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美关系] 诺奖得主克鲁格曼称中美贸易战的胜利者将是中国

[复制链接]
七八九月 发表于 2018-3-25 21: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纽约时报》日前刊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文章,指责特朗普团队夸大美中贸易逆差,对世界贸易一无所知,抓错重点,对付中国反倒失去盟友。 3 Z" y) d- H1 Q+ t" I, F
& x4 Q& W: W5 G) V
  据克鲁格曼判断,特朗普贸易战的胜利者将是中国。值得注意的是,这位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是“唱衰中国”的主力,不止一次发表“中国崩溃论”。 ' Y- Q# }5 f3 O9 w2 H
/ W* Z1 ]; W* ~: E
  但面对特朗普的贸易战政策,克鲁格曼也看不下去了。
) P$ s5 g, ?0 T3 v' c# s9 k# a
0 v- u$ C$ r  h  他写道,几周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钢铝征收关税后放言,“贸易战是件好事,很容易赢”。但实际上,贸易战很少有变成好事的时候,一点也不容易赢——尤其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
" x: I' E8 r# U0 O3 h; |, Z2 \5 u; ^) i8 c& m# D! L
1 o# J) L: |1 B( G5 x
  特朗普不了解世界贸易,反失盟友 % V: E; w% m6 D2 w
* _: e; V" b) G' G8 ~
  在克鲁格曼看来,特朗普不了解全球贸易的相关知识,也缺乏对此有所了解的帮手,导致他对其中带来的伤害一无所知。 7 K/ @% E5 }& {* g9 y8 h3 H
+ d3 M5 A7 |0 O* C5 F0 @

7 W+ M3 ~- T& q. \# {' ?3 ]7 G- l& E* z- p/ D# [
+ h' a( D4 H* k2 B
  他在文章中写道,这么说在某种程度上很奇怪。毕竟,贸易显然是特朗普非常热衷的问题。他试图废除奥巴马的医改,但说到底还是想抹黑前任的政绩。他希望减税,与关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相比,他想的更多的其实是“赢”。
% B3 T! l8 X1 O( d% b
% w4 ^  u7 P9 Q- j' ?  特朗普长期执着于减少贸易逆差,所以外界都以为他会学习一些世界贸易如何运转的知识,或至少找两个了解这一问题的帮手。但他没有,而恰恰是他不懂的这些东西能够且即将伤害你。
0 e! h' Q! m2 N  C3 k& D; c
" M3 G; |" ]9 @3 k. x( l  身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很是看不上特朗普政府在钢铝关税上的做法。他以此为例称,特朗普先是以国家安全为名,高调宣布征收高额关税,却不想激怒了美国的盟友,因为后者是美国进口钢铁的主要来源国。他接着又作出“让步”,免征了加拿大、墨西哥、欧盟和其他国家的关税。
& q1 u$ E! k$ _  |8 k" m4 W  n
  克鲁格曼猜测,这是不是对威胁报复的退让?还是政府起初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关税政策的主要打击对象是他们的盟友? # a/ ^) s/ B+ T) j# o4 V! l! i% \1 n

5 G" J% }, P- F" b4 E' t! r& m
6 r0 i1 y9 x( c0 F: e# q
5 q" O8 M) x" Q" S5 a, @& S) X% ^5 b

# `+ v4 @6 W( X8 l* {$ I% m' n3 f. `9 d3 D
  保罗·克鲁格曼 图自视觉中国1 s% Z/ a5 S( Z6 v" @5 W

; X% C7 S/ H7 f- N0 _8 g/ r  l7 P  P3 T

3 P+ i8 E% a6 E, ]& C6 J: M' p. \8 D( P
  他认为,无论如何,特朗普可能已经“两面不是人:一方面激怒了本该是朋友的国家,另一方面塑造了一个“靠不住的盟友和贸易伙伴”的形象,又没有对应该扶持的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t. `" d2 |6 R) c4 S" Y
& j5 I, [5 Z2 E
  夸大美中贸易逆差,走入误区 " I, w0 K1 |7 x8 [* R$ k
) m: d* U; T! Y5 e0 t
  周四,美国政府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克鲁格曼将此成为“特朗普贸易2.0”:中国综合症。
1 l7 b* U: H( r5 T  d. K
  s0 v5 k/ ]0 Y9 g
/ [" i. H. S6 k( `) s
6 g1 ?. i$ N8 q" J% m2 v5 x4 a5 n. }3 D8 Z

2 V/ ]+ x5 }7 u1 z2 m* j! \% p' Y7 Z- i: ^% {# s
  此前一贯“唱衰中国”的克鲁格曼对中国还是有一些意见。
" U6 u7 g; t+ z# Y# @, I1 w4 l  k6 V5 o6 J) w0 x
  他称,“中国其实是一个坏公民,在知识产权上不负责,剽窃他国开发的技术和想法,给钢铁等行业提供补贴,一定程度上造成世界产能过剩。”
4 `3 r' G- S; Z8 k4 L2 z: _$ x6 t7 m" i5 K  i
  但克鲁格曼还是指出,特朗普最在乎的,还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并一直将其宣称为5000亿美元,但实际是3750亿美元。
& u3 v& w# A9 x2 b1 o& n, j2 J8 J& a- {8 x3 O4 Y0 M- P- H

" C9 f5 b7 _7 p: ?9 E  }3 s5 X4 H. e
* g$ ^& [. ^. Z7 t$ q
, L4 l6 C5 [) ^- b! R3 j8 e
  克鲁格曼进一步分析了特朗普在这一问题上走入的误区。
$ ^' X( `4 _5 [" e3 V
; l$ k* r7 Z1 M, N! v  G, o9 B  首先,贸易逆差如此大额大部分要“归功于”统计带来的错觉。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很多产品的组装步骤都在中国进行:中国出口的很多产品实际由日韩等国生产的零部件组装而来。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iPhone,它属于“中国制造”,但中国的劳动力与资本仅占最终价格的百分之几。 3 W6 S5 L* S! v) a6 P0 J
  {- T; |  S' P& `0 _- _1 P2 \
  克鲁格曼承认,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这是一种十分广泛的模式:表面上的美中贸易逆差中的很大部分(可能将近一半)实际是美国对那些向中国出售零部件的国家(以及中国的贸易逆差国)的贸易逆差。
6 M9 l: _$ w" |7 a& l$ [, T) S# |
- m4 Y$ }" n" c4 W& [  这其中又有两个含义: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影响力比特朗普想象的要小得多;与“中国”的贸易战会激怒其他国家,其中就包括美国的盟友。 % q  \) r# E  m& ^% h8 @

+ F$ C+ J4 }% Y2 F9 G( P0 _+ m  贸易战得不偿失,胜利者已经“内定”
5 j" }$ U. N+ L4 r! d  q, o! D  e! P8 @  u. B! W- B
  克鲁格曼指出,就当前而言,中国的总体贸易顺差并不是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主要问题。
* |7 \" s& E" b$ ]. \
, }' Q% D0 W' G  如今,中国的贸易顺差已经下降,而美国的失业率也在降低。但也许在特朗普眼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意味着“中国在赢”、“美国在输”,但事实并非如此。与中国的“其他不当行为”相比,中国的贸易“问题”并不是2018年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2 ^! u/ W/ k* Y' ^8 x; i9 d

' J: x0 M9 ]- u7 _" z! C/ N  “为迫使中国尊重知识产权”,克鲁格曼建议特朗普组建一个“受害者”联盟。但特朗普通过对“主要在他国生产的”中国产品征收关税,正在系统性地疏远这些国家。
0 X$ T2 `$ E' Y& x' v4 x' b5 O9 I$ J5 V& M) U( U
  文章判断,特朗普将很快为他的无知付出代价。拒绝“做功课”的特朗普团队一方面在失去朋友,一方面又影响有限。
  D! U* [7 a6 M7 P1 l* z$ \, M$ N1 q6 i& @
  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总结道,贸易战是有害的,几乎所有人都将蒙受经济损失。假设有人在其中“获胜”,也将是那些靠着美国挥霍自己的声誉,从而获得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国家。 / C3 M$ m) `5 `  M

9 X7 h+ M+ Q, B9 y% D$ j. g% F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方在特朗普贸易战中获胜,那也将是——中国。
" M0 s$ T9 l! O1 [' ?, ]
: A0 N4 E* j9 R3 J#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暗香 发表于 2018-3-25 21: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继续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4-29 08:57 , Processed in 0.0200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