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国际imarket编译自零对冲网站:8 N1 U' T: \- l/ u1 x
$ U( S# Q! G2 H; J' a
艾瑞克想象着自己站在美联储的面前并且问道:“等等,那不是你们的模型的一部分?”" Z9 v E) s; ]; A8 K4 w0 I
t* H6 [- i8 f" h# d8 z1 @/ ] 他们继续问道:“你们当真没有考虑到养老金入市将带来多大的冲击?”美联储主席们耸耸肩。* A$ |. F% p/ e9 ^
8 \# N0 {8 d5 `$ R) x “你们甚至没有想想中国发生了什么?你们了解当今的世界吗?你们都老了,你们都来自另一个时代。”主席们又继续看数据图表,还移动着上面的圆点。“养老金和中国是唯一重要的两点。”又沉默了。
3 ?9 c# C5 L6 q& L. m( I4 h. P- Y1 I$ W0 H, r {' F$ M
艾瑞克冷静地表示:“我就直说了吧,你们口口声声说中国,却不了解?你们知道了这第二点——养老金负债,你们却没有建立模型?”这个时候沉默的主席们都纷纷点了点头。$ L6 O/ q0 e2 C f% b3 h0 E
% U9 u$ b* ~( b% K 艾瑞克又问道:“那我应该对美联储政策怀揣信心吗?”+ T) w* y+ G' g, R2 R" Q6 B
! p$ k) a: ^7 c* |( w+ S) m( i* t 艾瑞克还分享了他在信贷计算方面的想法:% w' Y) z+ ? G
s1 h1 M) ?7 n; I1 Q “这么看,如果违约风险遥不可及,同时某种资产的回报率可以达到3%,那么投资者们将借钱买入这样的资产,套取3%的利润。”当今世界大多数资产的回报率都不到3%,甚至为负。: g! ^, P+ I$ p
' O7 Y* L7 J9 d# c7 S
“这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这个周期的这个时候,预期回报如此少,大家就完全成了资本成本的囚徒。”在这个周期的初期,情况并非如此。资本成本和预期回报之间还有很大的套利空间。波动性自然而然也越来越高。
9 |2 l2 ]% G# ]; o, ^$ D! C" j
/ t% F5 a; `/ X6 |4 J 艾瑞克称:“信贷息差反映了一国经济的资本成本。它们是自反性的,收紧的息差使得利差减少,反之亦然。”, l3 J8 P- Y; j: ^
0 G; Q% i0 f0 U; B$ v5 ~ 当息差大幅收紧时,大家可以确定的是套利投资者们会抬高资产价格,降低预期未来回报。届时,即使是息差适度加大,套利行为也会因此停止,令资产缺少买家。
$ V L9 S, Y. H% Q
& E8 {1 G- Q+ `) S% j* N. c “你们不需要收益率曲线反转来引发周期。你们需要利率上调到足够高的位置来扼杀套利。例如,假设美国企业平均贷款利率比5年期国债收益率高150到200个基点,现在5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那么企业贷款利率就是3.5%到4%。美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3.5%,那么企业为何要去贷款?现在想象一下,假设违约风险将增加,那么信贷息差会迅速增至400个基点,这个时候借贷成本就会达到6%。套利逆转,这就是违约周期对于高负债经济如此危险的原因。”4 o v! I7 T0 l/ O8 V
5 L0 F y! x5 p4 w2 h) B
艾瑞克还在报告中谈到了美联储最不能理解的话题——自反性:
0 g" E# v. I1 q; H% E) _6 ~7 [6 |/ J* n: I- B7 P
历史学家称:“当就业周期转变,它们的波动就很剧烈。”到了信贷违约周期,情况也是如此。我们的经济系统受到了高度整合。一个人的负债就是另一个人的资产。我们首席财务官的应付款就是另一个的应收款。这是一个能很好运作的全球性庞氏骗局。
2 Q @8 ~7 K6 q6 K; l8 \! {3 x$ l. U0 O
“我们的违约会在系统内造成广泛影响,从而引起另一起违约,以此类推。没有什么是独立存在的。这就是信贷周期波动如此剧烈的原因。它们还会反馈到就业周期,从而将影响力蔓延至那里。”
) U% |8 F3 }/ w4 z
! v) t7 S& q. n+ N0 b4 s; D* T |