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9月10日发表题为《我在中国开了车》一文。作者为德瓦尼·霍金斯。文章摘编如下:
$ x& I9 L- r4 A) l* n
2 M8 p: O) i9 L* G 通常,我喜欢开车。但此时我是在中国,而在中国开车与我在美国开车有点不一样。我提醒自己,中国的车与美国的车基本上是一样的。所有的基本设备都在那里,其中包括油门。只不过在美国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踩油门的时候要慢而坚决。但在这里,我的脚不能慢慢踩下去,或是慢慢松开来,而是要在油门和刹车之间频繁替换,以应对突然出现的车辆。3 i4 K* J) Q# V7 s
2 n/ ^# i% G0 X1 P. H ^ 我仍然在看向前方,但我的眼睛还需要看向两边,确保旁边没有车超过去。
# L) S# a% L( P/ I" @4 k+ V% O! i I+ M3 A" D* N
最罕见的是,虽然我的双手仍然放在方向盘10点和2点的位置,但我的左手似乎被一种神秘的引力牵引着,会不由自主地朝着方向盘的中心去摁喇叭。: q* X6 i7 ^3 ^0 d' _; T
4 Y5 x) D. Q+ }
在中国,汽车的喇叭声只是城市乐音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美国,却不是这样。实际上,在美国,我很少摁喇叭。只有在眼看要撞上时,我才会摁喇叭提醒他人。即使是有司机未注意到红绿灯变了,我也不会摁喇叭,因为喇叭的响声似乎有点粗鲁和挑衅,就像一个人为了强调自己的讲话清嗓子一样。% Y# \4 Z* ]1 Y, y
0 u9 d5 k5 g8 D$ b' L) I3 \ 但在中国不是这样。摁喇叭没有生气的意思,也不是责备。只是一个警告,这也许就是汽车安装喇叭的最初用意吧。9 F+ @9 N' L3 }& w- F' H. ?
/ L& b9 B) u: x! J/ ^' h3 l b$ \$ ? 因此,我也开始摁喇叭。慢慢地,我开始喜欢上了这样做。+ r0 n% M$ \, W1 S8 ?) q
v9 w4 z, z2 ~4 B% x" L 一辆车进入到我的车道以超越一辆速度较慢的车。摁喇叭!* N$ l. V# ^! e! k [/ W" T: a! a
2 c7 Y9 ]+ g% Y+ } m, r
一辆公交车在车站停靠后想从我前面走。摁喇叭!1 D5 r( N" ]/ }- _/ X% `
+ X9 [! h$ i0 G) e$ q7 K4 M& ^* L
一位行人试图进入我的车道。摁喇叭!
, S" W$ b4 J z7 x0 a4 p- \* A9 g) m! D! \5 [
中国让我心中某种被压抑的驾驶能力释放出来。我开始享受这种自由。3 n+ |1 B/ Z/ X1 u. @5 y% ]
$ ?8 W2 d2 ~6 `( t3 S; p 在中国,正式的交通规则可能不如在美国那样得到严格执行,但有许多不成文的规则。9 i, M! m: v7 ?. X5 h
* T" U5 V4 d. x% g3 G* Y 过了一会儿,我开始能够理解中国一些不成文的交通规则。任何司机都不会假定另一辆车会让它插队,同样,任何司机都不会假定其他司机不会努力阻止他插队。
) d# n3 X3 y9 N4 y, v5 o7 s, s& e4 X1 a1 A5 `2 r, q$ a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国道路上的这些不成文规则并不成功。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在中国,每10万人中有19起事故,而在美国,这一数据是11。
7 W2 V' X& F) g8 T
. X o1 D, Z% m9 M" w8 V 不过,我从未见到过发生重大事故,都是些小擦碰。* x2 J* H7 X5 u- V' d4 e
! u: K: a. u6 W c, ]
我在中国的两个星期临近结束的时候,我已经很喜欢这种新的驾车模式了,以至于当我重返美国后,发现很难改回来。1 U9 U4 M b# q
2 p# Z/ W: ^" N
回到美国后几个月,我仍然发现自己在城市街道上想超越一辆速度较慢的车。而且,我的手经常会不由自主地跑到方向盘的中心去摁喇叭。
9 S! _# Q& U" m4 Z6 h3 ]7 @4 ]
. [4 ^ c3 z8 j 现在,每当我摁汽车喇叭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旅行能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同时,一个认识得到强化:我们的方式也许不总是正确的、惟一的,或是最佳的方式
. C7 Z! @4 X$ |& b5 J) b0 L1 \
+ r1 F: q4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