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机器人的最终结果就是,日本最后只剩下机器人,一个活人都没有了4 t1 W' r8 H5 y6 W5 z. A
) A0 b) a. y6 l5 u传统观点认为,大规模的人口老龄化会破坏经济增长,人口少子化、老龄化被视作拖累日本经济最重要的因素。" C: e1 @) X) n6 w8 C, t
3 F1 z; x$ m) H* z
日本宏观经济学家川吉阳却有不同的观点,在《人口与日本经济》一书中他认为:决定国家经济增长的不是人口,而是“创新”。, `& E$ N; y" U1 x) L. i8 P
6 z6 J" j! q8 s3 b, N# a8 h
在过去的25年里,日本GDP增长近乎停滞,但它依然是仅次于美、中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得益于日本强大的科研能力和先进的高端工业制造水平,最为典型的当数工业机器人领域。0 a8 I0 D- J% X* s
4 C! J* Z! c' r" c% H9 o 在世界四大工业机器人企业中,日本就占了两家,分别是发那科(Fanuc)和安川电机(Yaskawa),其它知名企业还包括爱普生,松下,川崎重工,DENSO等。
# A$ \! g/ F% e! n
4 n7 ^/ F; O. N9 l+ |/ F. Q! [7 {+ k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日本机器人产业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
) ]; @! W4 o1 x! l7 [9 u
7 I6 N- }; _; I# G 然而,日本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却是劳动力严重不足之下的无奈之举。
- X$ U; G# g+ \/ T( |! @' r/ q8 u+ f* s( U1 B
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就已突破了7%的红线,巨大的劳动力缺口不得不使日本政府考虑使用机器取代人工。机器人的创新、应用成为首选出路。3 Y I/ Y3 Y# A# A/ c
$ Z s5 z( l* f* {
川崎重工是在这一劳动力“更新换代”大潮中最先吃到螃蟹的企业之一。
6 [5 [# p" b8 I+ i5 U7 F* e9 w7 _; b; P! p
1967年,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从世界第一家机器人企业美国 Unimation公司中引进了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次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川崎工业机器人。9 t- p0 F6 _$ `* t
9 i# l$ X8 m! ~3 B, B
受市场需求带动,政府大力政策扶持,日本工业机器人很快从摇篮阶段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 U) Z9 f% Y. B1 G4 v) g# ~( a
8 M& z- j' q- U* X. S. ` 随着以机械、电子、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的崛起,日本工业机器人在这些产业中大规模地应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严重短缺的产业困境,其产业技术和应用水平早已超越了美国。2 ^" w$ \ W9 z' d1 Q
: d7 w4 i: y0 w: P
是机器人应用,造就了40年前“日本第一”的辉煌时代。
! p; n% `, o" |' S1 _
* w. a ^3 _/ V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的工业机器产业依然保持着绝对的优势。
; i8 k8 S9 ?( t8 g0 C
# q5 h% ]% e1 L8 r 在机器人生产中,控制器、传感器、减速机、伺服电机、数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占单体机器人成本的70%以上,而日本的机器人生产企业如发那科、安川电机都具备自主生产核心零部件的能力。 x9 H# p! s' b/ I( |$ b
$ ]! J# ?* w% Q( @& f
汽车和电子产业在日本的蓬勃发展,也加速了对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创新,日本在机器人领域申请的专利数量始终位居全球前列。
, b6 h6 N9 j3 ?5 v! G- e
* \4 K3 C. M( C2 `5 f7 u1 _ s 如今,日本机器人产业已从工业机器人向服务机器人延伸,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护理、金融、旅游等行业。
2 w) I! N) u! }7 u* U, y8 D9 q. ~, D8 S7 g3 V/ ~
日本经济产业省预计,到2035年日本机器人市场整体规模有望扩大到10万亿日元,其中服务机器人将占据半壁江山。7 `5 r. g% |. D: ~- d8 Z% }% q
6 n& u: Y& h2 T1 v9 X$ O 经济从“辉煌”走向“失落”,但日本仍能通过机器革命去适应全球化趋势和人口问题,这也“老年国家”日本依旧精神矍铄的重要原因5 [ w u, ^5 w% p2 p) R& N
/ i3 {8 p, F4 I4 n3 c9 B5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