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医科生眼中的异国医疗差异1 ?" K' m8 m( N0 `5 O1 [
8 F: I k& c6 T# ]* b
工作量3 F- {$ W. ?) I
$ x6 W' D7 Q9 Y0 J1 N: E
英国:一名医生一上午接诊病人总数不超过20人。
O L" x9 r5 w$ k2 ]/ w- _/ N5 c* D- q. k3 {
中国:每位专家在半天之内要看完四五十个病人,医院在每天下午的四五点钟仍安排大量手术。医生在下班时间进行手术,甚至晚上都要做手术。' [# {9 R, D! T% W$ `/ ^
& \1 j) d& Y! P4 b 对待病人
1 I/ l' d# m0 g" F! Z' J7 J* Q1 ?5 ?1 @0 N. R
英国:普通初诊病人必须首先经过家庭医生的诊断,如病情无法处理,则由家庭医生代为预约公立医院的医生。病人无法选择出诊专家。
, D4 d7 r/ `. n0 F' ?+ E4 X* Q$ _9 Z. \; I9 E3 o8 O
中国:可直接选择挂专家号。医生会当着诊室内其他病人的面来讨论某个病人的病情,似乎对病人隐私保护不够。4 M% s6 Z9 F, q
, h/ |9 f' G. r. j% D) ^
英国学生看中国医生+ b& E f% k! P) e1 o
' p6 U- B% y- r2 [$ U 中国医生下班时间还做手术& r) i1 o$ ~0 B0 U9 S2 F
( x, o7 @2 U; w! L
“不可思议!”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大四学生Paul用这个词,来形容第一天见习时的感受。医院门诊大厅、走廊处处人满为患,病人将电梯挤得满满的,让人寸步难行,此情此景令他瞬间“石化”。“我从没有见过从早到晚有这么多病人涌进医院,你在英国医院绝对不会看到这种大场面。”4 i3 x; @3 K1 Z4 [+ j5 Y: W, A
" g7 ^0 R a2 R" a
由于有了第一次的“震撼教育”作为铺垫,随后的一个月,当Paul在普外科、内科、中医科和儿科轮转,发现每位专家在半天之内要看完四五十个病人时,他再对这样的超高负荷工作量表示“不可思议”时,明显平静了许多。
3 A; D: g+ Y8 W% [+ ~8 |+ {/ n4 Q. Z8 Y
“中国医生在工作时间如此长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令我深受触动。”谈吐优雅的Elizabeth说,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医院在每天下午的四五点钟仍安排大量手术。医生在下班时间进行手术,这在英国是很难想象的。
. q! ]8 u, s( \
% E/ l9 C' F9 W 事实上,为了减少手术病人的等待时间,中山一院的外科医生在夜间也要上台做手术。
' ^# s2 `2 W6 `, U! X5 ~3 \) j
! H3 `7 A/ T E/ z* g* G' S 有些疾病中国医生临床经验更丰富 F# a, Z. Q( j; g! R, I$ Q$ [7 S/ I
$ P# a9 Q" H/ l* {9 U+ A* S1 R
“中英两国的疾病谱不同,治疗经验也不相同。例如在英国临床工作中,我们无法接触到如此多的乙肝病人。”Hatte说,中国胃癌的发病率也高于英国,对于这些疾病,中国医生的临床治疗经验更加丰富,这也是她在见习中的最大收获。
0 m0 D, Y% x: f: Y% [
* A/ i# C! B- [9 N$ @$ L 为了让英国医学生增加对中国医疗界的感性认识,中方特别安排学生在中医科进行为期一周的见习。“我来广州之前对中医一无所知,也没有想到西医院设置有中医科,而且很受病人欢迎。”Paul说,见习期间,他们接触了针灸、艾灸、拔火罐和中草药治疗,“医学界对中医的作用有争议,但我确实亲眼看到了疗效。”
/ v3 Z4 p3 }4 C4 \9 {' ]1 g' H* q) j- |
中国的医患关系如今已闻名世界。Paul说,囿于语言不通,他们没有和普通患者进行充分交流,只能通过观察得出一些结论。“在儿科,我看到病人等候那么久,医生会当着诊室内其他病人的面来讨论某个病人的病情,这令人惊讶。”他说,中国病人似乎对这种没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情况习以为常,这令他觉得奇怪。
+ u% }- P: E" Q' s7 P" i9 |
. D6 n" Y4 |2 p9 W 中国学生看英国医生
$ N! t7 p- `! ?4 b8 l5 S! B0 I/ H2 `3 _$ ~5 `5 v1 ]) F
英国初诊病人难约专家看病
" I9 y6 { b" Z2 D0 a1 ] ] E2 S3 e6 Q& O4 @* `, u* G2 s0 ~
“我们在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见习,平均每人轮转四到五家医院。”中山大学医学部八年制博士班的涂健说,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有值得中国学习之处。
% A: l6 \7 q- u* T3 ^+ A
# o i9 {7 a" d4 M9 o2 Y “英国医生的工作量远不如中国医生大。”涂健说,他在外科见习,平均一周看两次手术,每次有两到三台手术。通常一名医生一上午接诊病人总数不超过20人,一旦超出这个数字,医生就会向负责预约的护士抱怨“今天预约人数太多,无法保证出诊质量”。" N: \ l/ C6 J& w9 w1 A0 m$ U& A
* k; H* o1 y: C% I' e% F. n+ J" E “不比不知道,在中国挂教授号真是太容易了!”江苏姑娘生金说,在英国,普通初诊病人必须首先经过家庭医生的诊断,如病情无法处理,则由家庭医生代为预约公立医院的医生,“病人无法选择出诊专家。预约当天,到医院时由医院根据病情来分派出诊医生。”
' I3 V8 V0 W- B: @! V J% a. k) y& o+ w& Y E6 u
在妇产科见习的郭俊良说,英国医生可以自由选择执业地点,有的专家一周只在公立医院做一天手术,其余时间则去私立医院出诊,给病人选择机会:想享受免费医疗,则到公立医院排期等待就诊;想快点看上病、想投奔名医,则要自费去私立医院就诊。
6 B7 |4 F9 p& Q, Y4 \2 @# h- g5 {& Z8 @+ I* L5 g
英国医生收入高 善于安慰病人
" J* S/ M6 q; W' O* J8 {+ `' D& W" J% _
三位受访同学都表示,接触到的英国医生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郭俊良说,虽然年轻医生很辛苦,但职业前景和可预期收入是比较理想的。以主治医生为例,年薪达到15万英镑,这令月收入不过几千元的中国同级别医生无法企及。9 N- l3 m& q+ s' w4 o3 t
/ p: A( T$ D# f7 g: E' O “我和患者交流,发现患者对医生普遍比较尊敬。”郭俊良说,这也许是英国医生自豪感的来源。“英国医生特别善于安慰病人。”生金说,在内科见习期间,她经常可以听到医生对病人诚挚地说:“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去帮助您。”有些医生在出诊时甚至握住病人的双手,这情景或许会令中国同行感到“肉麻”,但对病人的安慰效果一流。# m8 K" M4 J0 U9 D
3 d1 H \# l% S; Y “英国医学教育非常重视医患沟通,医生的沟通技巧非常棒,需要我们学习。”郭俊良说,国内医学教育近几年才开始重视培训沟通技巧,很多医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主要靠自学,工作后跟着老师学习,仍有不足。2 ?- B+ ^0 E* {1 m
* L! K, U9 r, V, f: @ 中国医学教育工作者看中英医学生
' I2 {. s: w: I5 o) D) B# D7 r
: k7 h" z5 h+ M/ S: V 英国学生更爱提问 中国学生理论功底更扎实+ n) t) {* {6 C4 W! J: W Y
' d0 W1 B6 y' g. j# r5 M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学科杨素清科长介绍,今年共有十名格拉斯哥大学医学生到中山一院见习,同时中大医学部在八年制本硕博连读的六年级学生中选拔出九人,赴英进行交换见习。昨天,中山大学医学部又迎来了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暑期交换生。
5 ?: e; D" p# Y; x5 o( p- Z* Z2 W, p, x# j: X' ]* B9 @
“西医传入中国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过去一直是我们在向西方学习。如今中外医学界进行深层次的教学合作,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的医学教育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认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中山大学医学教务处处长肖海鹏教授认为,两国医学生可在海外见习中开阔眼界,换位思考做一名好医生,需要付出哪些努力。! n" q" ]( h: G" s7 o
: L" Y9 a( W. h4 y. z$ f- Y “英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热爱提问,对老师教学的反馈更加直接。”辅导英国交换生的中山一院胃肠外科张信华医师说,相对而言,中国医学生的理论功底更加扎实。这种直观的比较,有利于医学教育的调整。$ U% i8 |" u- C6 g6 m. b* @
! } Z0 J/ c3 a6 ~ c X$ A5 }1 V
实际上,这种交流也有助于公众理解中国医生和中国的医患关系。肖海鹏表示,鉴于中国医疗卫生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短缺的现实条件,为满足公众的就医需求,中国医院开展夜诊、夜间手术等服务,这对国外医学界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也体现了医生和医院的社会责任
6 a3 U" o! ^! F5 s$ m. X/ e: E, _
4 M) _+ t7 t1 `, n- i-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