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上有个说法,这次占中北京会让步,因为香港是无法取代的金融中心。我认为,香港是金融中心没错,但如果北京想,北上广深要取代香港,并非难事。
1 i' j+ A& y+ r: w" P
$ [& ?; O9 B6 ^; D5 b 金融是特许行业,要开要放全看主管机关。诸如海外台币NDF市场存在多年,但央行不放,台湾不论土外商,哪个敢卖?9 c0 A" o/ t6 D( V0 f, ]
$ q* A9 N$ ~+ x
金融业不是慈善事业,金融机构运作的前提在于逐利,香港之所以是金融中心乃因为香港有钱赚,赚谁的钱?赚崛起的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的钱。
0 O0 C( E) U* R0 Q Z7 ]
+ _2 ~+ \8 j' m, z& b6 t 离岸人民币中心、点心债市场、港股IPO,这些大生意的来源在中国,在香港做,是因为中国金融仍然存在管制,而中国政府把香港当成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换言之,中国把特许权给了香港。 Q8 z( V+ s0 r, P# f7 x8 H
* L6 ?7 V. y' d* i 中国企业的眼光在整个世界,并非香港不可。以阿里巴巴为例,他想IPO,全球资本市场都抢着要,因为不符合规定,无法在香港上市,马云无所谓,转个身去了纽约,结果一样。
/ i4 M8 {) M, W8 |% i+ y. D2 [5 T: b5 ?7 r
在香港的外资金融机构裡,照顾中国生意的大部分都是中国Sales,在背后处理技术性工作的则是分散在新加坡、印度、巴黎、伦敦、法兰克福、纽约等地的交易员、产品结构人员、计量模型、程式系统人员...香港人在其中当然也扮演了一些角色,只是佔比不高。
9 B0 O' p5 r9 ~ ~& a. C$ E
+ z7 u, L) H1 w0 ~5 n- B) [$ u! J2 ~/ r$ x U' G
/ `& y L5 S: }+ K2 _$ k9 ~
) {$ r q' ?! {- @! q* u* U 仔细分析,你现在看到如日中天的香港金融盛况,特许权和需求来自中国,供给则来自全世界。这个环节裡,香港的重要性没有想像的大。上海自贸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透过上海自贸区,中国企业有了另一个接触海外金融市场的选择。对于位在香港的银行来说,最即时的差异,是以前很多跨境金融运作只能透过香港,现在多了一个自贸区,有些上海的企业把作业移过去,而本来香港银行的相关生意,现在一併也移到了上海的银行去。
! `! l g" C7 B$ x1 K" c9 ?8 g9 P1 y( N& j
最近在大陆港漂圈子流传的一篇文章「香港问题:笨蛋,是经济!」有提到:+ m3 X8 r" X) N3 @+ V) F' ]
, d4 |5 ~& M3 S7 x; N 「让时光倒推回1840年。从英国最初割佔香港,到朝鲜战争爆发,中间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这段时间裡的香港固然也有不错的经济发展,但远没有日后那麽抢眼。这是因为,当时的香港并没有在中国经济版图中佔据什麽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年的中国对西方市场几乎完全开放,外国人员、资金、货物,都可以畅行无阻的直接进入中国内地,那麽自然没有必要绕行英国控制的香港,多费一重周折。香港在当时的地位更侧重于军港,而非商贸中心。」8 T( V# p% N) C; D0 O. O' [
$ `2 C$ c0 c# ?
金融开放是中国的既定政策,当开放程度提高,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则无可避免地会越降越低 m- @0 }( a& |" @6 q0 D) h6 V0 C
( ?7 ^+ @( p; V& X- w$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