体系,想想就令人激动。大陆有什么啊?社会主义法制就是个笑话,儒家文化早就被自我阉割和批斗了无数回,就这么个上不了档次的玩意来管理香港,简直让见惯了大世面的香港人笑掉大牙。这要是不把经济衰落的黑锅扣到大陆政府身上,那都对不起大陆领导那张肥硕猥琐的脸。
1 Y: g+ ?6 U2 U* x, s& f0 f* H7 C; g  g" G
  然而,真相往往不是表面的那么简单。香港经济失去增长性的理由,与大陆政府毫无关系。香港人在80年代之后彻底放弃制造业,这才是他们衰败的主因
3 E# Z2 R& P2 K) [. \- b
# O2 a6 _4 c$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最后 发表于 2015-2-22 08: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苦果
. s5 h- R% v- n
5 ?3 h  @  w$ [0 Q; p' b  根据香港统计局的公开数据,1980年,香港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值比值约42%。这个时刻是香港制造业的巅峰时刻,代表行业为纺织、玩具、塑胶。这三个行业全部为基础型轻工业,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数一数二的地位。如果香港继续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走下去,那么它有可能像此后的韩国一样,向上游发展,发展出强大的重工业,然后更有机会向下游发展,走上科技研发之路。然而这个时候香港开始放弃制造业。港岛的企业主们开始逐步将厂房内迁到内地,并满足于最简单的三来一补,不再进行任何产业升级。到1990年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值下降到约30%,到1995年就下降到约20%,2000年是12%,到了2010年,已经仅仅只有3%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业人口的绝对数,1980年香港制造业工人总数约100万,而2010年仅10万出头。香港的本地制造业至此几乎是死了个干净。
$ u! Y, q0 e" s+ w; \; P. G; H* j1 s* Y4 Q$ a! P
  至于被称为香港骄傲的金融保险业,这个真的说起来都是泪。确实,金融保险行业占香港GDP的比值不低,2012这个比值为16%,比制造业的3.6%要高得多,但就业人数少得可怜,仅21.4万人,比制造业的从业人数多不了几个人,占香港275万总就业人口的比值也仅仅只有7.8%。这个行业根本不足以支撑一个城市。
- U! k/ y1 j# B( R  }
; b5 _  R* T& v$ l! n" J) o/ \! x  认真说起来,目前支撑香港的最大产业,竟然是进出口贸易行业及旅游相关行业(零售及住宿餐饮业),2012年进出口贸易行业就业人数55.4万,零售行业就业人数27.2万,住宿及餐饮业就业人数28.3万,加起来一共达到111万的水平,占了香港总就业人口的40%。产值方面,进出口贸易和零售行业加起来创造的增加值,占香港GDP的25%,而住宿餐饮行业则占3.6%。40%的人口,创造了不到29%的财富。这大概就是苦逼的香港年轻人的出路了。在香港的制造业衰亡之后,干干贸易,做做售货员和酒店的服务生,这种更低级,更没有出路的行业,就成为香港市民的无奈选择。制造业好歹还能升级,还能从轻工业走向重工业,走向高科技,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还能随时水涨船高。而贸易和旅游服务,大概就只能苦逼一辈子。这叫骄傲的香港人情何以堪。
( f6 n; o4 q5 g4 s4 d$ H8 c/ o8 i% V. ^9 G! z" v( w
  顺带提一下香港地产行业,2012年其创造的增加值大致占香港GDP的6%,就业人口也仅仅只有12万出头,虽然这个行业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其实在香港的经济活动中,并没有占到什么地位。. E% f) _8 }7 k/ v
' @& J  B! U' ~0 f+ T; U
  至于香港在大陆开办的港资工业企业,则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根据香港工业总会2012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港资企业最为集中的珠三角地区,正面临全面的劳工紧缺,缺口超过15%,与此同时,其经营成本普遍上升了15%。港资企业面临困境的原因非常简单,经济学界人人皆知,香港业界也从不讳言:港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太低,盈利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工资开得很低,无法吸引工人入职。港资企业基本上不会投入技术升级成本,更不用谈什么研发了。在欧美产业回流的今天,低端的港资企业首当其冲,死得也是最快。
0 C5 [. h2 E- ~5 m9 R4 ]2 Z; O( y
: A1 R( N" Z( j# V6 I  对于香港为何要在1980年后放弃发展制造业的问题,很难有一个简单的答案。198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开始启动招商引资。香港人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们将简单的工业生产线搬迁到内地,圈占大量的土地,招聘内地优质而又廉价的劳工,用最简单的方式挣起了大钱。然而他们自此就停步了。他们不再有任何产业升级的欲望。他们躺在过往的成绩上睡起了大觉。由于经济的惯性,他们还能再辉煌几年,但是从他们放弃制造业开始,他们的衰亡已经注定了。我的问题在于:为什么?勤劳的香港人为何要放弃实业,开始沉迷于所谓的金融和地产。明明这两个行业并不能养活一个人口总数达到700万的城市,养活其中275万的就业人口。这两个看起来高大上的行业,加起来也就是30来万人的就业规模罢了,这已经是香港这座城市所能达到的极限了,足以让它成为亚洲金融中心了。要想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增加以10万计的就业岗位,连香港政府都不敢想。指望金融行业引领一个700万人口级的大都市的未来?那是中国愚蠢的中西部城市的市长们才会做的中国梦,比如成都和西安的领导们没事就叫嚣自己要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也不知道他们这种人口达到千万级的城市,打算让多少人就此实现就业。
3 t" W' R( r3 c7 u( q: P
+ ~1 t5 j5 v1 D9 g- v0 W/ V  香港原本只是个小渔村,它的人口主要是是由珠三角各地聚集而来,它的文化,原本是典型的广府文化。广府文化的精髓,是低调和务实,广府人有着创办实业的热情,拥有一份属于自己产业,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百年字号,是广府人骨子里的梦。这种实业热情激励着香港人,当大英帝国放开了对香港的殖民管制,让它走上文明之路的时候,香港人的创业欲望爆发了,他们创造了1970年代的经济奇迹。10年时间经济增长7倍,这种速度足以令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经济体仰视。然而此后香港开始融入英国文化。英帝国对香港怀柔的结果,是香港人也开始放弃对英国文化的抵触。英国的制度与文明流入香港,同样冲击着传统的广府文化。在短短的十余年内,热衷贸易并厌恶实业的大英帝国文化就完成了对广府文化的清洗。
$ [; ?& p# J" W
3 N$ _. j; U5 y: Y( O  英帝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它从来都不喜欢生产,它曾经在全世界有着无数的殖民地,但它从未将其中的任何一个建成为工业基地。它只喜欢从事最简单的贸易,最基础的买卖,最原始的交易。产业空心化是笼罩在英帝国头顶的魔咒,而在香港人接受了英国文化后,这种魔咒延续到了香港人身上。看看香港的富豪家族吧,没有一个从事实业。李嘉诚、霍英东之流,他们擅长的是买空卖空,是腾挪转移,是在资本市场上的长袖善舞。但他们不能生产出哪怕一个螺丝钉。9 t) F+ N; C5 q2 Q
! M; G  {2 B1 }0 ~4 a0 m& R7 R
  香港人在1980年年代吞下了这枚产业空心化的苦果,他们就注定要在21世纪付出代价。而这种代价,令骄傲的香港人始料未及。香港人的未来,就在于他们将如何消化这枚苦果。
$ R+ _1 N2 {- T7 X7 j
/ _1 o; P2 H* j" f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最后 发表于 2015-2-22 08: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未来
/ a9 ^* c. c& F) h' D, j4 U" L5 o
+ K7 W3 i$ U+ {  w' h  香港的年轻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绝望,在一个产业空心化的城市长大,他们的人生前景灰暗得令人窒息。去码头当搬运工,去商场当售货员,去饭店洗盘子,是4成香港的年轻人必然的选择,除此之外的其它职业选择也好不到哪里去。运输业容纳了17万就业人口,汽车维修、水电工等商业服务行业提供了总共35万的就业岗位,全是低端服务业职位。香港的年轻人不可能再有梦想,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没有任何意义。来大陆发展?接受了大英帝国文化并以此为傲的香港人,与大陆人之间的差异之大,从两者站立的姿势都能看出来,根本就无法相融。连两地之间的演艺明星都无法和平共处,没事就打架,还能打死人,更不要说普通老百姓了,相互之间看到了恨不得直接往对方脸上吐唾沫,吐了一口还想吐第二口,后面还有一堆人排队等着互吐。就这么大的文化差异,说啥大陆与香港之间实现交叉就业,纯属扯淡。在这个事情上没有对错。文化的形成过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香港人彻底抛弃低调务实的广府文化,接受大英帝国好逸恶劳的那一套绅士文化,其中有着历史的必然性。毕竟人家都被英国佬虐了上百年,到了70年代突然被怀柔一把,要是这都不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不对英国佬感恩戴德言听计从,那简直对不起人类基因里服从霸权的天性。今天你指望香港人抛弃掉英国文化,与你大陆那一套臭不可闻的奴隶文化相融合,你还不如指望母猪会上树。所以算来算去,香港的年轻人完全就没了前途。这帮绝望的年轻人,终于尝试发出自己的声音,向这个操蛋的世界发出无奈的呐喊。这就是这几个月来,香港的学生们对于占领中环这种毫无意义的活动如此热衷的经济学上的原因。
- W5 f* t' q+ D. b4 l. n) O# p" H1 O
  然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政治上香港再怎么改,能逆转它产业空心化的趋势吗?能给它的年轻人带来就业岗位吗?能让绝望的香港人重新获得希望吗?这颗因为自己抛弃了制造业而陨落的东方之珠,它的前景到底在哪里?它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z# B2 E) M; M3 D

5 ?$ m! Z) H/ y3 p' b( _5 ^2 E  香港问题的核心在于:它没有腹地。任何产业都需要腹地,需要消费人群,需要新生的劳动力,需要广阔的市场,而香港没有。闭关锁岛,自给自足,将自己从大陆隔离开来,会让香港死得没有翻身的余地。香港的制造业死亡,固然有着港人厌恶实业的社会心理作祟,但香港本身缺乏腹地,也是促成恶果的客观因素。制造业需要腹地,服务行业也需要腹地。港口物流行业就不说了,哪怕是医疗行业,要挣钱的话也需要广大的客源,这些香港本身都没有。期待香港重新把制造业搞起来,那就是痴人说梦,如今之计,只能是让香港把服务业搞出来,让整个中国成为香港服务业的腹地。香港的现代化医疗体系如果可以面对整个中国大陆的市场,那会有多么大的空间?能解决多少就业?中国的病患们原本再有钱也只能在逼仄的大陆医院受气,现在有机会去香港享受五星级服务,有啥医疗纠纷都有成熟的法律体制解决,至少不会在手术台上死得不明不白,那多少钱都愿意去啊。再加上国际法律服务、高端保险服务、现代教育服务等等,将原本低端的服务行业升级。原本只能做做自由行游客的零售生意,现在把生意往大了做,将这些高端服务业覆盖到整个大陆。那近百万只能扛包洗菜的香港年轻人,以后有机会进入这些高端服务业,面对13亿人的市场,想想都令人心潮澎湃。这个目标要实现起来,起码没有硬件上的难度,啥都是现成的,只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就行。现有的医生数量不够,慢慢招聘和培养嘛,我们又不是要一天之内建成一个罗马城,至少有了一个发展方向,让香港人不至于那么绝望。只要有了希望,有了目标,那所有问题都能解决。
7 {" B5 c* c& `/ S1 x( K/ I& Y9 w) q$ Y9 P) v  C5 R5 G
  然而最麻烦的,就在于香港与大陆之间的融合问题。文化上的差异就不多评价了,最起码两地之间要能实现自由往来。现在去一趟香港,麻烦得要命。我都不说取消港澳通行证这种事了,好歹实现不限时通行吧,不用卡着时间非要出关吧。担心大陆人民去香港抢了为数不多的就业岗位,这纯属香港穷屌丝们的杞人忧天,要真能融合了,你香港的现代服务业优势,那对比大陆强的不是一点半点。香港律师们对国际法律的熟悉程度,可不是土鳖的大陆律师能比的。到那时候,担心被抢掉工作机会的,根本不是香港人,而是满身奴气的大陆人。只要你香港人愿意,至少在医疗、法律、保险、教育这些个高大上的服务业领域,可以横扫整个大陆,没有敌手。至于大陆的穷人跑到你香港来争抢洗盘子的职位,那就算了吧,有所得必有所失,你就当是可怜大陆人,把这些职位都让出来呗。更何况,哪怕是低端工种呢,大陆的穷人一时半会的也未必真能抢得到,这些个小雇主们可都是从骨子里不信任大陆仔的,让你洗盘子还怕你偷偷在怀里藏几个呢。等双方的信任慢慢建立起来了,你香港的高端服务业早就横扫全中国了。
4 _5 u4 T6 W% {6 @, ?/ d, N) Y# G( l0 q. A- S
  这么回头一看,站在街上的那几万学生,纠结于所谓的普选权,真的那么重要吗?或许吧。我从不否认民主与自由的价值,对这四个字的渴望深埋在我心里,即便是去新疆挖煤,也不能阻止我对这四个字的渴望。然而与此同时,香港人难道不应该尝试另外一条路吗?他们难道不应该打开封闭的心门,开始积极开拓大陆的服务业市场吗?在呐喊着普选的同时,呼吁打开关卡,自由通行,不也很重要吗?- ]* J" J* E4 n  H  N0 {3 Z

6 q/ x. E1 ?( }6 h3 q( m1 x  融合,才是香港的出路。我不敢说这条路一定能走通,但这是希望。而像现在这样,狂烈的与大陆对骂,只能让香港产业空心化的势头愈演愈烈,令其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饿着肚子干革命,确实挺好的,但如果有另外一条路,一条不用饿着肚子也能干革命的路,为啥还非要饿死自己呢?
! J' W* |- l  C5 V5 i
" s2 {3 a- [* z! o4 l; ~* X  这个问题,就让这一代的香港学生来回答吧。他们作出的选择,将决定这个城市是继续陨落,还是重生1 q) p* D8 l: t8 o& f

' |. S. y$ h2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络小虫 发表于 2015-5-24 04: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4-28 01:58 , Processed in 0.0257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